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有重视文体的传统.<墨子·大取>云:"夫辞以类行者也,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这里所说的"类",虽不专指文体类别,但包含有区分文体的内涵.<尚书·毕命>则将"辞尚体要"与"政贵有恒"相提并论,进一步凸显了文体的重要意义.<周礼>、<礼记>等都有关于文体的记述.后人继承这一传统,对文体给予了高度重视.刘熙<释名>、蔡邕<独断>、曹丕<典论>、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志论>、李充<翰林论>、任防<文章缘起>等,都重视文体探讨.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明确提出:"夫才童学文,宜正体制."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论文意>也说:"凡文章体制,不解清浊规矩,造次不得制作."  相似文献   

2.
<论语·尧曰篇>"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肤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与"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被认为引自<尚书>,前者或疑为<夏社>佚文,或以为<汤誓>逸文,或以为另一篇<汤誓>,其大旨或视为伐桀告天,或视为祷雨之词,但均为帝王承担责任的言辞,而帝王承担责任则是涉及如何为政的主旨.后者或以为出自<泰誓>,或以为逸词逸句,其大旨或以为伐伐告天之辞,或以为武王诛封誓众之辞,或以为周武王封诸侯之辞,然其中却蕴含着君王应该用贤人与承担责任爱护百姓之含义.<论语>该章的主旨是从制度、民心等多个角度说明如何为政的.此两处虽然与原文主旨不同,但客观上存在让人阐释成如何为政的文化空间.因此,此两处<论语>引<尚书>,其阐释有了断章取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孔子论"情"     
<论语>从功用的角度出发,将文学视为政治的工具.一般认为,<论语>中的文艺思想奠定了中国文论的基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论语>并没有忽视文学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将"情"置于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提出了"真理即全体"的思想,而海德格尔在<论真理的本质>中,提出了"真理就是解蔽"的思想,两种思想都是对传统符合论的挑战,但是,黑格尔的理论建立于绝对精神,海德格尔却立足于存在.  相似文献   

5.
刘心竹 《科技咨询导报》2011,(13):160-160,162
<论语>的众多英文译本中,理雅各和韦利的译本较有代表性.本文主要探讨这两个译本对"礼"的涵义的英译,分析两位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以及这两个译本的闪光点和一些误译之处,以便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礼".  相似文献   

6.
习作是"情动而辞发"的过程,是学生喜怒哀乐畅所欲言的殿堂.<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倡导学生放开手脚,自由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现童真、童趣、童语.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小学生习作中恰恰存在着大量的假话、空话、套话.  相似文献   

7.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文言长篇小说的高峰.鲁迅先生曾盛赞<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无一贬词,而情伪为毕露,足称讽刺之书.现就<范进中举>一文的讽刺艺术简单分析如下: 一、运用夸张手法,进行讽刺  相似文献   

8.
与汉易重视"天道""天象"不同,王弼易学的重点在于"人事".王弼之所以能够对《周易》卦爻辞的"人事"做出新的诠释,得力于其对"情志"概念的灵活运用.根据其"情志"论,卦爻辞中关于人之行为活动的诸项内容被还原到主体情志的层面,获得了内在性的理解.尤其是卦爻辞中所包含的告诫之辞被转化为关于主体如何根据义理来改变自身情志或顺...  相似文献   

9.
《陌上桑》拟作的主题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上桑>拟作显示本辞主题的因袭与变易,这源于"桑林母题"的丰富性,而表现为"贞妇"道德因素的逐渐丧失、采桑女向文人欣赏情趣的转化、"夫婿"夸饰的浪子转换、"使君"形象的负面消减,结归于本辞主题的渐趋弱化,乃至完全消失.其主题演变的诸端轨迹反映了文人拟作之于乐府旧题及典实成辞的祖述机制,这与今世"创作论"的拘执不啻胡越.  相似文献   

10.
"君子"是孔子心日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对于君子,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很多.孔子关于君子的人格标准有九个.  相似文献   

11.
在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把招聘人才的标准从本科提到了研究生,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研究生也越来越成为高端就业市场上的"基本学历"。对研究生来  相似文献   

12.
论智慧决定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作家歌德提出了“性格决定命运”的论断,成为被普遍认可的名言。然而决定命运,还有比性格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智慧。领袖人物的智慧影响整个社会,普通人的智慧影响人的一生。智慧既有先天的秉赋,又有后天的习得。智慧还需用德行来驾驭,才能成为有利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13.
正史、志乘、工具书载白驹场隶兴化,白驹场为《水浒》作者施耐庵故里,数典不能忘祖。  相似文献   

14.
人的认知发展的高阶内容即是自我理念;同时,自我理念又是人们据以认知客观世界的内在坐标.自我理念的主要作用乃是引领、规划和调节主体的自我认知活动:其发生机制包括感性化、知性化和理性化的自我意象廓出及具身价值体验;其运作方式在于以本体工作记忆为核心的具身映射-镜像投射.自我理念预演的神经机制在于,位于前运动区和“布罗卡区”的身体型镜像神经元与符号型镜像神经元能够将主体的自我理念(意象)转化为身体意象、符号表象、动作表象和物体表象;主体实现自我理念的三种具身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内在返输入、由内而外的身体输出、左右互动的局部自励式循环.  相似文献   

15.
<一间自己的房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早期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鲜明而充分的表达了男权社会中女性受到性别歧视和传统束缚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现实.分析了伍尔夫阐述的女性获得独立和解放的途径:运用手中的笔,通过女性的独特语言和表达方式,表现女性的价值观念和独特声音;探讨了伍尔芙缔造两性和谐世界的双性同体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一种归一化开方算法的单片机程序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高速高精度的开方算法.它适用于最一般开方运算形式,算法将数据映射至[0,10000]区间,进而将该区间进行非均匀分段,并用查表与线性插值相结合的方法,既实现了高速、高精度开方运算,又使数据表格占用较少的存贮单元.这种算法还很容易推广应用于其他幂函数计算.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突出读者的作用,确立了"作家—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的思维与文学批评模式,强调文学作品要照顾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中国明清话本小说"三言"中"发迹变泰"这一故事类型的创作,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角度看,正是从作品形式、人物的设置等方面的通俗性、叙事模式的推陈出新、作品中蕴含的图腾崇拜以及世人渴望入世的主题倾向这四个方面,分别满足了当时读者的市民心理、娱乐心理、民族文化心理和补偿心理,发挥了接受美学"期待视野"中定向期待和求新求异的创新期待的双重作用,从而使发迹故事散发出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质量是高校赖以生存的基础。开窍分析法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就如何运用开窍分析法来培养提高高校任课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