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合成1苯基3甲基4对氯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4ClBP)缩苯丙氨酸甲酯、PM4ClBP缩色氨酸甲酯席夫碱及其Cu(Ⅱ),Co(Ⅱ),Ni(Ⅱ),Cd(Ⅱ),Fe(Ⅲ)金属配合物,并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核磁及红外光谱表征,推测了其可能的结构.利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PM4ClBP席夫碱及其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对2种细菌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成1-苯基-3-甲基-4-对硝基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NBP)缩苯丙氨酸甲酯席夫碱及其Ni(Ⅱ)、Co(Ⅱ)金属配合物,并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红外光谱的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二者均为六配位同构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1-苯基-3-甲基-4-对硝基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简称PMNBP)缩L-缬氨酸甲酯合Ni(Ⅱ)金属配合物,并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且利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对两种细菌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后运用Gaussian03程序,对该配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四齿Schiff碱配体N,N-亚乙基缩-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L)及其配合物(CoL)和氧加合物(CoL·Py·O  相似文献   

5.
HPMBP缩DL-苯丙氨酸乙酯合Ni(Ⅱ)的合成、表征和量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HPMBP)缩DL-苯丙氨酸乙酯合Ni(Ⅱ)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对配合物进行量化计算的结果表明,亚胺氮原子、羰基氧原子和吡唑环上的氧原子与中心镍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6.
合成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BP)缩对氟苄胺席夫碱合Ni(Ⅱ)配合物,用红外、紫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其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参与配位的N、O原子具有很强的接受和转移电子的能力,此配合物的活性部位主要是芳香环.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2-羟基-1-萘甲醛缩氨基硫脲席夫碱配体,将其与Cu(Ⅱ)、镍(Ⅱ)配位合成出两种新型的席夫碱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红外等手段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表征,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2种含萘酰亚胺功能基元的吡唑啉酮席夫碱化合物:1 - 苯基 - 3 - 甲基 - 4 - 苯甲酰基 - 吡唑啉酮 - 5缩N - (4 - 氨基苯基) - 4 - 哌啶 - 1,8 - 萘酰亚胺(Ⅰ)和1 - 苯基 - 3 - 甲基 - 4 - 苯甲酰基 - 吡唑啉酮 - 5缩4 - 肼基 - N - 十二烷基 - 1,8 - 萘酰亚胺(Ⅱ),对其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席夫碱Ⅱ表现出了特殊的溶致变色效应;对席夫碱Ⅰ和Ⅱ在不同pH值的乙醇水溶液中的光谱性质研究发现,席夫碱Ⅰ的光谱性质受质子影响甚微,而席夫碱Ⅱ对质子表现出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双重光响应.  相似文献   

9.
用质谱测量方法对四齿配体席夫碱L1(L1=邻苯二胺缩-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CoL2(CoL2=乙二胺缩-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合钴(Ⅱ)螯合物及其氧加合物(CoL2·Py·O2·2H2O)进行研究,与其它的分析、测定方法相结合,确定其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溶液中合成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HPMBP)与Cd( ),Sr( ),Fe( ),Mn( ),Zn( ),Co( ),Ni( ),Cu( ),Cr( ),Te( ),La( ),V( ),Ta( )的配合物以及HPMBP与1,3-丙二胺,1,2-丙二胺及乙二胺的席夫碱配体和该类席夫碱与各种金属的配合物,并进行了HPMBP与金属Cr( ),Cd( ),Sr( ),Fe( ),Mn( ),V( ),Ta( )的配合物的抑菌活性试验,生物活性试验表明,这几种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合成出水杨醛谷氨酸(Sal—Glu)Schiff碱配体及其6种金属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配体中C=N中的氮原子以及C-O(酚氧)中的氧原子参与了对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配体及配合物均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Sal—Glu—Fe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好,抑菌圈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12.
以稀土氯化物、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为原料,制备了一类新型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该配合物的化学组成:RE2(ADP)(H2O)2Cl3(RE=La^3+,Sm^3+,Y^3+,Er^3+,ADP=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稀土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抗菌谱广.用MTT法对配合物使癌细胞凋亡能力做了初步研究,证明其具有使癌细胞凋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水杨醛与乙二胺为原料,合成了水杨醛缩胺类双Schiff碱,再与锡、锰、镉三种金属离子络合得到三种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摩尔电导对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生物活性实验表明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枯草杆菌(B.subtilis)、绿脓杆菌(P.aeruginos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且配合物的抑菌作用较配体强.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A series of 2-benzylideneaminonaphthothiazole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incorporating the lipophilic naphthalene ring to render them more capable of penetrating various biomembranes. Methods: Schiff bas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naphtha[1,2-d]thiazol-2-amine with various substituted aromatic aldehydes. 2-(2′-Hydroxy)benzylideneaminonaphthothiazole was converted to its Co(II), Ni(II) and Cu(II) metal complexes upon treatment with metal salts in ethanol. All the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by paper disc diffusion method with Gram po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nd Gram n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acteria.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all the Schiff bases and metal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by agar streak dilution method. Results: All the compounds moderate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Gram positive and Gram negative bacteria. In the present study among all Schiff bases 2-(2′-hydroxy)benzylideneaminonaphthothiazole showed maximum inhibitory activity and among metal complexes Cu(II) metal complex was found to be most potent.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validate the hypothesis that Schiff bases having substitution with halogens, hydroxyl group and nitro group at phenyl ring are required for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hile methoxy group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aromatic ring has minimal role in the inhibitory activity.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metal complexes are better antibacterial agents as compared to the Schiff bases.  相似文献   

15.
以水杨醛与苯胺为原料合成偶氮苯水杨醛,并进一步与邻氨基苯酚反应生成了相应的Schiff碱,Schiff碱再与锌(Ⅱ)、锰(Ⅱ)、铁(Ⅱ)三种金属离子络合得到三种金属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电导率测定、紫外光谱和红外拉曼光谱对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偶氮苯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配体的结构与理论结构相符,且分别与锌(Ⅱ)、锰(Ⅱ)、铁(Ⅱ)离子配位形成了稳定的金属配合物.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抗菌活性强于Schiff碱配体.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结构中同时含有氮和磷的新型手性希夫碱,将希夫碱与金属配合物结合催化α-苯基-α-重氮乙酸甲酯与硅氢化合物的不对称硅氢插入反应,考察了不同的金属铜配合物和希夫碱对反应的影响,探讨了手性希夫碱/金属配合物催化体系对不同硅氢底物的适应性.当采用希夫碱4与Cu(CH3CN)4PF6的催化体系催化α-苯基-α-重氮乙酸甲酯与二甲基苯基硅烷的不对称硅氢插入反应时,反应具有优良的产率(100%)和对映选择性(76%).  相似文献   

17.
由于Ga3+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且毒副作用小,66/67/68 Ga放射活性适中,Schiff碱配体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癌活性,因此Schiff碱镓配合物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中N4O2、N3O3、N2S2、N4S2型Schiff碱是镓配合物的研究重点.综述了Schiff碱镓配合物生物活性(抗癌活性、抗菌活性、显像活性)的研究进展,为镓抗癌药物、抗菌药物、放射性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将(E)-2-(3-(4-(1H-三唑-1-基)苯乙烯基)-5,5-二甲基环己基-2-烯亚基)丙二腈(L)与Cd(OAc)2、CdI2自组装制备了配合物[CdL2(OAc)2]·2H2O(1)和CdL2I2(2)。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1和2的结构。配合物1为三斜晶系,中心Cd原子采取六配位模式,即与2个配体的氮原子、2个CH3COO-和2个H2O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一个拉长的近似正八面体。而配合物2为单斜晶系,Cd原子采用四配位模式,与2个配体的氮原子和2个I-形成V型分子。这些分子通过分子间的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多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和热重分析表明,1和2具有较强的荧光和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咪唑-M配位化合物[Ni(imH)6]·(NO3)2(1);[Cu(imH)6]·(C7H602)2(2);[Co(imH)6]·(NO3)2(3).对3种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的内界相同,都是由6个咪唑分子分别用1个N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了6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其中配合物(1)和(3)的外界含有2个硝酸根离子,属于同构结构.配合物(2)的外界包含2个苯甲酸根离子.分子中存在的大量氢键将3个配合物分别连接成2D,3D和2D氢键网络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IR光谱和UV—Vis-NIR光谱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