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吕俊芳 《河南科学》2014,(12):2631-2634
以渤海辽东湾为研究对象,探查梳理了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解析旅游资源结构和特点发现其各类国家级旅游资源在辽宁省内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辽东湾两岸旅游资源虽特色互补但旅游发展却东强西弱;为改变辽东湾旅游发展问题提出旅游全方位开发策略,在巩固提升原有品牌旅游的基础上,借助无景点旅游发展盘活羡余旅游资源,基于非高铁出游进行圈层式整合开发,基于高铁出游进行点轴式旅游整合开发.  相似文献   

2.
论郑汴洛都市圈旅游资源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整合是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本文通过对郑汴洛都市圈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三城市旅游资源整合的可行性及其间存在的问题.在旅游资源整合主要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旅游线路、旅游管理层面、市场营销层面、旅游商品层面四个方面的整合.最终通过该区域旅游资源结构优化和整合,到2010年,使该区域成为河南旅游的黄金区域,旅游总收入700亿元,相当于河南旅游总收入的47%.  相似文献   

3.
"点——轴系统"理论反映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规律,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已经在我国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中广泛应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区域旅游开发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在分析环青海湖圈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环青海湖圈分布有序的旅游"点——轴"开发结构,力求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旅游资源是旅游区域空间竞争的物质依托,其空间结构影响旅游区域的空间竞争.山西省沿黄县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巨大,但由于重视不够,宣传力度小等原因,没有产生其应有的效益.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旅游开发实践和学术研究成果,积极探索适合山西省沿黄县市旅游资源整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区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β指数、γ指数、通达度指数、平均路长等空间分析方法对鄱阳湖区域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进行计算分析,探讨了该区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的策略,结论对提升该区旅游竞争力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对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协同论和点-轴系统为理论依据,以统筹区域旅游协调发展为思路,在分析陇南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陇南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最邻近性模式和拓扑空间分析法,用邻近指数R、连接度β指数和γ指数、交通回路a指数、通达度指数Ai、平均路径长、紧密度指数C对郑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的聚集效应、交通网络结构、紧密度、区域竞争力的定量分析.研究认为,郑州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均衡,交通通达性较低,景点间的连接度不强,各景区可进入性有待提高等.为此提出了构建"一心、三片、一带"大郑州旅游区的空间结构,对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建设景区间的亚高速,旅游需求产品的空间系统优化,建立服务区以提供旅游服务和疏散人流,增加区域竞争力等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是实现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广西为例,从数量、类型、等级和空间属性4个维度构建了区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综合指数,综合运用资源丰度指数、变异系数、自然断点法和相关系数等方法,探究了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空间特征,并提出了空间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整体质量水平一般,吸引力有限,组合类型不够丰富,但是有一定的资源数量规模,开发潜力比较大。(2)县域资源的等级空间表现出连片团状、零星状和环状的发展特征,具有星棋罗盘状、不规则"田"字型格网状、浅"V"型、长带状的空间组合形态特征。(3)区域资源的等级空间表现出连片团状、带状、圈状和环状的发展特征,具有"扁担"型、"马鞍"型、"川"字型、星棋罗盘状的空间组合形态特征。(4)区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水平与区域空间规模、资源数量规模密切相关;在资源类型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整合空间和资源,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构建3个发展核、2个发展区、8条发展带和3个发展圈,可以优化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空间,满足城市居民和旅游者的休闲需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共生思想的新疆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生物学中共生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引出整合旅游资源,实现区域旅游地的“双赢”与“多赢”是共生思想的深刻本质.为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旅游资源整体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笔者在全面考虑新疆旅游资源整体优势和旅游产业背景的基础上,基于的共生思想对新疆旅游资源实施统一规划和全面整合.本文对新疆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空间布局进行了初步构想,并提出了措施与建议,对实现新疆旅游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辽宁省乡村旅游“一圈两带”式空间分异现状,深入分析了产生此状况的经济、资源、市场及政策原因,并对此空间特点下的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模式提出建议:辽西地区的“核心-边缘”式空间结构;辽中地区的“圈层集聚”式空间结构以及辽东南地区“全域集群”式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1.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省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分析辽宁省旅游资源类型以及旅游地系统现状的基础上,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辽宁省旅游地系统确定旅游区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板块旅游”空间结构体系,优化辽宁省旅游区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滨海旅游资源概念的基础上,从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可达性4个方面构建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辽宁省沿海经济带18个滨海县区为评价单元,综合应用主观赋值法和分异指数ID计算公式,建立评价模型,进行滨海旅游资源适宜性实证分析,研究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的等级和空间分异规律.结论:(1)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整体较好,但差异明显,大连市的适宜性最高,大洼县最低,其中最高区是最低区的1.7倍;(2)在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的4个等级中,大连市区、金州区、旅顺区和丹东为资源极适宜区,庄河、盘锦、凌海和大洼县的资源适宜性较差;(3)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空间差异ID=0.7,说明其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引入产业集成思想,依据旅游业在区域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区域旅游集成开发概念。根据旅游产业在区域产业中的地位,将之分为主导型开发和非主导型开发两种类型。从基础分析、开发路径两方面出发,构建了区域旅游集成开发理论框架,其中基础分析包括经济区位、区域产业、旅游资源等3个方面,开发路径包括产业定位、开发定位、空间布局等3部分。应用上述框架,对重庆长寿区旅游开发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该区具有区位交通优势、产业集聚优势和旅游资源富集优势,并提出了服务功能的产业定位、高端商务度假的开发定位和“三圈一体”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4.
旅游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深度开发又是旅游合作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在分析泛珠三角区域旅游资源享赋的基础上,对江西旅游资源数量、类型、特色和价值作了评价与分析,得出江西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提出了在泛珠背景下江西旅游资源开发应采取的措施是:整合泛珠三角区域内旅游资源;重点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规划区域旅游线路;引进新的开发主体实行多样化开发;做好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省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等方法研究了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类型、地理集中程度、分布密度与均衡度和效益差异,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交通和旅游资源禀赋三方面探讨了制约旅游景区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深度开发皖北旅游区、充分发挥皖南旅游区的龙头作用、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与加强旅游协作等方面提出了有关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5—2008年辽宁省各市实际人均GDP数据,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塞尔指标对辽宁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状况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发现,在整个时间区域上,辽宁省区域经济差距呈阶段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经济空间计量模型对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σ收敛研究。  相似文献   

17.
潘澍 《科技促进发展》2016,12(3):394-398
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业态发展的一大趋势。辽宁省从2011年开始推进智慧旅游的平台建设和全面发展。在现有区域、资源、工业基础和技术装备条件之下,辽宁智慧旅游发展取得了不少实绩。要取得更好的进展,还需在理念、条件、宣传、系统、方向这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从时间和空间上评价甘肃省旅游资源,分析其优势及劣势之所在,进一步探讨了该省旅游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将旅游业发展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中提出切实可行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