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庄子·杂篇·外物》提到的"小说"并非偶尔使用的一个词,而是指不合于道家思想即不能"大达"至道的其他诸子学说。"小说"不仅指一种言论方式,也同时指一种文体形式,它属于先秦诸子说体文的范畴。而说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产物,且其本身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汉书·艺文志》正是沿袭了庄子的"小说"观念,将小说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著录于《诸子略》,完全符合先秦两汉的学术生态和分类习惯。而所谓"小说家出于稗官"云云,更是点明了小说与政教的关系。这种从政教学术的角度来认识小说价值,从杂说短记的形式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是中国古代传统子部小说的基本观念。因此,庄子所云"小说"决非"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实具有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创始意义。  相似文献   

2.
"复古派"与"性灵派"是针对明中后期文坛状况而提出的概括性概念。两者在对《庄子》思想及其文学性的接受上存在着不同样貌,基本涵括了明中后期文坛《庄子》接受的局面。其接受异貌的深层原因与明代文化思潮及其各自的文学主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从"情情"的宇宙视角来管窥庄子的齐物论思想,从一个新的视域深入探讨《红楼梦》的庄子观。认为庄子的形上思辨和精神境界深深影响《红楼梦》的章法运思。其"道通为一"的齐物论和"同德天放"的不齐论渗入《红楼梦》的"好即了"的破立辩证中,体现了"情情"视阈下的齐物思想:《红楼梦》在破除对尘世是非美丑偏执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呈立出"情情"的境界,它既是形上的玄冥,也是形下的诗意与悲情,在境界形上学上体现庄子"浑沌""无无""无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庄子话语言说策略是庄子表达修辞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解决的是"由谁说"、"说什么"、"以何种态度言说"的问题。掌握并洞悉庄子的话语言说策略,至少为我们走近庄子并走进《庄子》一书增加了一条门径乃至捷径。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思想与庄子哲学都具有“无家可归”的类同性,且陶渊明引用《庄子》甚多,从而使得进一步考察二者之间的具体联系有了可能。庄子主体观的实质是在传统的身心二元论的基础上加持了其独特的气化观的结果,主体的最终境界呈现为世界意志的“与道为一”之境;陶渊明主体观的内容则是“形影神”,是以庄子哲学的气化论为理论基础,加上自己的认识和对时代的回应而成就的观念,最终境界与庄子的认识如出一辙。从概念使用和结构义理上看,二者之间存在着细密的联系,陶渊明的主体观念是对庄子哲学的某种发展,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澄清陶渊明《形影神》的诗旨内涵。  相似文献   

6.
《庄子》"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见之也"的独特风格的形成原因,是一种以"虚构"和"幻想"组成的"虚幻"思维。通过深入探析这一思维的结构内核,我们可以发现其对当下的本土奇幻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庄子·逍遥游》篇涉及到两种自由观念,“无待逍遥游”的自由观和“有待逍遥游”的自由观,庄子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郭象注《庄子》采用六经注我法,对于庄子的这两种自由观念都加以肯定,进而建构了他的一家学说:“适性逍遥游”的自由观。本文从三方面对“适性逍遥游”的自由观展开具体分析:首先说明郭象的基本哲学观,即以“玄冥”、“独化...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融合兼采了多家思想,对《庄子》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接收态度,多处以不同形式援引化用《庄子》入文,包括以点明出处的方式引用《庄子》语句,对庄子寓言本义予以继承、发展、改造,或者直接吸收其思想观点.引用后的庄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其固有的偏激苛责,更符合《吕氏春秋》所持的抚民以静的政治追求.  相似文献   

9.
《边城》和《围城》在人文景象、爱情观念、生命意识三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边城》描绘的是一个乡土乌托邦、优美的爱情观和供奉人性的道德乌托邦,它是以营造"乌托邦"式的边城来呵护人性,以"美"的意象来供奉"善"人性,《围城》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混沌大都市、世俗的婚姻观念和亵渎人生的"围城"世界,它以"恶托邦"形式来考问人性,以"恶"的形式呼唤人性"美"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庄子·天下》篇是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代表庄子对当时许多学派的看法。每派都有其认识世界的通孔及独特的表达方式,庄子哲学的通孔是在《天下》篇点明其对真正的"道"的认识,真正的意图是进一步发挥他的(人生)哲学,其实是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1.
《庄子》“道”“气”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子》文本中,“气”与“道”都是“哲学第一概念”。“气”与“道”两大范畴之间不存在属种概念之分,彼此之间是平等的,根本不存在谁统摄谁、谁说明谁的关系。换言之,在《庄子》文本中,存在着两种宇宙生成论:一是气论;二是道论。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形式上的系统”在《庄子》文本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造成《庄子》文本内在结构性与逻辑性矛盾的根本原因,可能与《庄子》一书的成书过程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庄子与梦蝶     
庄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其思想主要集中在《庄子》之中。“蝴蝶梦”是《庄子·齐物论》中的一章。“蝴蝶梦”体现了庄子的“物化”思想与道通为一、自然而然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这种自由思想的形成与他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对今天人们的精神生活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奥尼尔后期自传性作品《长日入夜行》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渗透着齐物论、逍遥观和宿命论等观念。是非、爱恨、生死这些传统中的二元对立概念,在这部剧作中实现了“齐一”,主人公埃德蒙对神秘宁静的求索,以及文本中广为渗透的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都可以从奥尼尔的庄子情结中得到阐释。《长日入夜行》这部剧作是奥尼尔借用庄子思想探究并疗救美国社会病根的又一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   

14.
谈及道家,人们不约而同的看视老子(约春秋中晚期)、庄子(约公元前369~286)为其始祖,不过我认为如此观之未免失当。庄子吸取了《老子》书中的一些成份,却并不能得出这样一个学术谱系:老子传关尹子与庚桑子,庚桑子传壶子,壶子传列子,列子传庄子。并不能因庄子与老子的学术关系而称“老庄”,正象孔子吸取了老子的学说而不称“老孔”一样。其实《老子》务实与务虚精神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最重要之两派——儒家、道家。《老子》是中国文化的始基。王夫之指出《庄子》“虽与《老子》相近,而别为一宗”(《庄子解》)。因此,在论及先秦道家思想时,我不论《老子》的思想,而以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庄子》为立说重点。《庄子》是道家的开山著作。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念大多认为庄子的思想是消极的,不太关注于现实政治的,其实庄子是非常关注政治生活的,庄子认为人始终是无法逃脱出政治生活的。与此同时,庄子也清楚地认识到了当时政治生活极度黑暗的一面,这和孔子认为当时社会"礼崩乐坏"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而庄子的思想则更强调顺应"道"的要求来实进行社会治理,"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庄子政治哲学的核心,表现在具体的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无为而治,道通为一,柔弱不争等特点。同时庄子这种政治思想也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梦是中国文人追求理想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从庄子"晓梦化蝶"到屈原"驷虬乘鷖"再到曹雪芹的"太虚幻境",幻境之说一直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但却为学界所忽视的审美学说。本文旨在通过从《离骚》、《红楼梦》等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学作品中抽取出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的幻境描写,从而一窥中国古代文学幻境之说衍生及其所代表的独特的东方审美。  相似文献   

17.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妙文,被推为老庄散文的代表作。《逍遥游》思想上反复阐述人生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艺术上则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浪漫主义的笔法,运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清人林云铭如此评论《逍遥游》":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未续,以为复而未复,  相似文献   

18.
《庄子》一书记载了庄子的生平家世,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居在宋国为宋国人,家住濮水之滨,在河上织屐、濮水钓鱼,借票于监河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写庄子事迹均在《庄子》书中有所诏示,汉代学者又直称为宋人,据此对庄子家世进行了梳理考论,较为客观地将庄子的家世揭示出来。这种注重两汉早期文献,特别是《庄子》一书中寻求印证的方法,也是作者对庄子里藉研究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9.
《庄子·逍遥游》中“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二语,曹础基《庄子浅注》、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二书均为中华书局出版)解“不及”作“赶不上,比不上”、“不了解”,这等于说庄子认为“小不及大”,“短不及长”,有“贵大贱小”之旨。此解符合庄子本意吗?《逍遥游》本旨,郭象注为:“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庄子》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格调、基本形象的分析,说明寓言是《庄子》一文最基本的文学构架,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庄子》在哲学和文学上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