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甲基环硅氧烷为原料,小分子羟基硅油为封端剂,在氢氧化钾碱胶的催化下聚合,制备107胶.通过核磁、凝胶渗透色谱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小分子羟基硅油作为封端剂,可有效避免水作为封端剂,在高温下易汽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吡啶改性的2,5-二羟基苯甲酸作为基质,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技术实现了低聚羟基硅油的质谱表征.通过对一系列羟基硅油样品进行质谱分析,发现聚合物各组分容易缔合钠、钾离子电离,并对不同黏度羟基硅油的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多分散性指数,以及羟基含量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具有良好热氧稳定性的二茂铁封头硅油并进行了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用所合成的硅油作为对普通甲基硅油的添加剂,只需十万分之几的重量份数(按二茂铁计)就可显著提高甲基硅油的耐热性。同时对所合成的硅油用H'NMR 谱测算了分子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甲基苯基二烷氧基硅烷与二甲基二烷氧基硅烷共同水解或甲基苯基二烷氧基硅烷单独水解的方法制备了含甲基苯基硅氧链节的水解产物,以二甲基四苯基二硅氧烷作为聚合封端剂,浓硫酸、三氟甲磺酸及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制备了甲基二苯基硅氧基封端的苯甲基硅油,考察了甲基苯基二烷氧基硅烷水解工艺、催化剂种类等因素对硅油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共同水解的方法更容易制备得到结构均匀的苯甲基硅油;采用三氟甲磺酸作为聚合催化剂,制备得到的苯甲基硅油的热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小分子量羟基硅油进行了组分分析.以C8柱作为色谱分离柱,采用甲醇-水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淋洗,实现了羟基硅油中各个组分的完全分离,共检测出17个组分,并结合高分辨质谱所提供的精确分子量信息,确定了各组分的分子式.同时,对久置的羟基硅油甲醇溶液进行液质分析,共检测出40个组分,其中2个系列组分为羟基硅油与甲醇反应生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竹炭/硅橡胶高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竹炭为导电填料,通过改变竹炭、气相法白炭黑、羟基硅油、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添加量,以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竹炭/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 究。分析了竹炭的体积电阻率、粒径以及竹炭的添加量对竹炭/硅橡胶复合材料导电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竹炭(粒径小于25 μm,体积电阻率 为0.11 Ω·cm)、气相法白炭黑、DCP、羟基硅油质量比为100∶130∶3∶3∶2时,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为0.63 Ω·cm,拉伸强度为118 MPa,伸长率为132 %,达到了竹炭/ 硅橡胶高导电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理论上对对苯二酚在[BMIM]BF4室温离子液体及甲基硅油与石墨粉组成的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深入研究,以半经验分子轨道的AM1方法计算对[BMIM]BF4室温离子液体,甲基硅油和对苯二酚及其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如生成焓、电离能、分子间距离及能量.[BMIM]BF4室温离子液体与对苯二酚是以BF-4负离子为作用基点,而甲基硅油是以甲基碳作为作用基点,甲基硅油具有降低最高占有轨道能量,催化了对苯二酚的电化学氧化.[BMIM]BF4室温离子液体离子性质增加了极性水分子的渗透性,表现出较大的介电常数,给出了较大的充电电流.  相似文献   

8.
烯丙氧甲基15-冠-5和18冠-6与甲基二氯硅烷进行硅氢加成,再与端羟基硅油反应,三甲基氯硅烷封端,得到两种冠醚含量适中结构确定的含冠醚侧基的线型聚甲基硅氧烷。以两种聚俣物冠醚为流载体,采用大块液膜装置,研究了载体和阳离子的种类,成盐阴离子的种类、载体的浓度及盐的浓度对离子迁移的影响,并考察了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支链硅油,并引入聚醚链段而得到聚醚改性支链硅油.和高粘度甲基硅油、增效剂复配,得到了一种具有持久抑泡能力的消泡剂,性能优良,成本只有同类进口产品的40%~60%.讲述了聚醚改性支链硅油的合成方法及消泡剂的复配工艺,并简要介绍了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 凝胶方法制备的聚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氧烷/羟基硅油固相微萃取探头联用气相色谱对空气中的甲基膦酸酯和磷酸酯进行分析. 优化了固相微萃取的过程和热解析过程. 该探头的萃取能力强于3种商用固相微萃取探头. SPME GC方法的检出限低(27.2~28.3 μg/L),重现性好(4.7~6.8%), 线性范围为0.029 2~0.292 mg/L.对空白的空气样品进行标准加入回收实验,3种化合物甲基膦酸二甲酯、 磷酸三甲酯和磷酸三丁酯的回收率分别为94.7%, 89.3%和 9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