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醉对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首霸中原的管子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其经济思想主要是实行四民分业定居管理,提倡农工商并举全面发展经济,主张既不俭又不侈的消费政策及用轻重理论来指导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2.
《管子》一书是我国古代文献中对经济思想论述最全面最深入的著作之一。它对发展经济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及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特别是其中关于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认识,都显示了其思维的深刻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3.
《管子》的生态消费思想相当丰富。《管子》揭示了有限的资源、民力、财富同人们无限的消费欲望之间的矛盾,较早提出了节俭的消费观。《管子》认识到了奢侈消费蛊惑人心、消磨人们意志,最终将导致国家衰败的现象,并据此提出了应从奢侈品的生产环节入手,限制甚至禁止奢侈品的生产来化解奢侈消费之风。在奢侈消费之风日盛的新全球化时代,管子生态消费思想的现代转换和当代出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程广丽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107-110
作为社会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所必需的消费,在经济伦理视野之下,是充分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消费观;同时,它也是一种体现了经济正义的消费观;经济与伦理相统一的消费观即节俭的消费观是符合经济伦理之本性要求的新消费观。  相似文献   

5.
陈杰  郭晨 《科技信息》2010,(36):I0031-I0032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低碳经济时代,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绿色消费观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首先分析了低碳经济和绿色消费的内涵特点,其后阐述了低碳经济与绿色消费观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管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一部著名的子书。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军事等各个领域。笔者不揣浅陋,试对《管子》中的为政思想作一宏观探讨。一、农业与商业春秋诸子中、都强调了农业在立国中的地位。从《管子》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其浓厚的重农思想。在开篇《牧民》中,留下了一段千古绝唱:“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凛。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凛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统治者必须注重发展农业,开垦荒地,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多生产粮食,才能富国安邦。同时,粮食生产与霸王事业是密切相…  相似文献   

7.
消费的本质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目的应该是使人达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重要意义是给人一种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繁荣和需求能力的增长,物质消费并未给人带来理想的幸福生活,人类社会反而陷入了消费快乐与痛苦的混杂困境.笔者认为要走出这一困境,必须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并以此为指导,达到幸福消费.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球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生态困境,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未能幸免,消费观的异化是陷入生态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其破解需要人们从异化的消费观转变为绿色的消费观。文章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探寻消费观转向中的深层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9.
论述20世纪初的美国开始转向挥霍性消费的商品化社会,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是最早反映这一文化现象的小说。从物质消费、情感消费、身体消费三个方面重新解读《嘉莉妹妹》中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的管子研究集中体现在《管子传》一书上。他试图通过采用西方近代政治、法律、经济等理论来发掘与阐发管子思想,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开创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有关梁启超撰写《管子传》的起始时间、缘由、内容及其评价等方面,学术界作了一定的探讨,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最后就如何深化包括梁启超管子研究在内的管子研究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管子》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部重要的古代文献,乘马论是轻重诸篇中国家理财方略之一,蕴涵着可资今人借鉴的思想资源,集中在《匡乘马》、《乘马数》、《山至数》三篇之中。虽存在乱简、重复、交叉等现象,但主要观点十分明确,自成一体。《管子》乘马论形下维度甚至有些奸诈的理财权术中隐现着形上维度哲学视域的治国之道,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2.
与三晋法家不同,<管子>一书蕴含着丰富的孝道思想.<管子>孝道的意涵包括两个方面:其本质是一种利父母的德行;其规范是"养亲"、"敬亲".与孟子不同,<管子>孝道的基础源于趋利避害的人性,父"慈教"是孝道产生的先决条件,父之"势"是孝道产生的外在诱因,避开"五害"是孝道产生的环境基础.<管子>为了"牧民",而提倡大力推广孝道,其具体推广措施是:加强教化,以孝选才,赏罚之法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消费和谐的概念,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消费的和谐问题。在其著作中既有对资本主义私有制非人化消费的批判,也有对消费与需要、消费与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等问题的探讨。马克思的消费和谐思想对化解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消费领域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管子·牧民》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是先秦时期治国理论的总结和经典表述,于中国治国文化中影响深远。阐述了“礼”“义”“廉”“耻”四者的内涵,认为它们分别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是那个时代治国文化的结晶。通过分析指出,“礼”被塑造为社会规则,但同时也是人性需求,是外在规则与内在修养的结合;“义”的出现有时代性,是对礼的有益补充;“廉”则强调对于高节的坚守;“耻”是道德的底线。从中既能看出《管子》对治国理论的维度设计,同时也能对今天的价值观与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因"这一范畴在老子以后的先秦道家理论中,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在现实中落实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国语》、《黄帝四经》中多提及"因天"思想,即顺应天道,《管子》中创造性的提出"静因之道"命题,完善了道家的方法论,为此,通过对以上思想的分析探讨了"因"这一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严羽是通过以“妙悟”说为中心的审美主体论、以“兴趣”说为重心的审美特征论和以“入神”说为极致的审美理想论三大理论主干来表达自己的美学思想的。他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和境界在神韵论思潮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历来研究严羽的人多看到其对“兴趣”说的提出对文学发展史的贡献,而很少深入去探讨他对神韵论的重要作用。笔者尝试深入探讨严羽的美学思想对神韵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后期,消费凸显奢靡之风。尽管它冲击了封建礼制,有利于当时服务业与文化的发展,诱发了鲜活有力的新思想的萌生,但是它奔迟滞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发展。消费奢靡诱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使社会经济畸形发展,导致了重财重利的社会风:气,助长了统治阶级的贪欲,激化了阶级矛盾,是明代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罐子沟煤矿主要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提出了罐子沟煤矿突水主要原因,并提出矿井涌水治理途径;为同类条件下矿井防治水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思想同样是以奴隶制经济为基础的,但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的具体的政治思想却不同。从历史自然条件、社会建立基础、政治思想基础、政权组织形式以及君主素质等方面对两者分析比较,探究了两者政治思想异同的原因及其对中世纪、近代及现代的中国和欧洲的政治思想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