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阳活动可能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Gerald AMeehl等利用计算机模型对全球气候、温室气体和1890-2006年间的地球海洋温度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变化加剧举世关注产业革命以来200多年的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代和现代工业及交通事业的发展,矿物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大量使用,使二氧化碳、氧化氮、甲烷等温室气体大幅度增加,这一切都使自然界本已存在的温室效应加重,严重地破坏了地球气候系统的热量平衡,导致气候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变化。目前的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已经升高了0.3-0.5℃。特别是8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持续升高,1988年、1990年和1991年为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3年。如不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加以  相似文献   

3.
近百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高,造成“温室效应”,并引起地球变暖,极地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有些学者通过模拟研究,认为如果CO2排放量增加一倍,全球平均温度将会增加2-4℃。如果按照现在CO2的排放速度,50年后全球温度将升高1.5-4.5℃,海平面将上升20-140厘米。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科技》2010,(33):51-51
<正>[科技日报]世界气象组织今天发布的《2009年温室气体公报》指出,地球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持续增加,今年达到自工业革命时期以来的最高水平。自1750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了38%,甲烷浓度增加了  相似文献   

5.
森林土壤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源和汇。探讨不同森林管理和全球大气变化下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特征,为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森林可持续管理等提供参考。笔者从森林土壤温室气体(forest soil green house gases)、森林管理(forest mangement)和全球大气变化(global atmospheric change)3个关键研究点,查阅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归纳森林管理和全球大气变化下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一般性模式。CO2、CH4和N2O是3种重要温室气体,其通量间存在协同、消长和随机型耦合关系。森林管理如火烧、采伐和造林等显著影响土壤温室气体通量。一般情况下,火烧导致土壤N2O通量降低,CH4吸收量增加,CO2通量因火烧类型、火烧强度、生态系统类型不同出现增加、减低和无影响3种结果; 采伐通常导致土壤CO2、CH4和N2O排放增加; 造林可使土壤CO2排放减少,对N2O和CH4通量的影响随生态系统类型、造林树种等而改变。全球大气变化如CO2浓度升高、氮沉降和气温升高影响森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通常,CO2浓度升高导致土壤CO2和N2O排放量增加,CH4吸收量降低; 氮沉降促进土壤N2O排放、抑制CH4吸收。气温升高导致土壤CO2和N2O排放增加。森林管理和全球大气变化对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综合影响是非叠加的,有效的森林管理可能改变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对全球大气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钟萃相 《科技资讯》2013,(17):125-126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正在全世界被广泛地讨论。尽管许多人半信半疑地接受了温室气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一观点,但许多科学家仍然持怀疑态度,他们用大量的证据驳斥了这一观点,并认为自然驱动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但他们并没有找出具有说服力的自然驱动力。近来作者的研究也表明尽管温室气体能使局部地区短期出现变暖现象,但火山活动能改变地球的轨道,因而是引起气候明显变化的关键因素,这是一直被人们忽略的。如果一次大的火山喷发主要发生在夜晚,它可能导致全球变暖;如果它主要发生在白天,它可能导致全球变冷;特别地它还能使地球进入冰河时期或间冰期。如果我们要使地球变暖,就应该使火山喷发主要发生在夜晚;如果我们要使地球变冷,就应该使火山喷发主要发生在白天。我们再也不怕因气候变化引起的世界末日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青年科学》2010,(7):4-11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里,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这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由于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环境正面临着温室气体不断增多的威胁,全球气候变暖,灾难性气候频繁发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是避免灾难性气候发生,保持人类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标准化活动推动节能减排,减少"碳足迹",防止地球变暖,推动低碳城市的建设,是时代赋予标准化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由于全球气候变迁,地球环境恶化,巨大灾难发生的机率正迅速增加。不仅如此,气候变迁所造成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存货成本增加等风险,也为企业营业收入带来额外风险。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气候变迁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为因应气候变迁,温室气体排放的碳权交易绿色金融市场应运而生。然而,碳权价格极易受到气温变化和经济景气波动的影响。另类避险的绿色金融或保险商品,与气候相关的衍生性绿色金融或保险商品,如温度指数期货、霜冻指数期货、巨灾指数期货等也应运而生。为有效管理气候变迁下的企业营运风险,该文将探讨气候与巨灾衍生的绿色金融商品的创新与发展,来因应气候变迁持续恶化下,避开其对全球经济环境带来的负面灾害。  相似文献   

10.
杰尼 《创新科技》2001,(1):48-49
气候改变……科学实验有力地表明,温室气体在大气层的迅速增加.正在使地球的气温升高、气候改变.这有可能导致许多严最后果。代表着世界2000多位顶尖气象学家的政府间气候改变工作小组得出结论:“一般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是可以看得出来的。”这就是说,人类导致的全球变暖与气候改变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温室效应大气对流层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CO2、CH4、O3、N2O和CFC等的增加,引起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上述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太阳光辐射透过大气层,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大部分到达地面。而地表又以红外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被大气中的CO2等温室气体所吸收,从而阻止了  相似文献   

12.
农业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不可忽视.农业因兼具碳源、碳汇的双重特性而在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中备受关注.本文旨在从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范畴、影响因素、排放量测算、减排潜力以及减排对策等方面对当前已有的农业温室气体研究进行梳理,重点对当前研究的关注点进行归纳和比较,发现当前研究存在核算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减排模拟有局限性、减排对策未从农户角度出发以及缺乏对农业部门减缓和适应的研究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未来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研究视角.如确定县级及更小尺度农业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探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特征,从微观农户角度出发研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用经济学思想协调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研究农业温室气体的时空演变与差异,为农业部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创新科技》2010,(7):56-56
<正>氢动力是未来能源的一个发展趋势,这种动力能够让汽车真正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汽车都披上氢动力这件外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必将大大降低,这将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健康的地球。  相似文献   

14.
温室效应气体观测卫星GOSAT,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叫“IBUKI”意为“地球的气息”。为了推算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IBUKI装备了高精度的观测设备。它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吸收特定波长红外线的特点,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地球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类向大气中的碳排放量也日益加大,而与此同时全球气候短时间尺度上也呈现出变暖的趋势.对此以IPP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为代表的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全球变暖是由温室气体的增加所引起的,并提出积极有效控制碳排放一系列措施,面对此问题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就碳权排放问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并未达成共识.就此全球变暖问题以NIPCC(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为代表的学界也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气候变暖并非是由温室气体增加所引起的.面对这个国际性的热门话题,到底是各国之间政治性的话题还是科学话题,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态度.基于前人研究,总结归纳出对"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新的看法,认为可能过分地夸大了"温室效应",或者完全忽略了"温室效应"的存在,应该"以史为鉴",认识到目前全球气候暖化仅仅是地球演化历史长河中正常波动的短暂片段,就此问题不必"杞人忧天",应该乐观地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杰 《科学世界》2005,(9):47-47
能源消耗增长意味着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为了降低办公室和家庭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日本环境省针对全球变暖问题正在进行名为COOL BIZ的宣传活动。旨在提倡节约用于制冷的能耗,但又能凉爽度过夏天的生活方式。如果不穿西服,不系领带,可以使身体感觉温度下降2℃,因此,把房间空调的设定温度调高就可以节能,而且能削减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这个宣传活动的背景是因为近几年写字楼或家庭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温室气体控制一体化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异常的气候现象频繁发生,在洪水、干旱、台风等灾难面前,人们开始认识到地球气候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异常气候的发生主要归因于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氟化物、一氧化二氮等)引发的温室效应。目前,大气中CO2的浓度为370mg/L,而工业化前的水平是  相似文献   

18.
赵海  王新惠 《大自然》2010,(3):24-25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21世纪末全球升温幅度将在1.1℃~6.4℃之间,而人类的底线是要把全球升温幅度的上限控制在2℃的地球生态警戒线以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上升的趋势必须在2015年前得到扭转,这意味着从现在起留给我们拯救地球的时间只有5年!  相似文献   

19.
迎接气候变化的挑战,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过去的100多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3~0.6℃。我国北方地表温度也已显著变暖。近90年来,东北地区冬季温度上升了0.5~1.0℃;华北地区建国以来年平均温度上升1.2℃。在全球变暖的同时,世界一些地区气候出现异常,旱涝和风暴增多。全球变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过去的1000里,全球海平面升高了18厘米,我国沿海一些地方由于地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幅度甚至达到100厘米以上。 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致使…  相似文献   

20.
全球和中国降水、旱涝变化的检测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续严重干旱和暴雨洪涝对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有明显影响,近些年来随着观测记录的加长和对更多的复杂气候模式和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的观察统计,对全球和中国的降水与旱涝变化评估和预估有了更深入研究,注意到20世纪全球和中国降水有多年代际波动,近几十年洪涝和干旱在局部地区频繁发生,如我国的长江流域多发生洪涝,华北地区持续干旱。预估21世纪由于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和全球变暖,全球和中国的降水将可能增加,尤以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强度增加明显,而中低纬度部分地区干旱日数将可能增加,应该引起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卫生等有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