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德胜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3(2):173-177
采用包括库仑长程相互作用的扩展的紧束缚模型,研究了一维强关联体系-顺式聚乙炔(cis-PA)中极化子和双极化子的稳定性。发现库仑相互作用较弱时,双极化子稳定;库仑相互作用较强时,极化子稳定。 相似文献
2.
刘德胜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8,(2)
采用包括库仑长程相互作用的扩展的紧束缚模型,研究了一维强关联体系—顺式聚乙炔(cis-PA)中极化子和双极化子的稳定性.发现库仑相互作用较弱时,双极化子稳定;库仑相互作用较强时,极化子稳定.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描述基态非简并聚合物聚二乙炔(polydiacetylene)的紧束缚模型. 研究了基态和带电激发态下的电子性质. 发现聚二乙炔基态下具有稳定的二聚化结构, 其能带分为四条子带, 对应于聚二乙炔链的四周期结构. 掺杂电荷时可形成极化子和双极化子非线性元激发, 计算了相应的产生能和束缚能, 发现在不考虑电子-电子Coulomb相互作用的情况下, 双电荷掺杂时产生双极化子比产生两个极化子更加稳定, 在双极化子中晶格畸变对掺杂电荷的定域束缚程度远远大于极化子中. 相似文献
4.
基于Lee-Low-Pines-Huybrechts变分理论推导出计算量子点中双极化子的基态能表达式.该理论方法适应于整个电子-声子耦合区域.通过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讨论了量子点中双极化子的存在条件与约束势的关系,发现量子点约束势的加强不利于双极化子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年来对抛物线性限制势量子点中强耦合双极化子和磁双极化子的部分研究工作。从抛物量子点中2个电子-声子体系的哈密顿量出发,采用Lee-Low-Pines-Huybrechts变分方法,研究了量子点中强耦合双极化子的振动频率、诱生势和有效势随电子-声子耦合强度、两电子相对距离和量子点半径的变化规律;采用Tokuda改进的线性组合算符法研究了温度和LO声子效应对强耦合双极化子的有效质量和平均声子数的影响。基于Lee-Low-Pines幺正变换,采用Pekar类型变分法研究了抛物量子点中强耦合磁双极化子的内部激发态性质,当考虑自旋和外磁场影响时,研究了二维量子点中强耦合磁双极化子基态的能量、声子平均数以及第一激发态的能量、声子平均数随量子点受限强度、介电常数比、电子-声子耦合强度和磁场的回旋共振频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江涛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3):17-22
本文考虑极化子与晶格振动的非线性耦合,研究了一维分子晶体中的极化子—孤立子运动,通过能量极小原理求得振动组态,导出了极化子几率幅的非线性薛定格方程,获得了带有孤立波形式的两类新的极化子—孤立子解,以及给出了相关的孤立子能量,有效质量及孤立子局域结果,其中钟型孤立子出现在极化子能带底部,而扭结型激发出现在极化子能带顶部. 相似文献
7.
江涛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3):17-20
考虑极化子与晶格振动的非线性耦合,研究了一维分子晶体中的极化子-孤立子运动。通过能量极小原理求得振动组态导出了极化子几率幅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获得了带有孤立波形式的两类新的极化子-孤立子解,给出了相关的孤立于能量、有效质量及孤立子局域结果,其中钟型孤立子出现在极化子能带底部,而扭结型激发出现在极化子能带顶部。 相似文献
8.
采用半经验的Austin Model1(AM1)方法,计算了齐分子噻吩聚合物的中性态和带电态的几何结构性质,与中性态相比,带电态下其分子结构表现在C-C键键长发生显著改变,单电荷掺杂导致化子元激发;双电荷掺杂产生双极化子,即使增加链长至16PT,仍在键中产生双极化子而不是两个分立的单极化子;掺杂4个电荷时,会在聚合物中产生两个分离的双极化子。 相似文献
9.
基于紧束缚的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利用非绝热的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基态非简并聚合物中负电极化子(电子型极化子)和正电极化子(空穴型极化子)的碰撞过程.研究发现,弱电场下两个极化子碰撞分开再相遇形成极化子激子,中等强度电场下它们碰撞分开后成为两个准粒子,强电场下负电极化子和正电极化子碰撞后直接解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扰法在同时计及LO声子和SO声子的作用下,计算了极性膜的中耦合自由极化子的自能和有效质量。计算结果准确地考虑了电子在反冲效应中发射的虚声子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书娟 《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58-61
在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基础上,计入长程电子关联的影响,研究反式聚乙炔分子链中的高激发态极化子的稳态性质.与一般的低激发态极化子比较,高激发态极化子的晶格畸变更宽更深,能隙中的两个局域几乎重合,除了在1.35 eV附近的peirls吸收峰,高激发态极化子仅有一个约0.65 eV的低能吸收峰,而普通极化子有2个低能吸收峰,一个在0.175 eV附近,一个在0.85 eV附近.这些区别为区分两类极化子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12.
谢洪鲸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208-216
分别采用LLP变分方法和微扰方法研究了圆柱形自由量子线的极化子效应,在计算中考虑了类体纵光学声子模及表面声子模的贡献.结果显示表面声子模在量子线半径较小时产生强烈的极化子效应,而类体模的贡献则随量子线半径的增加速渐趋于三维体材料的结果.分析还发现,对于量子线、量子点等强受限体系,微扰方法得到的结果较量量变分方法的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任意磁场存在下阶梯阱内类氦杂质的极化子效应,我们分别给出了束缚在类氦施主杂质中心的单个和双个极化子在磁场中的哈密顿,计算了它们对类氦杂质束缚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势垒的高度、量子阱的宽度以及杂质中心在阱中的位置对束缚能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且阶梯阱的存在也增强了极化效应.最后,我们将对这一结果进行合理地解释. 相似文献
14.
吴论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6)
通过对不同组分比(Li/Nb)纯铌酸锂(LiNbO3)晶体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发现不同组分比晶体的电导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不同.提出小极化子对电导率的作用机制,并分析了LiNbO3晶体中双极化子和小极化子对电导率的影响.最后对所测量的电导率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组分比晶体的激活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推广的Larsen微扰理论,在有限温度情况下,对量子阱内的电子体LO声子耦合系统进行研究,得到了磁极化子自陷能的解析表达式,并以GaAs量子阱为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磁极化子自陷能随阱宽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变化受磁场的影响特别显著,“低磁场”时,磁极化子自陷能随温度升高而变大;“高磁场”时,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相似文献
16.
抛物阱中束缚极化子的结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纵光学(LO)声子近似,利用改进的LLP方法,对两次幺正变换处理电子?LO声子相互作用和施主离子?LO声子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用第一次幺正变换求出极化势;用第二次幺正变换可计算出无限深抛物量子阱中束缚极化子的结合能.结果表明,在阱中心极化势对极化子能量的贡献较大.阱宽较小时,束缚极化子的结合能随阱宽L的增大而急剧减小;阱宽较大时,能量减小缓慢趋近于体材料的三维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Huybrechts线性组合算符法、幺正变换法和变分法,得到了晶体中电子体纵光学(LO)声子相互作用系统的有效哈密顿量、振动频率和基态能量,并对磁场的两种极限情况(强磁场、弱磁场)进行了讨论。为了更清楚直观地反映晶体中磁极化子的性质,对CsI晶体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晶体中电子体纵光学声子强耦合系统的振动频率、基态能量与磁感应强度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磁极化子的基态能量的绝对值和振动频率都随磁感应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新的等效长度方法确定了抛物量子阱的有效量子限制长度,并与其他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分数维方法计算了抛物量子阱中的极化子特性. 相似文献
19.
从电子-声子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出发,采用改进的LLP方法研究了无限深抛物阱中束缚极子的极化势和结合能随施主离子位置z0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电子与施主离子间的距离不同,则极化势随施主离子位置的变化关系也不同.对于给定的阱宽,随着施主离子远离阱中心,束缚极化子的结合能迅速减小;阱宽不同,束缚极化子的结合能减小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对铁磁物质中束缚极化子的存在与介质中有无杂质势密切相关的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变分计算.在变分计算前,用Schwinger的角动量谐振子理论将其变换为载流子与两类玻色子耦合的问题,计算后得到的结论与普遍的看法一致.计算结果给出了杂质势的强弱对束缚极化子形成的影响、半宽度的变化规律和用有限格点数的晶体代替实际晶体作近似计算的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