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把控股股东代理的影响内生到实物期权模型中,分析了控股股东代理对负债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控股股东的存在加大了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负债融资的代理成本,并导致企业过早投资.随着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提高,负债融资代理成本逐渐降低,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治理具有激励效应;随着控股股东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程度的加大,资产替代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表现为负债代理成本逐渐提高,表明控股股东对公司治理具有侵占效应.  相似文献   

2.
李秉祥和薛思珊运用信号博弈模型分析了具有经理管理防御行为的经理人都偏好实施短期项目,本文在此基础上证明如果给予经理人适当的补贴,则可出现经理人长短期项目选择的部分可分离均衡,即有能力择业成本低的经理人选择长期项目,有能力择业成本高或无能力类型的经理人员选择短期项目,股东根据项目的收益决定是否继续聘任现任经理.该补贴机制能有效减少因管理防御引致投资短视行为,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对股东和经理人实现双赢,对治理因管理防御而导致的投资短视行为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究可转债和控制权私利对公司投资决策和代理成本的影响.通过建立实物期权模型,基于均衡定价原理,分析计算了投资期权价值、最优投资策略以及控股股东的代理成本.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普通债,可转债能显著地提高控股股东的投资期权价值,但同时降低公司价值.控股股东倾向于利用可转债为公司融资,但从社会福利角度公司更倾向于利用普通债融资.同时,可转债不仅有效地抑制了控股股东的过度投资行为,而且显著地缓解了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4.
基于跨期投资视角的控股股东两期控制权私利行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控制权收益理论为基础,构建跨期投资下的控股股东两期利益侵占模型,研究现金流权比例、远期投资收益率和股东法律保护力度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金流权比例、股东法律保护力度与控股股东的即期和远期最优侵占水平均负相关;远期投资收益率与控股股东的即期最优侵占水平负相关,但与远期最优侵占水平无关;控股股东在两期侵占中的即期最优侵占水平低于其单期侵占中的即期最优侵占水平,远期最优侵占水平则保持不变;控股股东非短视,其终极目标是实现控制权私利的长期收益最大化,而获取控制权长期收益最大化也是导致其两期侵占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问题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测算控制权私人收益可以了解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程度。对我国控制权私利进行了度量,在限售股解禁背景下,检验了限售股解禁给控股股东所带来的市场预期收益与控制权私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同时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公司盈利水平、公司规模、股权制衡度与控制权私有收益负相关,非流通股溢价倍数、公司负债率、股权转让比例、股权离散度与控制权私有收益正相关;流通股规模可能并不是影响控制权私人收益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全流通条件下,国有股权转让和上市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的柔性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经理人往往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这种行为损害了股东利益.本文在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决策柔性和投资项目价值不确定的条件下研究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发现基于投资决策柔性时,经理人更倾向于过度投资,且要求更大的分成比例,进一步分析发现完善的市场机制、适度的股权集中及人力资本产权化可有效约束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探讨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大股东制衡机制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的影响;进而,基于大股东制衡机制与其他治理机制之间的互动效应,讨论外部监管和利益相关者治理机制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偏好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而其他大股东则可能抵制第一大股东通过现金股利实施隧道行为;2)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或前两大股东不仅存在制衡作用,也存在互相勾结的可能性;3)外部监管有助于抑制控股股东通过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谋取私利,而提高利益相关者和谐程度,更可能促使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选择附和控股股东.  相似文献   

8.
基于跨期投资视角的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大股东侵占行为的研究不仅多集中于单期模式,而且对跨期侵占问题的研究也尚局限于单期范畴.基于跨期投资视角建立了一个两期侵占模型,来研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结果表明:1)在两期模型中,控股股东的即期最优侵占水平有所降低,而远期最优侵占水平则保持不变;2)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持股比例小于该临界值时,即期最优侵占水平小于远期最优侵占水平;当大于该临界值时,即期最优侵占水平大于远期最优侵占水平;3)控股股东非短视,其即期最优侵占水平与远期最优侵占水平负相关;4)控股股东的两期最优侵占水平与投资者法律保护力度负相关,当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力度增强时,其侵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不同期限的银行借款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国有控股股权对银行借款与投资决策关系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于短期借款,长期银行借款与投资支出具有更显著的负向关系;而超额短期借款对投资支出的负向作用不显著,说明并不具有治理效应;整体上,银行借款的增量和存量对投资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在低成长企业中银行借款的增量促进了企业的过度投资,与预算软约束的理论预期一致;而银行借款的存量对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有抑制作用,这一点支持负债的治理效应理论。在国有股权控股的低成长性公司中,银行借款的增量与投资支出存在一定的负向关系,而银行借款存量的作用不明显;这一结果支持政府股东双重性理论,国有股权减弱了银行借款存量的纪律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实物期权的技术创新非效率投资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考虑市场和技术两类不确定性,构建了同时考察股东和债权人代理冲突条件下"投资足"和"过度投资'两种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实物期权模型,通过比较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两种目标下投资门槛值和企业价值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分别会随着旧债务和新债务的增加表现得越为严重;而新旧债务比例可以作为两种非效率投资行为的一种辨别条件.进一步,市场和技术两类不确定性对非效率投资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作用显示:两类不确定性都会减轻"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然而,市场不确定性减轻"投资不足'的作用更为明显,而技术不确定性更加能够减轻"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企业投融资决策协同互动的实物期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星  彭程 《系统工程》2007,25(4):59-63
利用实物期权的方法建立了企业投资与负债融资的协同决策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揭示了企业投融资政策之间相互影响、共生互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只有实现了投资与融资决策的协同与互动,才能达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文章的分析为企业投融资协同决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维框架,对改善我国公司投融资决策效率、增进企业经营效益具有良好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时中国中央银行对信贷数量仍然保留管制,研究在信贷数量管制条件下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是否对民营企业融资行为产生挤出效应有助于科学评估贷款利率放开的微观经济效应。基于2013年贷款利率下限放开的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由于信贷数量管制的存在,具有政府隐性担保的国有企业融资便利效应在贷款利率下限放开以后进一步放大,从而对民营企业的信贷融资行为产生挤出效应,致使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杠杆率不断分化,且以上挤出效应在市场化进程较低、政府融资越多的地区更显著。由于非正式金融的再配置效应,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对民营企业正式融资行为的抑制作用主要对资本投资形成产生挤出效应,对研发投资没有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这说明,在不改变信贷数量管制的前提下单一取消资本价格管制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积极。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风险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模糊评判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长沙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为例,全面介绍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为轨道交通投融资风险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股权较为集中的资本市场背景,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利用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最终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与企业负债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越大,企业的负债率即越高,反映了"股东-债权人"冲突在集中股权结构下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负债融资不仅难以发挥应有的相机治理作用,还可能成为最终控制人利益侵占的对象.研究同时发现,对于最终控制人兼任企业的最高级管理者或者所持现金流权越低的公司,其最终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负债率的负相关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说明该种情况下的"股东-债权人"冲突也更加严重.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进一步证实了最终控制人可能会通过提高负债率实现风险转移和利益侵占.  相似文献   

15.
在考虑建设时间、经营成本、投资成本和政府补贴均不对称的情况下,运用不对称双寡头实物期权博弈模型,构建了一个企业拥有暂停期权而另一个企业无暂停期权的双寡头企业投资决策模型.对存在的同时投资均衡、序贯投资均衡和抢先投资均衡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不同均衡情况下的企业投资策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暂停期权能够提高企业的投资价值;无暂停期权企业的投资临界值与经营成本、投资成本、建设时间和产品价格波动呈正相关,与政府补贴呈负相关;有暂停期权企业的投资临界值与经营成本、价格波动呈正相关,与政府补贴低于某一限额时呈负相关、高于某一限额时呈正相关,与投资成本和建设时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经营成本、政府补贴和价格波动对跟随投资临界值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领先投资临界值的影响程度,对无暂停期权企业投资临界值的影响程度大于对有暂停期权企业投资临界值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创业投资企业的控制权配置与非效率投资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Tirole的企业融资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引入控制权转移和监督成本变量,分析了控制权的安排对创业投资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认为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现象之间存在着一种松散的交替关系。分析了创业企业家的非人力资产的大小、人力资产的动态特性、非货币收益的大小以及管理团队强弱对其出让的控制权大小、投资扭曲行为的控制权临界点的影响。认为适当的财务契约设计(可转换优先股、一票否决权和多阶段融资)能够改变双方承担的风险比例和有效地缓解非效率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控股股东利益导向和非理性分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非理性分红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监管层的政策引导不能完全解释该现象。实证研究表明:在我国股权分割的特殊背景下,控股股东个体利益最大化是影响公司非理性分红的重要因素。在控制了控股股东的股权比例后,发现民营控股的比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非理性分红倾向更强。股东间的权力制衡和内部监控机制对抑制非理性分红的作用不明显,而负债对非理性分红行为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约束,越来越多的核心企业承担起投资者角色.考虑生产商向资金约束零售商提供贸易信用、供应链金融等内部融资,零售商也可选择互联网金融等外部融资,且所有融资模式均受投资失败风险影响,本文探究生产商最优投资策略.首先建立优化博弈模型依次分析企业融资运营决策;进而分析投资成功率、风险分担率、零售商初始资金等关键参数影响;最后,分析生产商和零售商最优融资模式选择策略及双方博弈均衡策略,以及生产商冲突应对策略.研究表明:贸易信用融资是生产商最优融资提供策略;不同资金量零售商融资模式选择策略不同;当零售商不选择贸易信用融资时,博弈均衡下融资模式可能对生产商不利;本文提出一类可变参数风险分担机制,以改进传统常数风险分担机制的不足:生产商可根据零售商所持资金合理调整风险担保比例,以改变融资均衡.这有助于同时实现生产商、零售商、商业银行三方共赢.本研究为生产商合理开展中小企业投资运营提供了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9.
控制权转移和激励约束是风险企业融资契约的重要组成要素,但对控制权转移和激励约束的风险投融资契约机制设计还缺乏深入研究. 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不完全契约视角,通过对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的博弈分析,建立了两阶段风险企业融资中控制权转移和激励约束的风险投融资契约机制设计的数学模型,探讨了风险企业家自有财富、运营风险项目的非货币收益、在职消费水平、社会声誉、努力水平、努力类型选择、拥有的剩余索取权比例、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与专有性以及风险投资家投入资本的额度、投资的专用性、风险规避程度、战略目标实现的货币等值收益、对风险项目的监控成本等要素对风险投融资中控制权转移与激励约束契约机制设计的影响,得到了一系列控制权转移与激励约束互动关系的风险投融资契约设计机制,对风险企业投融资契约机制设计理论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