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半经验的Austin Model1(AM1)方法,计算了齐分子噻吩聚合物的中性态和带电态的几何结构性质,与中性态相比,带电态下其分子结构表现在C-C键键长发生显著改变,单电荷掺杂导致化子元激发;双电荷掺杂产生双极化子,即使增加链长至16PT,仍在键中产生双极化子而不是两个分立的单极化子;掺杂4个电荷时,会在聚合物中产生两个分离的双极化子。  相似文献   

2.
采用半经验Austin Model 1(AM1)方法,计算了齐分子吡咯聚合物(PPy)的中性态和带电态的几何结构性质.与中性态相比,带电态下其分子结构表现在C-C键长发生显著改变,单电荷掺杂导致极化子元激发;当掺杂的双电荷随机放置时,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产生双极化子,另一种情况下会产生两个分立的极化子.通过控制链的长度.可实现极化子与双极化子之间的相变,从而揭示出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实现自旋极化输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半经验Austin Model 1(AM1)方法,计算了齐分子噻吩乙炔带电态的几何结构性质,和中性态相比,由于一维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带电态下其分子结构表现在C-C键长发生显著变化;不同的掺杂电荷方式和掺杂电荷的波函数是限制的波函数还是未限制的波函数,其分子结构的变化形式是不同的,相应地产生不同的元激发,即极化子或双极化子.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描述基态非简并聚合物聚二乙炔(polydiacetylene)的紧束缚模型. 研究了基态和带电激发态下的电子性质. 发现聚二乙炔基态下具有稳定的二聚化结构, 其能带分为四条子带, 对应于聚二乙炔链的四周期结构. 掺杂电荷时可形成极化子和双极化子非线性元激发, 计算了相应的产生能和束缚能, 发现在不考虑电子-电子Coulomb相互作用的情况下, 双电荷掺杂时产生双极化子比产生两个极化子更加稳定, 在双极化子中晶格畸变对掺杂电荷的定域束缚程度远远大于极化子中.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发现,与生命体密切相关的DNA损伤与修复过程伴随着DNA链内电荷的转移.在DNA中,极化子是重要的元激发,是DNA中电荷传递可能的载流子.为了更好的理解DNA的电荷输运的极化子机制,给出了能够准确估计电声耦合常数α数值的理论方法.利用确定的电声耦合常数α,计算了极化子宽度和极化子束缚能.计算结果显示,DNA中的电荷输运是通过大极化子的相干运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经验的AM1和ZINDO方法研究了齐分子PTV的能带结构及其电子光跃迁性质,齐聚物噻吩乙炔(PTV)的带隙小于对应尺度的齐聚物噻吩(PT)和齐聚物对苯撑乙炔(PPV)的带隙,随着齐分子PTV的共轭长度的增加,第一激发跃迁能逐渐减小,表现为光吸收谱出现红移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推广原来只适用于描述具有退化基态的 Polyacetylcne链的 Brazovskii-Kirova 模型去描述不具有退化基态的聚二乙炔(Polylia-cetylene)和聚吡咯(Polypyrrolc)中的极化子--双极化子掺杂,计算了这两种聚合物的电子能谱和极化子,双极化子的结合能,计算结果与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测量相符合。这样,就朝建立一个描述所有共轭聚合物中的极化子--双极化掺杂的统一的理论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8.
根据共聚物掺后电导及光学性质的改变,提出了基态非简并的共聚物的掺杂机制。沿链是极化子和双极化子态,而链间是由于双极化子的跳跃;较好地解释了有关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9.
聚乙炔中孤波激发的稳定性取决于它们之间是否能稳定共存并且只能进行自由碰撞。从而我们推测电荷扭折是稳定孤子,将对掺杂反式聚乙炔的电学性质起重要作用;极化子是亚稳的孤波,可以存在于轻掺杂聚乙炔中;而中性扭折又能存在于未掺杂的反式聚乙炔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系统地研究了V原子单掺杂和双掺杂(ZnTe)12团簇的结构和磁性质.我们考虑了替代掺杂、外掺杂和内掺杂.不管是单掺杂还是双掺杂,外掺杂团簇都是最稳定结构.团簇磁矩主要来自V-3d态的贡献,4s和4p态也贡献了一小部分磁矩.由于轨道杂化,相邻的Zn和Te原子上也产生少量自旋.V原子之间的磁性耦合是短程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Poly(3-methylthiophene) (PMeT) electrosynthesized by direct oxidation of 3-methylthiophene in boron trifluoride diethyl etherate (BFEE) has been studied by Raman spectroscopy in the temperature scale of 123-458 K.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PMeT in the oxidized state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olymer in the neutral state. Furthermore, during the cooling process, the conformation of neutral species changes from a coil-like state into a rod-like state, while the conformation of the oxidized species does not change.  相似文献   

12.
基于Lee-Low-Pines-Huybrechts变分理论推导出计算量子点中双极化子的基态能表达式.该理论方法适应于整个电子-声子耦合区域.通过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讨论了量子点中双极化子的存在条件与约束势的关系,发现量子点约束势的加强不利于双极化子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唯一稳态消谐法是近年出现的消除非线性系统谐振新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非线性系统存在一个非谐振的正常解,并且该系统具有唯一的稳态,则此时对应的条件就是系统不发生谐振的条件.本文将这一方法应用在中性点接地电力系统铁磁谐振的分析中,通过引入一个参变量λ构造出多个新的矩阵为工具,得到了相应的消谐条件.本文的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全势能线性糕模轨道分子动力学方法(FP-LMTO-MD),结合中性砷化镓团簇Ga4As4的已有结果,详细研究了Ga4As4离子团簇的能量和几何结构上的畸变.计算结果表明这些结构明显不同于中性团簇的对应结构,存在有较大的结构畸变.在砷化镓团簇中,和砷原子相比,镓原子更容易处在帽原子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全势能线性Muffin-tin轨道分子动力学方法(FP-LMTO-MD),在中性砷化镓团簇Ga5As5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带电后Ga5As5离子团簇在能量和几何结构上的变化.找到了一价Ga5As5团簇的基态结构,计算结果表明这些结构与中性团簇结构有一定的关联,但存在结构畸变.在砷化镓团簇中,和砷原子相比,镓原子更容易处在帽原子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6.
运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EQCM)联合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安培分析法对3种含有二苯基联苯胺和二亚酰胺的电活性聚合物薄膜进行了研究.这些聚合物薄膜具有多个氧化和还原状态.中性聚合物薄膜可以在二苯基联苯胺连接处被电化学氧化或在二亚酰胺处被电化学还原.在氧化还原转化过程期间,聚合物薄膜的电子转移、离子补偿和溶剂运输的动力学取决于聚合物的类型、其所处的氧化还原状态、电位扫描速率和氧化还原转换的方向.确定了包含二苯基联苯胺聚合物在不同电化学条件的氧化还原转化的机理.动力学控制步骤也许与聚合物薄膜在每个氧化还原状态的特定几何结构有关,并受到不同电解质和溶剂的影响.研究了含有二苯基联苯胺和二亚酰胺的电活性聚合物薄膜电子转移反应的级数、反离子补偿和溶剂传输,并定量地测定了氧化还原过程中离子和溶剂进出电活性膜的流量.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消除谐振的方法:唯一稳态消谐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非线性系统存在一个非谐振的正常解,并且该系统具有唯一的稳态,则此时对应的条件就是系统不发生谐振的条件。基于这一方法,以矩阵理论为工具,对消除中性点接地电力系统的铁磁谐振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相应的消谐条件。结果表明,消除谐振的条件可以用一个常数矩阵的HURWITZ条件来决定,并用数值模拟进行验证,表明结果正确,同时也说明唯一稳态消谐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唯一稳态消谐法是近年出现的消除非线性系统谐振新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如果非线性系统存在一个非谐振的正常解,并且该系统具有唯一的稳态,则此时对应的条件就是系统不发生谐振的条件。本文将这一方法应用在消除中性点接地系统的铁磁谐振分析中,以冻结系数法为工具,得到了相应的消谐条件。本文的结果表明,消除谐振的条件可以用一个简单矩阵的稳定条件来决定,并用数值模拟进行验证,表明结果正确,同时也说明唯一稳态消谐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