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以燕山山脉5个居群豆茶决明为研究材料,测定并分析同一生境条件下各居群不同结构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居群豆茶决明叶中绿原酸、黄酮、游离蒽醌、鞣质等含量,高于根、茎中的含量;根、茎、叶结构中黄酮、蒽醌总含量相对要高于其他几种次生代谢物。其中,叶中黄酮、蒽醌含量最高。在豆茶决明叶、种子中,生物碱总含量随海拔升高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根、茎、叶中总绿原酸的质量分数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游离蒽醌的总含量呈现先下降,再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鞣质总含量整体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多糖总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紫茎泽兰中化学成分绿原酸的动态积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紫茎泽兰叶中的绿原酸质量分数明显高于花和茎中的;海拔高于1 900 m以上,植株中绿原酸的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花果期(4月份)植株绿原酸质量分数呈高于营养生长期(7月份)的趋势.紫茎泽兰中绿原酸的质量分数变化与海拔、生长发育阶段及植株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无患子皂苷和黄酮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及其在叶中的积累动态,并对彼此间相关关系进行探讨,可为无患子的综合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无患子为材料,分别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花、果、枝、根等器官及8个时期叶片的总皂苷和总黄酮含量。【结果】总皂苷和总黄酮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各器官中的总皂苷质量分数(0.98%~13.26%)均显著高于总黄酮质量分数(0.31%~1.74%);果皮中的总皂苷含量最高(13.26%),其次为花(5.68%~6.21%)和叶(4.11%,8个时期平均值);各器官中总黄酮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为:叶(1.74%,8个时期平均值)、花苞(0.88%)、花朵(0.74%)、根(0.53%)、枝(0.44%)、果皮(0.31%)。叶中总皂苷和总黄酮在1个年生长周期内的积累规律不同,总皂苷含量总体上呈逐渐升高趋势,总黄酮含量波动变化。总皂苷含量与总黄酮含量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结论】无患子总皂苷和总黄酮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及其在叶中的积累规律各异,皂苷和黄酮的积累可能存在着间接竞争关系;除传统利用果皮部位,花和叶也是积累皂苷和黄酮的主要器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建议合理采收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北柴胡是伞形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以根入药,柴胡化学成分中的皂苷对其药用性质起主要影响作用.本文在北京东灵山选取4个海拔梯度(1400、1600、1800、2000m),通过测定野生北柴胡的形态特性、生物量以及皂苷,探讨海拔对柴胡皂苷的影响以及适宜的采收季节.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含水量增加,柴胡通过降低高度和比叶面积(SLA),增加叶片厚度来适应高海拔低温和强风的环境条件;海拔变化对柴胡的产量和皂苷有不同的影响,在1600m 处总皂苷最高,而在1800m 处有最高的根生物量和单位面积总皂苷;在不同海拔梯度下,柴胡侧根中总皂苷高于主根;在不同的采收期,柴胡皂苷差异显著,7月份开花期总皂苷明显高于9月份收获期.本研究结果将为东灵山种植和道地柴胡采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湘西自治州7县1市多个采集点的杜仲叶绿原酸质量分数进行检测,考察不同生境对杜仲叶绿原酸质量分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不同地区杜仲叶绿原酸质量分数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不同采集点绿原酸的质量分数均存在差异.杜仲生长在海拔401~500m范围,坡向南坡,土壤种类为浅灰土壤,土壤母质为石灰岩或砂页岩的条件下,杜仲叶绿原酸质量分数较高.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7,(11):1768-1772
对不同产地的丝瓜叶及茎水煎煮提取,D 101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石油醚、正丁醇萃取,得总皂苷.将总皂苷用硅胶H多次柱色谱分离,得单个皂苷.结果表明,平顶山产丝瓜叶总皂苷产率最高,濮阳产丝瓜茎总皂苷产率最高;从丝瓜茎叶中分离提取得化合物L-1和L-2,为人参皂苷Rg 1和人参皂苷Re.  相似文献   

7.
采用HPLC法对不同采收期、不同产地、不同海拔、不同药用部位的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淫羊藿苷在0.1~1.4 g/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采收期的淫羊藿叶中淫羊藿苷的质量分数为0.314 46%~3.680 99%;临江产淫羊藿中淫羊藿苷质量分数最高;海拔629 m的淫羊藿中淫羊藿苷质量分数最高;同一植株不同部位中淫羊藿苷的质量分数分布为叶地上部分茎.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菝葜抗炎有效部位并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提取纯化方法,得到总黄酮、总皂苷、总鞣质三个部位,利用小鼠耳肿胀、小鼠足趾肿胀和大鼠盆腔炎症模型(CPID)实验,观测小鼠耳、足趾肿胀度、肿胀抑制率及大鼠子宫脏器系数与病理切片,筛选菝葜抗炎有效部位并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结果:菝葜总黄酮、总皂苷、总鞣质三个部位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耳、足趾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 均能显著的抑制大鼠子宫组织胺、5-羟色胺(5-HT)与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或释放。结论:菝葜抗炎有效部位为总黄酮、总皂苷与总鞣质,推测其抗炎机制是通过抑制组胺、5-HT、PGE2的合成或释放,从而达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促进高山植株的合理开发利用.方法:在峨眉山不同海拔(1 559、2 163、2 313和2 445 m)采集迎阳报春花植株叶片分别测定其可溶性糖、叶绿素的质量分数和丙二醛质量浓度等生理指标,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等基础数据.结果: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温度降低,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质量分数都显著增加.迎阳报春花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在低海拔处(1 559 m),叶片含水量和谷胱甘肽质量分数最高,丙二醛质量浓度最低,叶绿素质量分数则不随海拔的变化而改变.结论:高海拔迎阳报春花抗寒性较强,低海拔迎阳报春花抗旱性较强,且低海拔迎阳报春花受到的胁迫最轻,是最适合迎阳报春花生长发育的生境.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云南省滇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烟土壤,研究了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及其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为云南清香型烟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土和紫色土烟叶的碳氮代谢变化具有较大的一致性,表现为在烟叶生长发育前期氮代谢强度处于较高水平,在移栽65 d后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且水稻土烟叶的氮代谢水平较高;碳代谢的关键酶转化酶活性在移栽后85 d达到最大值后呈下降趋势,紫色土烟叶的碳代谢强度高于水稻土;苯丙氨酸解氨酶是连接初级代谢和苯丙烷类代谢的关键酶,两种土壤烟叶的代谢均表现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但高峰出现的时期不太一致,水稻土在移栽后85 d,而紫色土较晚,在移栽后95 d.烟叶总氮和总糖质量分数基本呈下降趋势,淀粉质量分数则呈逐渐增加趋势,紫色土烟叶淀粉质量分数高于水稻土;在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水稻土烟叶中的丙二醛质量分数在移栽85 d前低于紫色土,移栽85 d之后,丙二醛质量分数高于紫色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