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彩云 《科技信息》2010,(31):153-153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座艺术高峰。作品中描写了大批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构成了《聊斋志异》作品中最亮丽,最有魅力的部分。在近五百篇小说中描写女性形象的就接近二百篇。其中有一批贤德类女性,如林氏、颜氏、庚娘、细柳、珊瑚等都是作者尽力刻画的贤妻形象。在男性看来,她们的确很贤德,因为她们符合男性所设定的标准。但我们去认真分析她们的处境,会发现她们一直处于"他者"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贤德类女性形象加以分析,来阐述她们的"他者"地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男导演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仍然是建立在强大的男性中心文化基础之上的,男性话语给这些女性形象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虽然她们在某种程度上有限地反映了中国电影当中女性意识的崛起.电影<喜盈门>中的女性形象就体现了这种男性视阈之下女性意识的有限表达和艰难凸显,她们仍然是体现男性审美理想的介质.  相似文献   

3.
《围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著,它集中而深刻地刻画了那个时代的女性形象,从而反映了深广的社会文化内容。作者在描写女性形象时全无雷同之嫌,每个人都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然而,当要对书中女主人公作一个评价时,众多读者都给她们冠以"恶"的头衔,包括作者都带有鲜明的爱憎倾向。紧扣时代背景,对小说中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四位女性人格特质进行分析,抽象出她们强烈的婚姻自觉意识,并对她们"恶"的形象给以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的女作家,站在与男性相平等的位置上言说女性心声,重新思考两性关系,在观念层面上确定爱情的神圣性.而到了上海现代女作家这里,她们开始质疑男性的神圣和伟大,开始塑造了一系列阉割化的男性形象.在海派小说的艺术氛围里淡淡地渗透着悲凉的女性生命品味.女作家描摹着一幅幅日常世俗的画面,传递出代表这个城市精神的市民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文学长廊中,有两位女性形象格外地引人注目;一位是《红字》中的海丝特,另一位是《荆棘鸟》q-的梅吉。这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爱情故事小说,却有着相似的爱情悲剧。她们所爱之人都是与上帝长相厮守的神父,她们都为所爱之人育有一个孩子,都揭示了宗教的残酷和禁欲主义的丑恶。她们用女人特有的方式与上帝对抗,在与上帝争夺爱人的较量中,揭示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相似文献   

6.
《玩偶之家》树立了中国妇女解放的新形象。在漫长的妇女解放的过程中,社会对性别的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对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本文从五四时期、"十七年"、八九十年代到当下四个时段探讨一个世纪以来女性形象的变迁,察看妇女解放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池莉小说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她们都自觉、自尊、自强,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屈不挠地活着。她们不再依附于男性,她们敢于抗争,敢于反抗,成为新时期女性形象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严歌苓小说创作中的男性形象可分为弱势男性群体、西方男性群体、特殊时期男性群体以及同性恋群体。这些男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非理想"。从时代环境角度以及女性个体心理角度来分析,产生这一类型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在性别和异域文化的双重压迫中产生了必须将男性"弱化"的心理需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9.
丁玲早期的小说创作反映了"五四"运动退潮后激进的女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世界,道出了她们内心的苦闷,发泄她们对社会的不满,这也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和主体创作心态:迷惘、求索与抗争等,这些构成了丁玲早期创作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性解放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五四"新文学时期,鲁迅、凌叔华、庐隐作为最早关注女性生存境遇的作者,他们的笔下都勾勒出沉睡之中和惊醒之后这两种女性形象,他们的"女性书写"显示出"五四"时期男女作家对于女性生存境遇言说的差异。对于沉睡之中女性的书写,鲁迅是从旁观者的角度阐述她们所遭受的压迫,凌叔华则揭露女性灵魂的孱弱程度,庐隐主要描写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无助感;对于惊醒后女性的书写,鲁迅是站在"人的解放"的立场上期待她们自立,凌叔华描写女性的生存智慧,庐隐则着力剖析女性的情智冲突。他们的"女性书写"代表了"五四"时期对女性生存境遇言说的时代的高度,并窥破了隐藏在男女平等的旗帜下女性将要面临的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2.
学界存在着一个神话,认为周作人早年生活中的"悲苦"女性形象,如祖母以及杭州花牌楼的诸妇女,激发与促进了其"哀妇人而为之代言"的女性观的生成。这个神话不仅在周作人自己那里被一再言说,后来的研究者如钱理群先生等也延续了周作人的这种误识。实际上,所谓的"悲苦"更多的是强加给那些女性形象的标签。悲苦女性形象对周作人的影响,在周少时并未显现,它主要是周在后期回忆中的"重构"。并非这些悲苦女性形象促发了周"哀妇人"女性观的形成,而是在其已成型的女性观的视阈中,她们经过扭曲和过滤而呈现为特定的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4.
章长城 《龙岩师专学报》2001,19(4):57-59,66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5.
集中分析了萨拉.玛格丽特.福勒的代表作《十九世纪妇女》,旨在探讨该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意义。《十九世纪妇女》颠覆了男权文化中传统妇女形象,构建了新的女性形象——"米涅瓦"和"缪斯"。福勒认为女性如同"米涅瓦"和"缪斯"的一个复合体,融入了两种相反却又相互交融的气质,即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是能量与和谐力量与美丽智慧与爱的统一体。福勒对女性形象的新定义为女性争取平等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了女性差异性理论,并且具有模糊的雌雄同体的理想,对后来的女权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文化对于女性的定位中,她们的身份往往是向内的;但是,在很多小说中,却有一些女性在不停地作着僭越自己身份的尝试。从明清到现代的几部家族小说中易装对传统服装文化的挑战、才女们从生活方式上对女性身份的僭越、五四时期娜拉们对革命男性的模仿、苏青对女性自身的言说这四个方面,可以看到明清到现代女性跨越自身身份的轨迹,以及她们所采用的不同方式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7.
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她们受男性世界压抑的现实,一直是萧红在作品中所关注最多的。萧红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受男性世界压迫,从而只能生活在暗日下的女性形象。"王婆"是萧红代表作《生死场》中的人物,她也是萧红笔下女性形象中的异类。从王婆作为妻子和母亲这两个人生角色来分析这一形象,可以看到萧红所寄予这个人物的深刻的期望。王婆这个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萧红对改变女性命运的深深企盼。  相似文献   

18.
美狄亚是古希腊文学里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也是至今为止颇具争议的一个女性形象。杜十娘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闪耀着光芒的女性。她们都美丽而充满智慧,都有一颗不羁的心灵,都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但她们在爱情上都遭遇了不幸。为祭奠被毁灭的爱情,她们报复的方式和结局既悲壮又惨烈,既令人心惊又令人敬佩。本文主要从探讨她们的爱情悲剧根源入手来分析中西方复仇女性形象的差异,并试图阐释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刘兰芝与祥林嫂是古今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中国下层劳动妇女的悲剧典型,面对生活带给她们莫大的羞辱、不公,她们无从反抗,但是她们要倾诉,她们以"哭"这种独特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她们的内心世界、她们的抗争精神,她们的形象给文学作品增添了无穷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有一批女作家对九十年代逼仄的女性写作进行了反拔,她们尝试着选择男性视角,打破了先前女性写作以自我为中心的叙述方式,并且将视野投向广阔的社会现实,展现人类生存的困境,将女性写作从房间叙事和酒吧叙事中解放出来。她们以一组“小女人”形象揭示出生之艰辛,也传达着生之美好,她们以一种健康明朗的写作姿态推动着女性写作走向开阔走向深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