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用5-Br-PADAP作显色剂,研究在水一乙醇介质中测定铬(Ⅲ)的条件,确定了铬(Ⅲ)与5-Br-PADAP生成暗兰紫色络合物的适宜pH为4.0-6.0,其最大吸收峰位于600nm,摩尔吸光系数为7.93×10~41.mol~(-1)·cm~(-1),遵守比耳定律的浓度为0-15 ug铬(Ⅲ)/25 ml.试验45种共存离子中,仅等量的铁(Ⅲ)、铜(Ⅱ)、钴(Ⅱ)、镍(Ⅱ)、镓(Ⅲ)铟(Ⅲ)和铊(Ⅲ)有干扰.本法用于工业废水中铬(Ⅶ)和总铬的测定,结果良好,其变动系数为2.5%回收率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2.
在BR缓冲溶液介质中,研究了酸性铬蓝K与镉(Ⅱ)发生配位反应的最佳条件,提出了酸性铬蓝K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镉离子的新方法.酸性铬蓝K-与镉(Ⅱ)体系最大吸收波长在610nm处,Cd2+在0.1~2.5μg/10mL范围内与吸光度A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610=0.4378C(μg/mL)-0.0083,相关系数r为0.9980,摩尔吸光系数ε为4.90×104cm-1·mol-1·L.该法用于水中微量镉离子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新显色剂DCS-偶氮胂与铬(Ⅲ)的显色反应.在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在乳化剂OP存在下,试剂与铬(III)生成蓝紫色络合物,λmax=620nm,ε=2.46×104L·mol-1·cm-,铬(Ⅱ)量在5.0-50μg/25ml间符合比尔定律,络合比1 : 2.该体系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好,用于生物样品中铬(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超声-光催化还原铬(Ⅵ)和铜(Ⅱ)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钛酸四正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颗粒活性炭表面合成TiO2前驱体,隔绝空气程序升温制得负载型光催化剂TiO2.利用超声-光催化技术,探寻在废水中还原去除铬(Ⅵ)和铜(Ⅱ)的最佳条件以提高催化效率.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在pH值为5,光催化反应时间大于40 min,催化剂的加入量为4 g/L时效果最好,建议使用在500℃下焙烧2 h的光催化剂,可适当延长反应时间以提高铬(Ⅵ)、铜(Ⅱ)去除率.在最佳条件下,与无超声相比,利用超声-光催化技术对铬(Ⅵ)、铜(Ⅱ)的还原去除率分别可提高39.32%和53.78%.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在pH3.6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于加热的条件下,铬(Ⅱ)与铬天青S(CAS)和溴化十六烷吡啶(CPB)形成蓝色三元络合物。其λ(?)在620nm 处,摩尔吸光系数ε=1.28×10~5,铬的浓度在0~0.40微克/毫升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此显色反应应用于天然水、自来水、电镀排放液和合金钢中微量铬的测定,有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浓度甘氨酸对电沉积铁铬合金过程的影响,分析了甘氨酸在电沉积过程中的作用.加入甘氨酸后,可得到优良的镀层,而不含甘氨酸时,镀层中夹杂铬的化合物,造成镀层质量低劣.甘氨酸浓度为0.4~0.8 mol·L-1时,镀层中铬含量较稳定.甘氨酸的加入使得阴极极化增加,电位负移.在此镀液中,甘氨酸与Fe(Ⅱ)络合,使其析出电位负移,达到铁铬共沉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microbially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MICP)技术处理Mn(Ⅱ)、Cr(Ⅵ)污染土及Mn(Ⅱ)、Cr(Ⅵ)混合溶液,研究MICP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的修复效果,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修复过程中的竞争关系,以及pH值对已修复土壤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微生物矿化修复后,单一重金属污染土中可交换态锰、铬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85.64%和77.56%;经修复的Mn(Ⅱ)、Cr(Ⅵ)混合污染液中可交换态锰离子的去除率大于铬离子;酸性条件影响污染土的修复稳定性,土壤中可交换态锰、铬离子含量随pH值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天然水中Mn(Ⅱ)的光化学荧光催化动力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基于Mn(Ⅱ)对酸性铬蓝K光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而建立起的一种Mn(Ⅱ)的光化学荧光催化动力学分析的新方法。Mn(Ⅱ)的含量在0~12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放为0.998,检测限和变异系数分别为2ng/ml和1.3%,本法已用于直接测定自来水中的Mn(Ⅱ)结果满意,还初步探讨了该反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白杨素-铬(Ⅲ)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增敏效应,提出了一种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总铬的荧光新方法.在含一定量甲醇的pH=3.5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铬(Ⅲ)与白杨素能形成1:3的二元荧光配合物,其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60 nm和429 nm.在优化的测定条件下,铬(Ⅲ)含量在0.480~15.6μg·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211+46.0 C,相关系数r=0.999 3,方法的栓出限为0.216μg·L-1(3σ).将样品中的铬(Ⅵ)还原至铬(Ⅲ)形态后再用本法进行测定即得总铬量.对环境水体的电镀废水、黄河水和自来水中总铬测定的回收率为97%~103%;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测定操作简单、快速、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Fe(Ⅲ)和Co(Ⅱ)干扰离子存在时,Cr(Ⅲ)和Cr(Ⅳ)不同的分析行为对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铬的影响及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种方法"醋酸铬(Ⅱ)水合物的制备"实验进行探究,分析比较得出最适合学生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髯毛箬竹(Indocalamus barbatus McClure)光合特性对铬胁迫的响应,为铬胁迫环境下髯毛箬竹生理响应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浓度铬(含量分别为0、100、400、800 mg/kg)胁迫对其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随着铬浓度的增加,髯毛箬竹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则呈相反趋势,说明在铬胁迫下,髯毛箬竹的光合作用具有“低促高抑”现象,且胁迫导致的Pn变化主要受非气孔因素影响。与对照相比,低浓度铬胁迫(含量100 mg/kg)均导致髯毛箬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ηΦPS)、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化学猝灭系数(CPQC)升高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CNPQ)下降,说明低浓度铬促进光合作用与刺激叶肉细胞光化学活性和增强光能利用效率有关,而PSⅡ反应中心开放率的增加和热耗散的降低是光能利用率提高的主要原因。随着铬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髯毛箬竹的Fv/Fm、Fv/F0、 Fv'/Fm'、ηΦPS、CPQC和RETR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而CNPQ呈上升趋势。说明高浓度长时间铬处理使髯毛箬竹光合机构受损,光化学活性降低,并产生了明显的光抑制。热耗散的增强是髯毛箬竹叶片防御高浓度铬胁迫下光破坏的重要机制。【结论】髯毛箬竹能适应一定浓度的铬胁迫环境,并对不同浓度铬胁迫产生不同的光合响应调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复合外源镉(Ⅱ)铬(Ⅲ)污染在红壤中的老化过程以及与单一外源镉铬污染的差异,在未受污染的红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镉(0、1、5、10、20和40 mg/kg)以及铬(0、100、200和400 mg/kg),在老化的第1、3、7、15、30、60、90 d取样,采用BCR分级提取法分析镉、铬在红壤中的赋存形态,并采用四种动力学方程拟合老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外源镉、铬进入土壤后发生形态再分配作用。随着老化时间延长,重金属与土壤的结合强度不断增加,总再分配系数不断降低。老化过程可分为快反应阶段和慢反应阶段。Elovich方程拟合镉铬的弱酸可提取态和残渣态的变化效果最好。90天老化后,土壤中镉的主要赋存形态为弱酸可提取态,铬的主要赋存形态为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外源重金属污染水平越低,总再分配系数越小,结合强度系数越高,表明低外源污染水平的镉铬形态再分配作用效率更高,与土壤组分的结合更紧密。镉-铬复合污染组的总再分配系数比对应的单一污染处理组低4. 2%~25. 0%,结合强度系数比对应的单一污染处理组高9. 3%~47. 0%,这说明复合外源镉铬污染较单一外源镉铬污染的形态再分配效率更高,与土壤组分结合更紧密。外源镉的加入可促进外源铬的老化过程,外源铬的加入亦可促进外源镉的老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铬(Ⅱ)催化鲁米诺A-过氧化氢化学发光体系,对人发中铬含量的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硝酸、高氯酸的混合酸(6∶1)处理发样,控制测试液pH为2.5,EDTA的浓度为6.0×10~(-4)mol/L掩蔽干扰离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稀盐酸介质中,痕量铬(Ⅲ)能够催化溴酸钾氧化靛蓝胭脂红的反应,由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Ⅲ)的方法.通过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方法线性范围为0.04~0.8mg/L,检出限为4.32×10-9g/mL.将该方法用于废水、污水中痕量铬(Ⅲ)的测定,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酸性铬蓝K-高碘酸钾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酸性介质中,微量铬(Ⅵ)能显著催化高碘酸钾氧化酸性铬蓝K褪色.研究了该指示反应的动力学行为,建立了测定痕量铬的新催化动力学分析方法,方法的线性测定范围为1.0~10.0μg/25ml,检出限为(4.14×10-8)g/ml.本法可用于电镀废水中Cr(Ⅵ)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以自制的硝基酞菁钯研制了PVC膜铬(VI)离子选择电极.在B R缓冲液(pH为1.97)中,电极在铬(VI)离子浓度为1.0×10-5mol·L-1~1.0×10-2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95×10-6mol·L-1.实验测得的电极响应斜率与混合价态离子斜率的理论推断值相符.在选定的条件下,大部分的离子对铬(VI)的测定基本无干扰,电极用于电镀废水铬(VI)离子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利用C~(r3 )与二甲酚橙定量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废电池中微量铬,通过解剖、酸溶、过滤、沉淀、灼烧等步骤,制备得绿色的产品三氧化二铬,并检测产品三氧化二铬的产率.结果表明,Cr~(3 )工作曲线在0~60μg·25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7394×10~4L·mol~(-1)·cm~(-1),加标回收率为94%~103%.每节电池铬含量为242.2μg,铬的回收率为96.03%,三氧化二铬产率为0.52%.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DBC-偶氮胂与铬(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弱酸性介质中及加热条件下,DBC-偶氮胂与铬(Ⅲ)形成2∶1的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62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46×104L*mol-1*cm-1,铬量在0~0.6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基于此反应,建立了直接测定钢中微量铬的新方法,并以合金钢标准样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正> 三苯甲烷和偶氮试剂最常用于各种分光光度法测定铍。如铬天青S法、铬菁R法。铍试剂Ⅲ和铍试剂Ⅳ法等。钙试剂羧酸钠盐(以下简称钙试剂)用于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铍的显色剂尚未见报导。本文对钙试剂—Be(Ⅱ)显色体系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水中微量铍的含量。 在PH5.0~6.5的溶液中钙试剂与Be(Ⅱ)形成1:1兰色络合物,铍含量在0~7微克/25毫升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在640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4l·mol~(-1)cm~(-1)。Cu(Ⅱ)、Fe(Ⅱ)、Cd(Ⅱ)等离子干扰可用EDTA掩蔽,该体系显色灵敏,快速,用EDTA作掩蔽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