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面料、图案、色彩、服饰佩件、美感神韵等元素着手,论述了《红楼梦》服饰对现代服饰的深远影响,指出:现代服装设计师在传承传统时,需融入自己的创作思想,用现代生活的理念和时代精神重塑传统,使其既展现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神韵,又别具现代风尚。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汉字的组成原理入手,通过对不同汉字的组成结构的探究,分析了中国传统服饰的主要材质,窥见了不同时期传统服饰的款式特色,再现了传统服饰色彩搭配的内涵和对服饰配件的重视,指出了汉字文化与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各自独立的两大文化体系,但由于文化的互渗性,及传统对文化的统摄作用,汉字与传统服饰之间产生了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曹雪芹诞辰300周年,曹雪芹、高鹗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无法比拟的研究价值。《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反映了清朝当时的社会风貌及我国的传统文化,折射出了服饰的社会文化内涵。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红楼梦》译本的服饰英译为例,在文化层面上从服饰的色彩、质料和款式三个角度,探讨服饰文化的可译性限度,以促进曹雪芹文化艺术在世界其他国家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服饰的文化色彩由来已久,我们每个人在选择服装、服饰的时候,都是带有各自的文化品味,服饰越来越成为一种个性、时尚乃至品味的消费,更多代表人们对某种文化的肯定和张扬。中国服装人的肩上,有一副沉重的担子:我们从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演变中得以启示,寻找与世界潮流的契合点,复兴民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5.
刘明玉 《科技资讯》2006,(3):136-137
中国素有“衣冠礼仪之邦”之誉,中国的服饰艺术是中国最有民族性,地域性,人文性及审美性的日常文明。服饰艺术构成了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服饰艺术进行了剖析,从而使读者对中国传统的服饰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论晚清上海服饰时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上海服饰时尚在中国服饰史上具有特殊地位。通过对文献、画报和照片以及来自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实物的分析及相互印证,对时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男装服饰时尚和女装服饰时尚等主题,就流行风貌、款式、面料、色彩、装饰和服饰配伍等展开研究,有关服饰流行心理以及时尚领袖等也一并加以讨论,并得到如下结论:(1)从1860年代起,上海逐渐居于晚清中国的时尚中心地位,“时髦”是当时上海服饰流行的集中写照。追求时髦成了上海的城市特性。(2)传统服饰时尚可以概括为高度风格化、精致化、多主题、多色彩,追求华丽,讲究细节,强调新奇。(3)西式服饰体系的影响逐步上升,这种趋势在上海远较中国其他地区明显,对西式因素的运用在男装中远较女装普遍。(4)上海服饰时尚开始形成所谓“海派”的包容古今兼蓄中外、讲究炫耀追逐时髦、标亲立异变化迅速的独有风格,并拉开了中国服饰流行逐步与西方服饰体系并轨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从藏区的传统宗教形态、藏区的农牧文化以及藏区的民间习俗入手,分析了这一高原地区僧俗民众的建筑色彩应用及服饰色彩特征,探讨了藏区色彩形态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8.
盛唐服饰文化与文化复兴时期服饰文化,是中国服饰与西方服饰史上两个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的典型代表,两种文化分属地球东西,但在服饰的图案、色彩及造型方面体现的思想文化却有彼此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为线索,从政治、伦理、哲学、儒学等角度探讨其对中国服饰制度发展的影响;从服饰形制、服饰质料、服饰色彩、服饰佩件等许多方面探讨了服饰艺术附加的一系列社会的、文化的、制度的、阶级的、观念的意义,以及对于具体不同的服饰来说,它们所代表的政治象征意义、伦理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结饰品在中国传统服饰上运用的分析,阐述了绳结的衍化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民族习俗、传统服制、审美观念和文化理念的关系等,展示了结饰品在中国服饰中的文化地位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我国女性消费者对目前婚礼服市场的需求因子.通过对礼服消费观念、市场概况以及当今女性婚礼服消费观念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我国婚礼服市场消费者需求的统计数据.结合地域差异和职业差异对婚礼服的款式、美观性和价格等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婚礼服品牌影响力,发现消费者对婚礼服市场消费理念有明显提高,但对婚礼服的认知及品牌了解度了解较少,满意度不高.指出目前婚礼服市场的欠缺之处以及潜在的机会,为我国国内婚礼服款式设计、品牌规划及市场需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绘画使用色彩的年代很早,色彩的种类也很丰富。但中国绘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走以色彩造型这条路,色彩在画面上更多的是表达社会文化观念。儒家的伦理象征色影响了中国人物的色彩发挥(主要是对人物服饰的影响),佛教与隋唐之际金碧辉煌的“院画”风格的形成有关系;到了宋元,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水墨渲淡为主的文人画风占据了画坛的主流地位,并一直影响到近现代。从儒、佛、道的思想根源来探求中国传统绘画色彩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和结晶,色彩词在成语中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成语中出现了两个色彩词,色彩的搭配符合单色调和、类似调和、对比调和的色彩理论,特别是三组对比色黑白、黄紫、红绿的搭配,说明在成语中不仅注重色彩的视觉冲击,更注重色彩的文化隐喻。总之,成语中色彩的和谐体现了古人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4.
西汉时期的马王堆T型帛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件艺术瑰宝,纵观整件帛画,无论从写实肖像到浓艳的色彩,还是从线描艺术到构图布局,T型帛画承载着汉代悠久的历史文化,渗透着汉代画工高超的绘画技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北路壮剧是壮族传统戏剧的重要品种之一。北路壮剧在唱腔类型、词曲结构、调式色彩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色,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生活理念、文化心理和审美观念,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插画是一种绘画与设计紧密结合的视觉艺术形式。随着人们视觉需求的不断提升,对插画艺术的研究也越发热烈。文章以插画艺术中的色彩美学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艺术、技术等角度阐述插画艺术的产生与特性,分析插画艺术中色彩美学的原理、配色原则,以及影响插画色彩视觉效果的各种因素;研究插画创作中色彩设计的意义与方法,以期为中国插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探讨藏族各地区服饰特点(款式、图案、面料、佩饰),展示藏族服饰文化悠久历史、厚重底蕴、斑斓色彩,引起社会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视,使这一文化瑰宝闪烁出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颜色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认知工具,它有其深刻的认知理据,是人类通过隐喻的认知方式从一个词的原型意义向其他意义扩展的过程.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的隐喻认知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加深人类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化是分不开的。本从表示“颜色”的词在英汉语言运用中的异同,阐述了英汉语言化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处。  相似文献   

20.
水墨画的色彩变革是中国画创新的重要内容。更新理念 ,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大胆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中科学的色彩原理 ,从现实社会与大自然美景中获得艺术灵感 ,创造出无愧于民族与时代的新型中国画艺术 ,是当代中国画家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