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语堂是一位对女性比较关注的作家,他的诸多作品里显示了其一以贯之的女性观。文章以《京华烟云》为例,分析其女性观的内涵就在"自然"二字,并从林语堂所倡导的女性"自然"之德、"自然"之貌以及"自然"之力三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2.
大凡研究林语堂的学者,常常触及《红楼梦》对林语堂女性观的形成以及其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而对林语堂在翻译中所受到的影响却鲜有提及。《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译作,而这两部作品最大共同之处就是对女性的尊重。本文试图从林语堂所译的《浮生六记》中探寻其问的“女性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3.
作家萧伯纳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关于女性的,他文中的女性都不同于维多利亚时期的标准家庭主妇,而是突破了现实的限制。其中《华伦夫人的职业》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是他的早期创造,在文中,薇薇和华伦夫人两个女性形象:微微是自主自强型的女性;华伦夫人是一个在资本主义社会惨遭迫害,但是仍旧寻求独立与自尊的女人,而且在很多读者看来,她“并不道德”。本文主要是研究剖析萧伯纳这部作品中的两个人物形象,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幽默观是中西幽默结合的产物。文章探索了林语堂幽默观的中西来源,第一部分追幽默的由来。第二部分探讨林语堂幽默观的西方来源。第三部分探讨林语堂幽默观的中国来源。  相似文献   

5.
《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最具代表力的译作之一。本文通过对这部译作的简要探讨,分析了林语堂的译文特色,包括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的选择等方面。具体来讲,从选译词,到用韵,再到运用总体的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方式,无不显示了林语堂先生独到的翻译观,非常具有学习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褚东伟 《开封大学学报》2005,19(4):69-72,77
林语堂的写作观和翻译观具有一致性,在其创作实践中也具有统一性。从“英文原著”《吾国与吾民》这部书中可以看出,林氏的翻译和写作相得益彰。这种成功模式对于我们今天的中译外工作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仍然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幽默观是中西幽默结合的产物。文章探索了林语堂幽默观的中西来源,第一部分追溯幽默的由来。第二部分探讨林语堂幽默观的西方来源。第三部分探讨林语堂幽默观的中国来源。  相似文献   

8.
廖翠 《科技信息》2013,(16):182-182
众所周知女性的刻画是川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他独特的身世赋予了其笔下女性形象复杂性与多重性。本人试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及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解析使作家萦绕于怀的女性情节及其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先生是我国现代学贯中西的大家 ,其丰厚的学养除了得益于自身的天赋条件外 ,还在于他有着与众不同的读书观。林语堂先生认为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反对过于功利化的读书目的。在读书的方法上 ,他强调“兴味” ,主张“寓读于乐” ;提倡自动读书 ,反对“灌输” ;主张精读与博览并重 ,等等。林语堂的读书观虽带有其个性特征 ,但对我们当代读书做学问的人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对林语堂文集中的服饰观进行梳理,探讨林语堂矛盾服饰观的文化原因.林语堂钟情中装的表层原因在于从伦理、美感、卫生方面中装符合人性,随意平和、衣人合一;厌恶西服的深层因素源于西服作为象征符号所包含的殖民主义文化逻辑,这种态度与林语堂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息息相通.通过分析得出中西合璧的服饰文化观,支撑林语堂服饰观的核心内容是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短暂的人生,不朽的芳名——比才及其名作《卡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法国作曲家比才成功的经历及其主要的作品,同时介绍了他作品中最著名、最为世人欢迎的歌剧《卡门》。说明了这部作品的问世和比才命运之间的联系,作曲家为这部作品付出了相当大的精力。也对它寄予了太大的希望,所以《卡门》首演的失败对比才来说是一个相当沉重的打击,甚至可以说这个打击致使满腹才华的比才郁郁而死。但在他离开人世四个月后,《卡门》在维也纳的演出却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从而也使仅.有37岁短暂人生的作曲家比才的名字随着这部作品的成功而享誉全世界。  相似文献   

12.
吸收方言词汇是明清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是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不可避免的使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词汇,但他在海州一带生活了40多年,而且《镜花缘》这部作品从酝酿到创作完成都是在海州完成的,所以作品中也存在大量的海州方言词汇。本文对《镜花缘》中的部分海州方言词语作解释,既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这部作品,又可以让我们通过这部作品了解19世纪海州方言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从《文心雕龙》这部巨著中,我们可以看见孟子的文学理论观“知人论世”对刘勰的影响。刘勰博览群书,杂观百家对各种文学体裁及作家、作品进行了分类研究。刘勰既通历史又晓人情,进而以窥文情。整个《文心雕龙》的创作就是一次“知人论世”观的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跨文化写作的成功个案,林语堂翻译作品的改写特征突出。以林译《英译重编传奇小说》为例,运用勒弗菲尔改写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林语堂翻译中因其个人翻译观和当时接受环境对原作所做的成功改写,以期对中国典籍外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鲁迅在他后期的作品中,侧重表现出对城市女性的深切关注,其城市女性书写内容丰富,表达了鲁迅赞颂革命女性、同情风尘女子和警惕女性堕落的不同主旨,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以及鲁迅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鲁迅在他后期的作品中,侧重表现出对城市女性的深切关注,其城市女性书写内容丰富,表达了鲁迅赞颂革命女性、同情风尘女子和警惕女性堕落的不同主旨,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以及鲁迅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的代表人之一,同时也是独树一帜又充满历史争议的著名杂志编辑家。林语堂编辑思想与编辑实践呈现出"一团矛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林语堂所主张的期刊编辑思想与其编辑实践并不完全一致,并且有两种幽默观共存于同一刊物。他持中间立场办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充满苦恼与矛盾。  相似文献   

18.
艾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作品《紫色》自1982年问世以来,许多批评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这部作品。至于这部作品是优是劣,学者们中说纷纭,意见不一。虽然多数批评家对这部作品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人把它贬的一无是处。不少人认为沃克在这部作品中把黑人男子写成了邪恶的化身,但也有的批评家宣称作者对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的处理是公正的。不过,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对这部作品中这种颜色的含义及其与主题的关系做过系统的研究。由于沃克给这本书取名《紫色》,因此颜色在这部作品中肯定比较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目的是分析这部作品中颜色的作用,并阐明它们与作品主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1935至1936年问,林语堂在英文《天下月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英文作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连载的英译《浮生六记》。作为英文期刊作家,林语堂并不停留于单纯的文学译介,更热衷于通过文化译介、借助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独特思考、对海外学者汉学成果的积极关注和以比较文学的眼光对当时中国文学发展的审视,向西方世界解释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蔡月 《科技信息》2009,(27):I0165-I0165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第一部英文小说,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林语堂创作这部小说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向西方读者译介中国的文化,并加强与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这部小说无论是取材、人物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都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因此书中涉及大量的文化信息。本文旨在通过对张振玉译本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来研究译者在处理不同文化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希望对翻译初学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