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粳型杂交稻与粳型品种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杂交稻的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叶片单位鲜重的光合以素含量明显优于粳型品种,它的PSⅠ还原能力、PSⅡ氧化能力和叶片的光合速率,以及对光能的吸收能力均高于非杂交稻,杂交稻类囊体膜中与光合放氧有关的相对分子量为16000-18000、22000-25000,多肽组分在量上也优于粳型品种,根据所得的实验结果,认为杂交稻在光合特性上表现出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2.
粟贵武 《广东科技》2014,(Z1):122+70
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途径,于2009年培育出具有超亲和性和特异遗传效应的光温敏核不育系SGW286S。2011年培育成功偏籼和偏粳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稻。2013年在广西马山和上林进行10亩以上作连晚栽培示范,无论单产、抗倒力、抗病性均已超越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间杂交稻。  相似文献   

3.
粟贵武 《广东科技》2014,(3):122-122,70
通过常规有性杂交育种途径,于2009年培育出具有超亲和性和特异遗传效应的光温敏核不育系SGW286S。2011年培育成功偏籼和偏粳型籼粳亚种间杂交稻。2013年在广西马山和上林进行10亩以上作连晚栽培示范,无论单产、抗倒力、抗病性均已超越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间杂交稻。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水稻育种目标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水稻育种历史的回顾和面临形势的分析,结合育种实践,明确了育种目标,提出了资源引进创新、采用聚合杂交、利用逆境进行定向选择,培育抗条纹叶枯病品种,同时注重粳型杂交稻选育,加强育种科技储备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5.
科普中国     
正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克剑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首次实现杂交稻性状稳定遗传到下一代。该项成果1月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杂志。王克剑团队将籼粳杂交稻品种春优84选为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模式品种,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其中4个水稻生殖相关基因,使杂交稻  相似文献   

6.
杂交粳稻矮优39(矮湘虎A×粳恢39)系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配组育成。通过1980—1983年四年较大面积试验和示范,表现穗粒优势较强,适应性较广,抗稻瘟病等性能较好,是一个较高产稳产的粳型杂交稻组合。1982年种植面积4184亩,1983年初步统计面积约七千余亩。大田种植(作连晚)一般亩产五、六百斤,高的近干斤。是南方  相似文献   

7.
我站去年进行了晚稻拔秧带土移栽试验,供试品种为“矮粳23”,杂交稻“汕优6号”,在其它栽培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拔秧带泥插的晚粳亩产583.5斤,比对照不带泥的增产42.2斤;拔秧带泥插的杂交水稻亩产为645.4斤,比对照增57.1斤。晚  相似文献   

8.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亚种间杂交稻组合赣化7号的维管束结构特征与及结构实特性。结果表明,其结实率低主要表现在中部及下部二次枝粳籽粒源不足,维管束负担过重和发育不健全是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02428、cpslo17、培矮64在三系杂交稻中的利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和力高低依次为cpslo17、培矮64、02428。cpslo17、培矮64含有对籼粳不育系的恢复基因,02428含有对粳稻不育系的恢复基因。三者与BT型不育系的产量配合力都较好,杂种有明显的优势。单株产量主要受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科技导报(北京)》2013,31(14):13-13
分析籼型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杂种优势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刘红梅等以6个籼型三系不育系和5个籼型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籽粒淀粉RVA谱各特征值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①亲本间和杂交稻组合间的淀粉RVA谱各特征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变异最大的是消减值,最小的是糊化开始温度。②杂交稻组合淀粉RVA谱各特征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杂交稻亲本的变异系数;峰值粘度、崩解值、最低  相似文献   

11.
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南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发展现状,从生长发育特点、高产源库特征、壮秧培育、基本苗调节以及氮肥运筹等方面综述了最新研究进展.建议充分认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水稻主产区重点示范推广以钵苗摆栽、毯苗机插为核心的机插秧技术.结合南方特别是西部水稻多元化种植区的生产实际,开展机插水稻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技术途径、籼型及籼粳型杂交稻在机插条件下的养分高效利用技术、基于传统宽窄行栽培技术、三角形强化栽培技术以及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参数的插秧机装备研制以及稻田复种轮作特别是全程机械化生产条件下的土壤保育、病虫草害生态工程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素水平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个不同穗型水稻品种沈农265号和铁粳4号,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物质生产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氮水平下,直立穗型品种沈农265号显示出本身的优势,经济产量高于弯穗型品种铁粳4号,而低氮条件下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从晚粳水稻农垦58中发现的雄性不育自然突变体[1],在两系杂交稻制种、增产上有巨大潜力.但是,光敏核不育的机理并不清楚,同时还存在温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加强基础研究,而对农垦58S光生理学的研究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区试11份材料的平均亩产为683.24kg,仅甬优杂交组合E240(Z06)在6个试点的平均亩产达到796.1kg的超高产水平,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15.13%.为探索该杂交组合的超高产遗传结构,利用在籼粳有多态性的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36对InDel标记检测,发现该组合的籼型基因频率为0.47,属于中间型,其他组合的籼型基因频率都低于0.4,属于粳型或偏粳型.分子标记检测杂交组合Z06在第5和第12染色体的基因型为纯合籼型和杂合型,与其他组合明显不同.广亲和基因的功能标记检测仅发现Z03、Z05和Z06这3个杂交粳稻携带广亲和基因S5n,其中Z05为纯合基因型,Z03和Z06为杂合基因型.该研究表明杂交粳稻超高产组合应该接近一半籼型一半粳型,第5和12染色体片段为籼型基因型,并携带广亲和基因.  相似文献   

15.
重穗型杂交稻的产量及一些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8个不同穗重型籼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重穗型杂交稻的产量及一些主要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重穗型杂交稻具有更高产量潜力,其高产主要依赖于大“库”、籽粒的正常充实使单穗重大幅度提高。后期LAI的适当降低、高效叶面积率的增加、根、叶不早衰和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是其“源”足的主要因素。齐穗后重穗型杂交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中、轻穗型品种的机理是剑叶Rubisco活性的提高及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具有在高、低光强、高温和低CO2浓度下对C02有较强的同化能力的优势,光合“午休”现象较轻,能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显示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气孔性状优良、气孔开度积(单位面积上的气孔密度乘以其气孔开度)大也是重穗型杂交稻净光合速率高的重要气孔因素。重穗型杂交稻抽穗后物质积累优势明显,且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转化率也均远高于中、轻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连作晚稻抛栽产量,是抛栽技术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宁波市大多用特早熟晚粳甫粳38、丙对一3对等品种作连晚抛秧,这类品种稳型小,分美力强,往往前期生长过旺,成穗率低,不易高产。甫粳18号中熟晚粳,具有穗粒兼顾,穗型偏大的特点,一般比宁波市当家中熟晚粳宁67多14粒,比特早熟晚粳甫粳38多19粒,产量潜力大。用于抛秧,适当增加基本苗,易获得较高产量。据lop年调查,宁波市江北区庄桥镇Zhm的宁甫粳18每667m2产460kg;4.3hm2宁67均产420kg/667m2;0.68hm2特早熟晚粳甬粳38为408kg/667m2,用雨粳18作抛秧比宁67增9.5%,比…  相似文献   

17.
成果角     
浙江省2003年科技成果 成果名称:杂交水稻简易纯度检测、高效排假技术 省内第一完成单位:浙江大学 省内第一完成人:吴殿星 内容简介:该成果以我国主栽的两系和三系杂交稻不育系为材料,采取核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系列携带白化转绿叶型叶色标记的不育系,研究了白化转绿型标记的表达特性和补偿性生理机制,证实该标记的表达有时空特异性。且以标记不育系为核心,选育了池优S162、池优S86等一批优良新组合。该技术应用于杂交稻生产,在秧苗期人工剔除绿苗可提高不育系繁、制种纯度,特别是在杂交稻生产中可大幅度高效排除不育系自交种,提高和保证杂交稻制种纯度。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亚洲栽培稻种内不同生态类型材料与籼、粳亚种杂交育性,对19份包含亚洲栽培稻种内5种不同生态类型品种与云南温带粳品种滇粳优1号及国际水稻所选育的籼稻品种IR64的杂种F1育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洲栽培稻不同类型中,温带粳与籼亚种间普遍存在杂种不育,温带粳与热带粳间、籼籼部分组合也存在杂种不育,Aus类型与籼、粳亚种的杂种不育程度与品种相关.研究结果为系统研究亚洲栽培稻不同生态类型与籼、粳间杂种不育奠定了基础,为认识亚洲栽培稻的分化提供证据,并为利用亚洲栽培稻种内丰富的遗传变异来培育新品种、新组合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利用ILP分子标记分析籼粳杂交水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LP标记分析了福建地区20个亲本和30个育成品系构建的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系谱的遗传多样性,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ILP标记可明显区分供试材料的籼粳特征。基于ILP标记聚类结果,以相似系数0.67为阈值,将该育种系谱划分成3个类群,即籼稻型、中间型和粳稻型。  相似文献   

20.
籼和粳稻及WCVs配组的杂种优势及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亲和品种轮回422,02428分别与籼、粳稻配组及粳/籼、籼/粳、粳/粳配组,检验杂种F1代的杂种优势与育性,试验结果表明M-201/日本优的每株穗数和单粒株重优势明显,广亲和品种与籼、粳配组能得到具有生物优势而且育性强的杂种F1代,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轮回422为亲梗型的广亲和品种,但02428对籼稻有较强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