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弗兰克关于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理论,莱辛所谓的"诗画界限"被现代主义诗人突破了,伊丽莎白·毕肖普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结合毕肖普具有个人特色的动态诗学,细读她的诗歌.可以发现,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借鉴了立体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绘画技巧,从而突破时空的界限,在她诗歌中实现了类似立体主义绘画的空间效果.  相似文献   

2.
陈敬容既深受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熏陶和“五四”新诗精神的洗礼,又深受西方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影响,使她在诗歌创作中善于将中国古代诗歌讲求意境统一与音节和谐的传统诗美,同西方象征派诗歌注重象征、暗示、意象迭加的艺术手法和哲理思辩自然地结合起来,其思想内容紧扣除旧布新的时代脉搏,成为“九叶诗派”主体倾向的真正代表诗人。  相似文献   

3.
青年诗人齐红霞是新世纪河南诗坛的一朵奇葩,她的诗作在大胆贴近现实的同时,注重哲理意蕴的升华;同时借助大胆的想象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使诗作中闪烁着浪漫性。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她的诗歌没有激进的女权主义姿态的表演,而是采取了一种理性客观的姿态。这些正是她的独异之处。  相似文献   

4.
狄金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创造凝练、奇特和新颖的意象。而这种美学意象的运用,使她的诗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从狄金森诗歌意象表现的主题以及诗歌美学意象的应用两个方面,探讨狄金森诗歌中意象的美学特征,进一步加深对狄金森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孙会 《科技信息》2009,(36):110-111
诗人娜夜从步入诗坛开始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她以其女性的艺术视角彰显个体自我对生命、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在她的诗中,关于对爱情的书写和她作为女性的生存与体验一直倍受关注,同时她的诗歌意象和语言也有着一定的特质。她的诗,往往以现实感受为基础,顺从内心感受的召唤,把所有的观察、体验、感受都源源不断地融入诗中,从而使得质朴而又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6.
薛涛是中唐著名女冠诗人,和李冶、鱼玄机并称“女冠三杰”。从史料梳理分析角度,对薛涛零碎史料和诗集版本、身世及分期、诗歌思想内容、诗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勾勒出这位中唐女诗人的大体生活与诗歌艺术风貌,为女冠文学研究作一点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四十年代中期崭露头角的女诗人郑敏是“东方美学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之间寻求平衡的第二批诗人中卓有成就的一个”;她在“吸收西方现代诗歌艺术方面,把诗推向成熟”的探索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诗人的探索精神值得学习,她的艺术经验值得研究。 郑敏(1920—— ),福建闽侯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52年在美国布朗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回国以后,她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她主要著作有《诗集1942——1947》和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对普拉斯来说,烹饪、烘焙和阅读食谱在某种意义上是种治疗和安慰,是一种让她能够把心灵和生活重新连接起来的方式。西尔维娅·普拉斯的魅力不完全在于她的诗歌本身。她的魅力还包括她为了完成那些情感强烈的诗歌而付出的痛苦(抑郁症和电击治疗),她从美国马萨诸塞小镇到英国剑桥的生活,她和同样是天才的诗人特德·休斯的爱恨情仇,当然了还有她在寒冷的冬日把头搁在瓦斯炉边的自杀行为。这一切让普拉斯成了特别危险的诗人状况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化境。为了使诗歌意境更加纯美、和谐、鲜亮和富于层次感,诗人在创作诗歌、营造意境时往往偏爱挑选、锤炼“色彩词汇”入诗。诗歌意象在被色彩敷粉着色的同时,诗人的主观情思得以凸现,诗歌意境也在五彩缤纷的色彩词汇地烘托下构建出裱丽斑斓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格律诗人闻一多与德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海涅虽分属不同国别与时代,并且他们所创作的诗歌艺术形式也有很大不同,但他们却基于爱国的出发点不约而同地写出了各自的源于深爱的两首“讽刺诗”。文章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艺术特点、诗人的艺术审美追求以及由此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正是两位诗人由爱而生恨的情愫决定了《死水》与《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共同讽刺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诗歌的普遍艺术,也是揭示诗歌内部构成奥秘的一把钥匙。诗歌意象化是对传统式具象化的直述其事和直白式抒情的反拨。意象变形是指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对表现对象原始形态的改造和变形。意象变形同时也是现代主义诗歌最重要的艺术手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节奏、押韵、音调、声情、复沓、重叠、双声、叠韵等方面论述了中国诗歌含有的音乐性;同时指出:诗歌与音乐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艺术手段和给人的感受有其不同点;诗歌的声韵并不等于音乐,而只是诗歌含有的音乐性因素,因而作诗不能以此为满足,还应进一步在诗歌的音乐性元素方面着力,去适应与配合音乐。诗人应主动寻求与作曲家、歌唱家合作,共同创造珠联璧合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3.
现代派诗人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所表现的亲切感以及现代中外诗歌艺术某些相通的因素在他们心中所产生的共鸣是他们寻找和融会中外诗歌艺术方法,共同构建了我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基础。我国现代诗歌中的现实主义因素正是如此诞生的。  相似文献   

14.
诗人朱湘和顾城之死 ,在中国新诗史上震动较大 ,曾经是评论界关注的两个热点。作为纯粹诗人和童话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执著 ,朱湘与顾城有相似之处 ,而他们之间的差别又是相当明显 :朱湘把生命的意义沉醉在诗歌创作中 ,至于顾城 ,却将生活等同于诗歌。朱湘和顾城都是十分相信艺术功能的诗人 ,而他们的艺术世界又存在着一个本质的区别 :诗歌之于朱湘 ,是梦想的港湾 ,精神的支柱 ,希望的寄托。而顾城 ,却因他对“个人主体”的沉迷和对自然的发现 ,力图营造一个脱离现实的幻型大厦  相似文献   

15.
在诗歌的各种要素里,“意象”是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它决定了诗歌与其他文体审美的区别。意象的审美特征是:对诗人思想感情的间接性和表现对象的陌生化的追求;生命的鲜活感与空灵美感的滋养与发展;具体与抽象之双重性所产生的模糊美感;艺术审美的多边性;象征价值的诞生。没有意象的发现、经营和创构,就没有真正的诗歌审美,也没有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16.
余光中和李白,一个是诗人的浪漫,一个是浪漫的诗人;一个用诗歌构建理想的王国,一个以诗歌续写延绵的乡愁,两者内含相近的诗情气质、诗意才华。本文试图从诗情、诗艺以及余光中的四首李白造像诗着手,窥探“诗仙”李白和“牧神”余光中在艺术造诣与人格情操上的契合与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从诗人的产生、地位和诗歌的起源、功能价值等方面论述了中西诗歌价值观念和艺术追求的差异,认为诗歌总是与时代要求和生命精神相连接,诗人只有站在时代的浪尖上,以敏感的心灵、敏锐的目光和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才能创造出不负时代的伟大作品,才能真正体现诗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诗人只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才能真正属于人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关注现实社会的真相和趋向,借自然表达对社会认识的诗歌在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中占有很大比重,本文认为这些具阴暗色彩的诗才是诗人艺术价值和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在《伊安》、《理想国》等篇章中审视了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现状,从他的道德主义原则出发对诗人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把诗歌驱出城邦以正视听;同时他又认可诗歌通灵的能力和诗性语言的魔力,希望诗歌以某种方式介入哲学领域,为城邦建设发挥潜力。柏拉图诗学思想中的矛盾是他的政治理想和他的诗人天性的矛盾,艺术与真理合一的构想和实践又体现了柏拉图作为诗化哲学理想先驱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20.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一切生命形式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也是诗歌的重要源泉。诗歌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诗人某种精神气质的升华,又是诗人情性的艺术表现,也是诗人个性禀赋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