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卜生在19世的后50年中,为人类提供了26个剧本,震动了他的时代,影响了整个世界现代戏剧的发展,从而获得“现代戏剐之父”的赞誉。易卜生的戏剧创作从早期的《英格夫人》、《培尔·金特》等,到中期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再到晚期的《海上夫人》、《建筑师索尔尼斯》等,就创作方法而言,大体走了一条主观表现——客观再现——主观表现的艺术道路。不过早期和晚期已见出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分野。显然,易卜生对世界现代话剧体式的影响是丰富而深刻的。在中国现代话剧体式的流变过程中,也能清晰地看出这一点。但是,在中国现代话剧体式的诞生和发展期,却主要是接受了易卜生现实主义戏剧体式的影响,并率先确立了写实型话剧体式。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西方各种戏剧流派传入中国,其中现实主义戏剧思潮蓬勃兴起,在这种背景之下,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迅速传播开来,掀起了一场"易卜生热",使易卜生这位"现代戏剧之父"被中国人熟知,而其中《玩偶之家》的影响尤其之大,鲁迅、胡适、郭沫若等文学大家都对娜拉这一形象进行了中国式的解读,进而又对易卜生思想进行了解构与重塑。  相似文献   

3.
易卜生批评是英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雷蒙·威廉斯戏剧批评的最初起点,也是其思想形成的萌发之地。威廉斯极为重视易卜生戏剧,这既与易卜生被认为是第一流的悲剧作家有关,也与易卜生戏剧表达的主题意蕴契合威廉斯在战后的深层情感结构有关。威廉斯首次将实用批评模式运用于易卜生戏剧的解读,不仅拓宽了实用批评的适用范围,检验了它的有效性,推动了英国文学研究,还首次实现了个人政治立场与学术研究的初步结合,为文化唯物主义思想的生成提供了孕育之地。  相似文献   

4.
13世纪兴起了亚里士多德主义思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托马斯表现出对理性的极大信任,试图用理性澄清信仰,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托马斯的"救赎观"中。这种"救赎观"是托马斯在整合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础上,对其前辈奥古斯丁的"原罪"说和"救赎"论进行批判和继承的努力下取得的。  相似文献   

5.
当今不是一个能论及"救赎"的时代,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麻木里,说"救赎"是会被人笑话的,更没有人相信谁能拯救谁。但是,倘若还有不死的灵魂,还有精神的坚持,难道真的会完全丧失对"救赎"的期许吗?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绝境,没有任何获救的可能,倘若"救赎"能从遥远的天边,稍露一点气息,也会使濒临死亡的生命有起死回生的可能。莫言荣获诺贝尔奖,除了颁奖词言明的,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人们更注意到,莫言创作中那表达"复杂感情"的"细腻笔触",以极强的生命力来揭示中国人的心路历程。故可以说莫言是"以文学的方式,成就尘世的救赎"。  相似文献   

6.
莫言荣获诺贝尔奖,除了颁奖词言明的,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人们更注意到,莫言创作中那表达"复杂感情"的"细腻笔触",以极强的生命力来揭示中国人的心路历程。莫言是"以文学的方式,成就尘世的救赎"。绝境之人除了祈祷之外,"救赎"就只能靠自己。文学一如音乐,正是孤寂绝望的心灵向往"救赎"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兰斯顿·休斯在《救赎》讲述了12岁的"我"在一次福音布道会上寻求拯救的经历。"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获得"救赎",而是被迫为之。最后"我"明白了基督教的虚伪性,决定从此不再相信耶稣了。本文从《救赎》中的讽刺,重复和平行结构的写作技巧入手,分析这些写作技巧对主题的刻画所产生的强烈效果。  相似文献   

8.
易卜生《玩偶之家》与女主人公娜拉的形象给了郭沫若宝贵的启迪。他的历史剧代表作《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中的主人公都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娜拉的叛逆性格,是娜拉带郭沫若走近易卜生,而这其中的距离远近又与郭沫若本身的思想个性不无关联。从易、郭剧作中个人主义的人物风采,以及易、郭两人的女性观,探讨了易卜生对郭沫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安妮宝贝的《莲花》与但丁的《神曲》两篇作品有一条相同的主线,即主人公从开始的迷失,而后走上虔诚而又艰辛的忏悔之路,并最终获得救赎.在此中,都包含两位作者对"人"的灵魂的严肃的拷问,并对"人"如何获得永恒救赎给出自己的答案.两部作品处处透出对"人"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0.
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作为戏剧家走进我们的研究视野的,作者拟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与分析易卜生诗歌所蕴含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第12届国际易卜生年会于2009年6月14~20日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由易卜生国际委员会主办,由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和复旦大学北欧文学研究所承办,会议得到了易卜生国际委员会、挪威驻上海领事馆、复旦大学北欧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大会  相似文献   

12.
小说《认罪书》是著名青年作家乔叶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在创作方法上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坚定和成熟:注重开掘非常情境中人物的心理世界,塑造与人们阅读习惯迥异的人物性格,大胆地用一些偶然的故事和戏剧性的情节进行描写。结构上敢于打破常规,采用了"编者按""编者注""碎片"和正文(第一人称)相结合的方式,在不断调整读者阅读情趣的过程中,造成一种灵动而摇曳多姿的艺术美感。作品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觉,情节波澜起伏,环环相扣,一步步揭开作品中扑朔迷离的谜团。小说在情节和细节的设计上费尽心机:它讲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群沉沦与救赎的故事;在每一个故事中又存在矛盾波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纠结,折射出具有未来向度的审美批判性。  相似文献   

13.
福禄培尔的一生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学前教育方面,他创立了一种对当时来说是新型的学前教育机构,并以幼儿园这个独特的名称命名。他提倡的幼儿游戏教育手段,乃是我们当今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方式,他发明的"恩物"作为幼儿玩具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80后作家中区别于青春校园派的王威廉,面对充斥着虚伪与压抑的"现代性"困境,并没有进行虚假的造梦,而是从人类的普遍困境出发,另辟蹊径地抛却了"现代"以来的"隐喻"偏好,运用中国传统的修辞手法—比喻—创造出了一个诗性但真实的文学世界,唤起被"异化"的人类的对于生活的想象,并在其比喻的运用中展示其冷静、理性的思想光芒,进而对人类的灵魂进行了救赎,履行了其作为知识分子面对理想失落时代的大声呼救与勇敢救赎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易卜生的戏剧在中国文学界乃至中国社会曾有过广泛影响。《玩偶之家》这部作品在"五四"时期的中国,得到了较多接受和关注。女主公"娜拉"挣脱枷锁、为争取自己权益离家出走的行为对中国女性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非主流"群体的自我建构与被建构,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条件争夺话语权,如何被炒作等问题,根据青少年亚文化的特点,推测其发展动向,探讨了面对"非主流"文化,成人社会的紧张情绪、"救赎"行动及其不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群鬼》《海上夫人》3部戏剧讲述了3位女性在婚姻中的不同处境和际遇,体现出易卜生对于妇女在婚姻中走与不走的困惑与思考的历程,在主题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表现出剧作家对理想婚姻的热望。最终在他的戏剧中反映了妇女在婚姻中的出路在于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易卜生戏剧之所以为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们所接受,就在于他的戏剧把握了人类自文明社会以来的生存状态矛盾性的两个基本因素:谎言与真理。易卜生一生致力于解答生活的谎言与真理给人们带来的困惑。他的探索是逐步深入的过程,《玩偶之家》和《野鸭》明显地体现了他思想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接受屏幕"和"期待视野"是比较文学中接受美学的两个关键点.以此为理论依据,同时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与鲁迅的<伤逝>各自的写作背景和寓意的基础上,对<玩偶之家>之于<伤逝>之重大影响以及<伤逝>之于<玩偶之家>之个人取向进行探讨,从而表明,文化接受事实上是一种文化过滤.  相似文献   

20.
易卜生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实践,在戏剧理论方面并没有系统的论述,但从易卜生的文论及书信中也可梳理出其戏剧理论的脉络,它主要包括艺术真实、舞台艺术及人物性格的重要性诸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