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易卜生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实践,在戏剧理论方面并没有系统的论述,但从易卜生的文论及书信中也可梳理出其戏剧理论的脉络,它主要包括艺术真实、舞台艺术及人物性格的重要性诸方面。  相似文献   

2.
易卜生批评是英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雷蒙·威廉斯戏剧批评的最初起点,也是其思想形成的萌发之地。威廉斯极为重视易卜生戏剧,这既与易卜生被认为是第一流的悲剧作家有关,也与易卜生戏剧表达的主题意蕴契合威廉斯在战后的深层情感结构有关。威廉斯首次将实用批评模式运用于易卜生戏剧的解读,不仅拓宽了实用批评的适用范围,检验了它的有效性,推动了英国文学研究,还首次实现了个人政治立场与学术研究的初步结合,为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的生成提供了孕育之地。  相似文献   

3.
论易卜生,契诃夫对中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发生、发展的角度 ,探讨了易卜生、契诃夫两位世界戏剧大师对中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的影响 ,着重分析了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之对于中国“五四”问题剧、契诃夫的生活化戏剧之对于中国三四十年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认为易卜生促成了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初潮 ,而契诃夫则促进了中国现实主义戏剧的深化。但中国并没有简单地重复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道路 ,而是始终有着自己的发展路径 ,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民族风貌  相似文献   

4.
阿瑟·米勒是20世纪美国著名剧作家,他以易卜生为榜样,在戏剧中注重探讨重大社会问题。米勒在戏剧理论方面颇有建树,主张描写普通人的生活,让普通人作为主人公登上悲剧的舞台。《推销员之死》是米勒的代表剧作,奠定了米勒在美国戏剧界的不朽地位。此外,米勒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桥头眺望》等都是美国戏剧史上优秀的现实主义剧作,其中渗透着深刻的现代悲剧思想。  相似文献   

5.
易卜生在19世的后50年中,为人类提供了26个剧本,震动了他的时代,影响了整个世界现代戏剧的发展,从而获得“现代戏剐之父”的赞誉。易卜生的戏剧创作从早期的《英格夫人》、《培尔·金特》等,到中期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再到晚期的《海上夫人》、《建筑师索尔尼斯》等,就创作方法而言,大体走了一条主观表现——客观再现——主观表现的艺术道路。不过早期和晚期已见出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分野。显然,易卜生对世界现代话剧体式的影响是丰富而深刻的。在中国现代话剧体式的流变过程中,也能清晰地看出这一点。但是,在中国现代话剧体式的诞生和发展期,却主要是接受了易卜生现实主义戏剧体式的影响,并率先确立了写实型话剧体式。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西方各种戏剧流派传入中国,其中现实主义戏剧思潮蓬勃兴起,在这种背景之下,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迅速传播开来,掀起了一场"易卜生热",使易卜生这位"现代戏剧之父"被中国人熟知,而其中《玩偶之家》的影响尤其之大,鲁迅、胡适、郭沫若等文学大家都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了中国式的解读,进而又对易卜生思想进行了解构与重塑。  相似文献   

7.
易卜生戏剧之所以为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们所接受,就在于他的戏剧把握了人类自文明社会以来的生存状态矛盾性的两个基本因素:谎言与真理。易卜生一生致力于解答生活的谎言与真理给人们带来的困惑。他的探索是逐步深入的过程,《玩偶之家》和《野鸭》明显地体现了他思想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群鬼》《海上夫人》3部戏剧讲述了3位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同处境和际遇,体现出易卜生对于妇女在婚姻中走与不走的困惑与思考的历程,在主题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表现出剧作家对理想婚姻的热望。最终在他的戏剧中反映了妇女在婚姻中的出路在于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父权、女性和男性--关于《玩偶之家》的女性主义解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社会戏剧”中最早的一部讨论家庭关系的戏剧作品。劳娜的出走一直都被认为是女性对男性统治下的社会的反抗,是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文章试图重新审视这部戏剧中的性别问题,从而揭示易卜生和他笔下的人物劳娜,都无法真正摆脱父权社会的意识形态。劳娜,作为易卜生男性经验的创作人物,自始至终陷于父权社会的权利话语中,她的出走并非真正觉醒只是对海尔默没有履行父权社会加之于身的责任的幻灭。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萧伯纳剧作的思想和艺术入手,主要分析了萧伯纳在中国现代文坛名声斐然,但作品在中国影响却远不如易卜生、也不如后起之秀奥尼尔的现象,指出萧伯纳创作戏剧的目的并不是着眼于作品是否能够流芳百世,而是致力于现时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社会戏剧"中最早的一部讨论家庭关系的戏剧作品,以往对玩偶的身份界定都是定格在娜拉这一人物形象之上。本文试图重新解读《玩偶之家》,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谁是玩偶的问题给予新的诠释。在反观娜拉家庭玩偶这一形象时,海尔茂却成了男权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他也是玩偶的另类表现,从而揭示出易卜生"社会问题剧"所独有的批判社会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西传统戏剧的社会功用理论都以"寓教于乐"作为教育意义实现的途径,但在这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者的相异之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中国古代戏剧理论强调"娱乐中实现教化",西方自古希腊至浪漫主义时期的戏剧理论则强调"快感中获得教益";对"善"的认识和阐解,中国古代戏剧理论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出发点和核心内容,西方自古希腊至浪漫主义时期的戏剧理论则强调它与社会责任、法律政治和审美活动的统一;中国古代戏剧理论笼统地谈论戏剧教育功能,西方自古希腊至浪漫主义时期的戏剧理论一般按戏剧种类分开来谈。  相似文献   

13.
易卜生的戏剧在中国文学界乃至中国社会曾有过广泛影响。《玩偶之家》这部作品在"五四"时期的中国,得到了较多接受和关注。女主公"娜拉"挣脱枷锁、为争取自己权益离家出走的行为对中国女性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培尔·金特》是19世纪挪威杰出剧作家易卜生的关于罪恶与救赎、爱与信念的长篇诗剧。细读文本,不难发现培尔的赎罪之路,遵循了圣经的"犯罪受难忏悔获救"的情节模式,呈现出人生命运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易卜生在这部戏剧中将笔触深入培尔的灵魂深处,展现他一生之中一步步对自我进行宗教救赎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主题蕴含了双重性,一方面追求诗化的戏剧艺术;另一方面在诗意的掩盖下掩藏着腐败的现实,如同性恋、暴力、酗酒、堕落、乱伦等主题.针对威廉斯的戏剧代表作,从作家本人的戏剧人生、文本主题以及戏剧表现形式来探讨威廉斯戏剧主题的双重性以及其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英国文坛的常青树戴维.洛奇不仅在小说创作和小说评论方面颇有建树,而且在戏剧、电视、电影方面也有所涉猎,因此他深谙戏剧和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多有运用;他充分发挥了小说兼容并包的特点,引入蒙太奇、影视脚本、电影场景等影视表现手法为己所用,使文字媒介达到了动态视觉艺术的效果,使现代小说艺术得到了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尤金奥尼尔是描写现代生活悲剧的伟大戏剧家,他结合古希腊,易卜生等人的传统戏剧艺术的创作手法,不断创新,为美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从资本主义社会琐碎,平庸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到悲剧的新题材,使之作品的震撼力堪与古希腊作品相媲美,《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并进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致家族关系的极为不和谐。  相似文献   

18.
现实主义剧作家易卜生的晚期作品带有明显的象征主义倾向 ,文章分析了《海达·高布乐》一剧中三种看似普通的事物所含的象征含义 ,以及它们对主题、人物、结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戏剧的空间艺术方面涵括了哪些内容?在戏剧理论史中一直没有明确。本文试图通过戏剧中的人物群、戏剧冲突、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心理空间、对话、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插科打诨与诗词歌赋、潜台词等等方面的阐述,对戏剧空间艺术所涉及的领域作简要解说  相似文献   

20.
梁实秋独特的戏剧思想就是在中国传统戏剧的基础上,通过融汇西方的古典戏剧思想而形成。其戏剧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戏剧的本质:模仿;戏剧的核心:剧本;戏剧的作用:净化;戏剧的批评:判断这四个方面。这些思想中潜存着丰富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