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是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一个重要流派。为美国杜威所创立。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正处在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杜威于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一六年,先后出版了《明日之学校》和《民本主义与教育》两部教育著作,建立了系统的教育哲学。杜威的教育学说,就是以实用主义的哲学理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为了弄清杜威教育学说的理论根源,先对实用主义哲学的某些理论观点,作一简单的介绍。实用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的哲学思潮,二十世纪初开始在资本主义各  相似文献   

2.
陶海萍  李婧 《科技信息》2013,(7):250-250,278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人类教育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对中国教育影响极大。本文梳理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和发展概况,阐述了其对我国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明确了其在当代中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杨晶 《科技信息》2007,(18):321-322
作为美国传统教育改革的开拓者,杜威对教育和教育目的的理解是极其深刻的。这种深刻性不仅体现在它是对传统教育概念的一种背叛,还体现在杜威教育目的观自身的深刻内涵上。本文从杜威“教育无目的”观点的内涵、特点出发进行论述,揭示了其观点对当代教育界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对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评价,常常都与杜威的思想联系起来,有的说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翻版,也有的则竭力避开陶行知与杜威的关系。我认为,说陶行知思想就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翻版有一叶障目之憾,说他没有受过杜威的影响也不符合事实。确切地说,对陶行知的思想的评价,既要看到与杜威教育思想的联系,更要看到与它的区别。陶行知在1914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受业于杜威先生。1917年回国后,曾试图用杜威的教育理论来解决中国人民大众受教育的问题。搞了几年,毫无收效。从此他认  相似文献   

5.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高等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学术界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研究很多,但应该说,对其高等教育思想的研究还缺乏应有的深度和系统性,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力图揭示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基本主张,这对理解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实践和发展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改造>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杜威的代表著作."哲学的改造"集中体现在对"经验"的改造上.通过对其书中"经验"概念的浅析,阐述对实用主义"经验观"的肯定及其在杜威整个学说中的本原性地位.在杜威实用主义的界域下,传统的认识论中"真理"概念又被改造成等同于"效用性".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对其否定,并指出其所言"真理"的"价值"性本质.  相似文献   

7.
杜威儿童教育革新思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创始人杜威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特别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主义;培养思维能力;从做中学的思想,以及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观点,对于搞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杜威在其实用主义和经验自然主义基础上发展出实用主义的美学思想,对传统美学的诸多重要议题进行了重构,杜威的美学思想可以看作传统美学向当代美学转化的一个中介,引领我们去关注当今艺术的大众化、生活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约翰·杜威主张的"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的内部存在教育目的,而外部并不存在教育目的,看似矛盾的论述对教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通过分析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有关教育目的的论述,深入研究他对三种不全面的观点和三种流行的教育目的观的评述,揭示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再谈杜威的教育思想——探讨“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适应19世纪末美国社会大变革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传统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批判与革新。特别是"做中学"教育原则对于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同样处于全面的转型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而我国现行的教育观念、体制、教学策略等却远不能满足。因此,借鉴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的肯定成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改革新思路,对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深受杜威(John,Deney)的启发、影响。杜威坚持教育"实验"研究,他的教育理论著作不仅有其深厚的实用主义课程哲学理想,而且始终贯穿其心理学理念。他的"儿童中心"(学生为本),"做中学"(实践出真知),"教育即生活"(体验生活、回归生活)的本质诉求等等都充分体现在2001年以来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中。然而中国的现实结构,国情变化发展又不断冲击着成长变化迅猛的青少年"独生子女",为此,思考中国课改中的"杜威情结",一方面检讨现实儿童世界应予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梳理"杜威现象"对中国教育进程、教育改革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反思"教育即生活"的基础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2.
自1919年杜威来华宣扬实用主义以来,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从“传播高潮”、“彻底批判”到“正确评价”的曲折历程。实用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产生于19世纪的西方哲学,两大流派面对相似的社会历史条件颇具殊途同归的品格。这就要求我们揭示出实用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异同,以科学的观点批判、借鉴和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促进哲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杜威课程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所开创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有关课程理论方面的论述更是独树一帜,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理论体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其课程理论的基本框架,他提出的课程观、活动课程理论、教材编制理论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进步性。即使是在今天,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而言,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潍坊学院学报》2016,(3):72-77
作为实用主义者的杜威,在批判和改造传统哲学的过程中具有相当的彻底性。在这个过程中,情境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杜威在情境的基础上对传统哲学提出质疑;其次,杜威通过情境主义的方法对哲学进行重构;最后,杜威的情境主义是一种弱化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15.
辛燕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9):113-115
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他的基本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其基本特点是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践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等,对如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杜威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一直进行着艰苦的探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课程理论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他提出崭新的课程理论,其核心可以视作“儿童、活动、价值”:课程设计以儿童为依据,课程的实施以活动为载体,课程的评价以价值为取向。  相似文献   

17.
杜威认为,反省思维是一种最好的思维方式。对杜威反省思维理论的内涵和价值、训练思维所需要的态度以及思维五阶段等重要观点做出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就其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发展的重要启示进行了论述。即信息时代的教育本质必须回归反省思维的培养;教育目的应当培养开放而审思的主体;在教育方法上应从具体的探究活动中促进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8.
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教育观,“社会即学校”是教育领域论,“教学做合一”是这一理论的方法论。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是有严格区别的。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有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林 《科技信息》2010,(23):I0071-I0072
本文论述了在"生本教育"和"杜威实用主义"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全程式四个阶段育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总结出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过程中,对残疾学生进行"挖潜补偿、因材施教"的育人经验。  相似文献   

20.
乔西亚·罗伊斯的思想塑造和影响了美国哲学的面貌,他的绝对唯心主义对思辨的强调在美国这样一个重实效的思想氛围中独树一帜。杜威是美国精神的标志性人物,他将实用主义思想融汇到美国的教育、政治改革等方方面面。杜威和罗伊斯两位哲学家的思想气质是不同的,以杜威纪念罗伊斯的演讲为视角,对两位哲学家思想之不同进行梳理,可以揭示美国哲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