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括了管网穿插内衬技术的研究情况,结合实例,叙述了管网穿插内衬技术的应用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2.
连续油管在增产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油管作业技术与装备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和生命力的实用性技术。目前,该项技术的应用日趋活跃,备受关注。本文结合连续油管的特点,介绍了连续油管作业机的结构,重点研究了连续油管在增产作业方面的应用技术,以及配套设备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连续油管压裂技术进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过螺纹链接油管压裂技术在准确压裂定位、多层段隔离、裂缝有效封隔以及作业程序上存在局限.这里介绍了三种过连续油管压裂新工艺,并对各压裂工艺作用机理、工艺特征、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今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难点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及探讨.与常规压裂工艺相比,连续油管压裂技术更加适应于不同类型油气藏增产改造的需要.在连续油管压裂现场应用过程中,配套连续油管井下工具、压裂液体系、压裂施工设计以及选井选层是确保工艺成功的关键;连续油管装备及可靠性依然是降低井下作业风险,减少作业失败的焦点.连续油管压裂技术潜力巨大,应当得到进一步应用与加强,以逐渐取代常规压裂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连续油管技术的发展过程,描述了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国内连续油管作业技术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腰英台油田部分油井由于井斜和井眼全角变化率较大等原因,导致在实际生产中管杆偏磨严重。为了延长检泵周期,根据油田井斜和生产情况,将其分为4个方面:对于井斜小、供液不足井管杆利用底部加重;对于供液能力强的井上提泵挂避开偏磨严重井段;对于井眼全角变化率大,使用φ89mm与φ73mm油管相结合,改变油管组合;对井斜较大,井斜段较长的井,使用内衬油管和抗磨接箍相结合治理。通过机采管柱优化设计,腰英台油田检泵周期得到有效延长。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各种防渗漏技术的发展及茂金属聚乙烯内衬防水板材防渗漏成套技术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应用茂金属聚乙烯片材作为钢筋混凝土给水管渠内衬材料,成功解决了兰州供水集团自流沟渗漏问题。该工程与传统的开挖换管或非开挖技术如顶管技术相比,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对目前国内外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介绍了免挖掘浆膜内衬技术在修复排水管道方面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8.
该文针对现行油管清洗机存在清洗不干净、能耗大、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120QYJ型全自动封闭式油管清洗机,还介绍了油管清洗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计算了燃气消耗量、油管各工位的运行速度、功率消耗等。经用户的使用证明,该油管清洗机清洗具有清洗效果好、能耗低、工作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旨在为油管清洗机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外热式钢管内衬玻璃的加热过程对钢管材料的强度损伤严重的问题,改变其衬制过程的加热顺序,研究开发了内热式钢管内衬玻璃的新技术,并对内热式钢管内衬玻璃设备主体部件电热体的结构和设计原则进行了明确说明.指出外热式钢管内衬玻璃可以获得良好的玻璃与钢管内壁的结合力,钢管内衬玻璃后钢管材料强度损伤大,所衬制的钢管适合于地表石油传输管路.内热式钢管内衬玻璃可以在获得良好的玻璃与钢管内壁结合强度的同时,保证钢管材料强度热损伤较小,所衬制的管件适合于井下抽油管和地表输油管路.钢管内衬玻璃后具有显著的防结蜡和抗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弹塑性理论的自增强技术可以提高高压油管的使用寿命.对三维高压油管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通过计算油管的残余应力,探讨了自增强技术在提高油管寿命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对不同自增强压力下的油管在工作压力作用下最大应力值进行比较,确定了最佳自增强压力.基于应力-寿命法,应用MSC.Fatigue软件对自增强前后高压油管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自增强后三维高压油管的疲劳寿命与未进行自增强处理油管的疲劳寿命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自增强前最小疲劳寿命区位于内壁,而自增强后最小疲劳寿命区分布在壁间,自增强技术使油管最小疲劳寿命提高了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油管修复手段和技术直接制约油田生产成本,每年巨大的油管报废处理量消耗着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废旧油管流入社会后,也会由于管体残留油污而带来环境污染。从油管的损坏机理、修复手段、修复流程等角度出发,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了油管修复再利用技术,测算了经济价值,为今后油田作业公司开展油管修复再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抽油管壁磨损量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油开采工业中 ,抽油管被大量使用。为了避免由于抽油管过度磨损造成的事故 ,有必要对抽油管壁磨损量进行检测。将计算机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与漏磁检测技术结合起来 ,实现了抽油管壁磨损量的检测。探头采用双传感器差动的方式 ,避免了工作环境磁场对检测的影响。漏磁检测探头在抽油管内采用螺旋式轨迹扫查 ,能保证磨损缺陷不漏检。经过实验测试 ,此检测方法能有效地检出对抽油管正常工作有严重危害的管壁磨损 ,在采油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连续油管国产化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连续油管的发展及其在国内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连续油管国产化的工艺方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指出连续油管国产化时机已经成熟并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基于涡流传感器的连续油管椭圆度在线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椭圆度是连续油管寿命评估的重要判据之一,椭圆度的检测技术是保证连续油管装备现场安全应用的基础。根据涡流测距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采用涡流测距传感器周向均布检测连续油管外径的检测方法,设计研制了椭圆度检测装置样机。根据检测装置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新的椭圆度测量算法并编制相应的测量软件。通过样机精度检测实验及现场在线检测实验表明,连续油管椭圆度在线检测装置检测效率可达1 m/s,椭圆度测量灵敏度达1%。为连续油管椭圆度检测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采油过程中油管普遍存在的腐蚀、偏磨问题, 利用真空脉冲渗氮技术,对J55油管钢进行了渗氮处理.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渗氮后的油管表面硬度、耐磨性能、耐腐蚀性能及上、卸扣性能均有显著提高,真空脉冲渗氮技术能较好地解决油井介质腐蚀油管问题,是一种可以推广的节能、环保型热处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供水管道施工使用的两种非开挖技术,即管道翻转内衬修复技术和定向钻孔拖管技术。  相似文献   

17.
唐大丰 《科技信息》2010,(27):59-59,45
连续油管的各种作业技术在各油田已广为应用,在作业过程中,连续油管被卡现象时有发生。这里总结了几种被卡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肯基亚克油田盐下石炭系油藏低压高产深井因地层压力保持度低导致停产的复产难题,分析了常规多级气举的下入深度技术受限原因,创新性的提出将连续油管速度管柱和气举技术结合应用于盐下油田井深超过4 000 m的采油井,效果良好,在国内外属首次使用,并获得了哈萨克斯坦国家专利(№1951 от 22,12,2016г)。理论上,连续油管下放越深,井底流压越低,较大的生产压差有利于地层出液可有效释放油井潜能,同时配合气举得到较好的排采效果。目前盐下注气管网压力到配气间114 atm,模拟计算得出连续油管悬挂深度>4 000 m,正好满足目的井层的排采需求,并通过连续油管入井试验得到了验证。此技术带压作业,不污染储层,同时解决了压井后产量恢复较难的问题,该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井底流压,排出了井底及近井地带高含水积液,清除了近井地带堵塞,单井复产后增油效果良好,并可持续安全生产。该技术获得现场成功应用,4口井累积增产原油42 627 t,有效改善了因地层压力低或是常规气举无法复产等原因导致的停产井。该技术的成功应用获得了良好增油效果和经济效益,为油价持续不振的情况下降本增效提供了技术突破与保障。  相似文献   

19.
采用折叠变形法修复技术安装复合材料内衬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折叠对材料内部性能的影响.对复合材料内衬管在折叠和恢复展开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分析,考虑了折叠后绑胶带维持管U形以及施加内压胶带撑破的过程,充分对复合材料内衬管在折叠和恢复过程中的应力及应变进行分析,发现在折叠成U形管过程中容易使复合材料内衬管纤维增强层出现损伤,从而影响复合材料内衬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地层产出煤粉随流体流动进入管柱,若不能及时随泵筒和油管被携带至地面,而在泵筒中沉淀造成泵漏失和卡泵等井下故障会严重制约煤层气开采效率.从煤层中产出煤粉的原因出发,通过研究管柱中煤粉运移规律,找出煤粉沉淀与粒径和排液速度的关系,并结合保德区块煤粉物理特性,针对煤粉沉淀原因在现场进行小缝宽筛管和加厚内衬油管等技术对策试验,效果显著;同时根据煤粉影响的前期表象,制定预防卡泵的地面管理措施,形成一套适合保德区块的防粉技术,对于其他煤层气开发区块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