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模仿论的基础上对古希腊的史诗和戏剧做了分析,从而建立了各自的诗剧理论。柏拉图强调内容高于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对古希腊的悲喜剧进行了批评;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文学价值论思想,从科学层面总结诗歌和戏剧理论,提出了净化说,肯定了古希腊的悲喜剧,奠定了欧洲系统化的文学理论基础。他们的理论成为西方文学理论两大支流的源头: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学界一贯认为西方法学教育肇始于古罗马时期.诚然法学教育在古罗马时期已经出现,并有了相当完善的发展,但究其起源则应追溯至古希腊时期.无论从古希腊法学思想方面,还是从其经济、政治、教育发展方面,都具备了产生西方法学教育的条件,事实上法学教育在古希腊也已经存在.所以,西方法学教育的起源是在古希腊,不在古罗马.  相似文献   

3.
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周作人深受当时西方方兴未艾的文化人类学的影响。文化人类学理论对周作人的人文思想和翻译活动,尤其是对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发挥着深远的影响。他全景式地译介了希腊的神话、诗歌、戏剧,力图全面展示古希腊人的生活、思想、艺术、人生观、世界观,借以开启民众、教化大众。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思想界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民族危机的加深和西学东渐的加强,以及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化,导致西方各种学术思潮纷至沓来。其中古希腊罗马文化成为思想界介绍西方文化的大宗。辛亥革命前中国思想界对古希腊罗马的评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评述;对古希腊罗马政治法律的评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比较。其中,希腊文化是被评述的主流,而粱启超先生则为评述的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市民社会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西方社会。从古典时期至近现代的市民社会理论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市民社会理论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人文要素,这些要素是构造社会自主交往和自治机制,孕育民主法治体制的核心价值。因此,市民社会的现实发展和理论创新对于推进中国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文化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格观念是法哲学和法化的主要构件。本简要分析了自中国古代和西方古希腊以来,由于历史条件、人和地域环境、宗教—道德、宗教—政治等原因而形成的人格观念的差异,及其对法学理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与关系。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由若干要件组成的集合概念。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对法治进行了初步探讨,近代西方从试图为法治下精确定义转向提炼法治的要件,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同样非常丰富,法家提出了系统的法治观,而道、墨、儒等学派则孕育了丰富的自然法思想。西方法治观与中国古代法治观的相同之处表现在所提炼的法治要件存在大量共性,并都对法治基本精神做了探索;不同之处表现在两者与人治的关系不同,提炼的法治要件完善程度不同,对法治精神的诠释不同,并且西方法治观很好地转化为实践,中国古代法治观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相似文献   

8.
回顾西方音乐,大概可以分为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时期和20世纪的音乐时期.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特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始于悲情 终于团圆——浅析中国古代戏剧的悲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戏剧中的悲剧不同于西方悲剧,它体现的是一种悲情的特点。悲情在中国古代戏剧作品主要表现为剧中主人公大多是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体系中的弱者,同时戏剧冲突在戏剧的结尾处往往被处理为“大团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时期与我国的春秋时期,是中西方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该文论述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思想家们的思想及外来文化对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以装饰纹样比较春秋时期和古希腊时期的艺术创作,以此解读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戏剧中的悲剧不同于西方悲剧,它体现的是一种悲情的特点。悲情在中国古代戏剧作品主要表现为剧中主人公大多是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体系中的弱煮,同时戏剧冲突在戏剧的结尾处往往被处理为“大团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教育的生态意识是与西方教育绝然不同的鲜明特色。其特色表现在把教育放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加以考察的整体综合观念,注重自然环境与人的协调,即“天人合一”的辨证观念,以及强调启发主体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开发主体力量达到至善之境的自我生态平衡观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神话中伐桂的吴刚和西方古希腊神话中推石的西西福斯,其二人的遭遇反映在宿命上是一致的:无用无望的劳动是人类自身的悲剧.二者在各自神话源起的文化背景上,又互见差异.吴刚是奴隶社会的产物,西西福斯则是氏族社会的产物;吴刚伐桂是有意义的,它折射了中国渔樵耕读的文化心态,西西福斯推石是无意义的,其中渗透着一种命运莫测的神秘主义因素,反映了古希腊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产生的妥协意识倾向;与西西福斯相比,吴刚的形象充满着浪漫主义因素,为感性、想象的产物;西西福斯则是现实主义的,他是理性抽象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戏曲"这一传统文体开始向现代"戏剧"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社会达尔文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在这一思潮的感召下,"戏剧"这一西方化的文体形式才得以在中国普及,人们从而能够以全新的视野来认识和思考中国戏曲的发展流变历程。同时社会达尔文主义也引发了新旧两种阵营和两种视域关于戏曲、戏剧问题的激烈论争,这无疑进一步加速了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在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强有力的催化作用下,"戏曲"才完成了向"戏剧"观念的嬗变。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复仇文学主题中,对复仇者采用的复仇手段及有限性的思考,在西方文学中萌芽较早,发展到对复仇残忍失当乃至复仇行动本身的阻遏。西方复仇文学可分为古希腊神话传说、文艺复兴后、18世纪后三阶段。后两阶段特别是最后阶段为定型期,最能看出西方文化特征及中西复仇文化观念的不同。古代中国人认为为了善的被损害去毁灭恶,手段偏激过当也可被理解。同样是谴责妇女不为丈夫守节,寻求再嫁急迫,中国作品就十分严厉;而伏尔泰改编后则宽容得多。西方叙事文学较偏重复仇主体灵魂世界冲突,偏重精神摧残的过程描绘;中国古代则较关注复仇结局、复仇者成功复仇后的命运。两者一重人性挖掘揭示,一重在伦理实现。西方文学较注重复仇者个体性格成熟过程;中国则偏好复仇者伦理目标实现及社会效果。西方复仇之作常引发人们对个体与命运抗争的悲壮感,让人因叙事所及的人性深层隐秘而反思深省;中国古代复仇之作则更多地激发善必胜恶的信念,善惩罚恶给人的愉悦感,让人加深对善恶伦理实现必然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是西方教育的发源地,正式的教育固然为古希腊培养出了为数众多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但戏剧尤其是悲剧的演出却成为一种另类的教育形式提高了民众的整体素质。古希腊悲剧多取材于传统的神话传说故事,剧作家们通过演绎不同的故事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使观众在欣赏悲剧演出获得视听享受的同时接受教育。可以说,古希腊悲剧在表演过程中能够起到的作用,娱乐只是其次,教育引导才是其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中西方古代生死观也呈现各自的内蕴.儒家和道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他们的生死现在中国颇具代表性.儒家注重人现世的生活,强调做到"三立",以求获得永生;而道家则更看重生死顺应天道,是一种自然之道生死观.而西方古代文化中的生死观主要是从终极(即死亡)的角度出发,主张"灵魂不灭"的思想.在不同生死观的影响下,中西方文学作品也呈现了不同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数千年法律思想的长河中,"自然法"这一名称被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为不同目的而运用。关于"法的本源"问题的探讨和争论导致了西方法律思想史中最早也是发展最曲折的法学流派———自然法学派的诞生。回顾这一流派产生的初期,在古希腊、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时期,自然法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已经形成,并且在其哲学倾向上表现出了客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特点。通过分析和认识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西方古代自然法思想的精髓,辨证和客观地评价其历史局限性,更加全面地看待其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程军 《科技信息》2012,(1):358-358,380
戏仿是古希腊时期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和重要的创作形式。古希腊时期的戏仿创作主要包括三种形式或体裁:模仿史诗体:萨提儿戏剧;以阿里斯托芬戏剧为代表的旧喜剧。古希腊戏仿作为西方文学史上戏仿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呈现出与其他时代不同的特点。戏仿作为希腊史诗、悲剧等严肃体裁创作的补充、纠正和制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公民理论是公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西方的公民理论早在古希腊罗马就已产生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征:(一)重视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二)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三)把民主和法治视为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具有这些特征的公民理论所以会在西方产生与西方重视人的自主性的文化传统,以商品经济为核心的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西方公民理论既有积极的、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方面,也有其不可避免的阶级的、社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