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法介绍了用线性作图法测定酸碱滴定等当点的方法。采用电位滴定技术,滴定剂分步等量加入。在稳定常数已知的情况下,Ingman方程式能用于计算滴定剂在不同体积的函数。等当点值可借助于作图来获得。可以滴定稳定常数为10~7~10~(10)的酸。这个方法对于大多数滴定都可以找到具有合理精确度的等当点。  相似文献   

2.
对于电离常数小于10~(-7)的极弱酸的终点测定问题,已由瑞典的化学家Ingman和Johansson作了研究,提出了采用滴定直线——线性滴定法来测定,此法可直接测定电离常数小达10~(-11)的极弱酸,从而扩大了测定范围。线性滴定法可分成两种:①线性作图法;②直接计算法。这两种方法均以电位滴定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中和法滴定理论研究中,滴定突跃的研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谓滴定突跃就是指滴定在等当量点前后微小数量的滴定溶液加入后溶液PH变化的情况。不同类型的中和滴定,其滴定突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在较好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的结果能准确到|△PH|=0.2。如何求出在等当点附近对应不同的△PH所产生的误差百分率(△T)是处理中和滴定理论计算的重要问题。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一般书中采用计算中和滴定曲线的方法来研究滴定突跃。也就是使用酸碱平衡公式,作一些近似处理,按代数方法计算。这方法对于强酸滴定强碱、强酸滴定弱碱滴定曲线计算的处理比较好。但是对于强碱滴定多元酸、混合酸、弱酸滴定弱碱等类型的滴定突跃的计算问题就很难处理。其次,在用代数方法处理的滴定理论中,有很多重要结论并没有理论证明。例如对于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条件是CKa≥10_3;强碱滴定二元弱酸分步滴定的条件是K_1/K_2≥10~4或K_1/K_2≥10~5,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线性电位滴定法滴定极弱酸NH_4~+,并用计算机来确定等当点和铵盐中的含氮量,克服了传统滴定方法所受到的酸强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将微机引入线性滴定后,可使传统滴定方法无法测定的,离解常数低至10~(-10) 数量级的酸碱,得以准确、快速、简便地测定出来。本文在前文的基础上,探讨并改进了测定条件,扩大了该法的应用范围,测定了极弱酸、混合弱酸及弱碱盐的浓度,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EDTA可与极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不同稳定程度的络合物,因此利用EDTA作滴定剂的滴定日趋广泛。当溶液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离子时,其络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相差足够大时就有可能分别滴定之;而络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随溶液的P~H值而变化,因此将P~H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有可能分别滴定。络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到底要相差多少?有各种说法如万立伦(E.Wannien)认为logK’(K’表示表观稳定常数)差值至少应为4;弗拉斯卡(H.A.Flaschka)认为要相差6;但他们都没有考虑到滴定所允许的误差、离子浓度等因素;张楙森提出了分别滴定的判别式,考虑了上述因素,使分别滴定的可能性能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并给出了酸度控制范围的计算公式,这样较以前用林旁。(A.Rinbom)曲线来作定性的推测为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测定混合酸中两种单元酸含量的数字处理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简化实验手续:只要对电极系统进行粗略的校正,避免作繁琐的E_0’滴定;又只需预知稳定常数的近似值,不必用实验测定它的精确值。文中详细地列出了计算公式,计算步骤以及实验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测定水难溶单元酸的两种线性滴定方法。第一法是将有机酸溶于水-乙醇混合溶剂中,然后再进行线性滴定;第二法是反滴定线性法,先用氢氧化钠溶解试样,再用盐酸回滴。并考虑了弱酸和极弱酸盐在反滴定时的干扰作用。数据的处理可用图解法或计算法。不少极弱酸(10’相似文献   

9.
在络合滴定中,溶液的酸度是决定终点误差的关键因素之一。酸度不仅会影响条件稳定常数K_(M(?))~′的大小,从而影响滴定突跃的大小,而且会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从而影响终点与等当点的差值ΔPM的大小。所以滴定的酸度范围就应同时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选择(2),才能达到滴定准确度所允许的误差范围,这样的酸度范围,可以称为最佳酸度范  相似文献   

10.
段庆丰 《甘肃科技》2010,26(21):76-78
采用pH滴定法测定了碳酸铀酰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pH滴定CO32-的第一等当点pH=8.3,UO22+与CO32-形成具有最大配位数的配合物UO2(CO3)34-,由配合物形成曲线计算的配合物UO2(CO3)34-的稳定常数lgβ13=19.8。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推导了络合返滴定的等当点敏锐指数表示式,指出滴定剂金属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及络合剂的过量程度对滴定突跃的影响,并用经过特殊处理的国产离子选择性电极,做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1.用电导滴定法确定了璜酸基水杨酸在酸性溶液中与镧主要生成LaHSSA~+络离子.由电位滴定法测定了离子强度为1时这一络离子的稳定常数为1.34×10~2。2.由pH 滴定和电导滴定确定了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璜酸基水杨酸与镧生成LaSSA 和La(SSA)_2(?)两种络离子。后者在pH9以上发生水解。只有络合剂浓度大大过量的情况下才能制止这种水解。3.在金属离子与络合剂克分子此值为1的体系中,除了生成LaSSA 之外还存在着Na[LaOHSSA]难溶的络合物.它在pH8.5开始水解.4.pH 滴定法测定了在离子强度为0.1时LaSSA 和La(SSA)_2(?)的稳定常数分别为k_1=3×10~6和k_2=2×10~5。  相似文献   

13.
在现行的高等院校分析化学教材中,通常只讨论酸碱滴定误差,对其它滴定类型的滴定误差很少涉及。就对酸,碱滴定误差的讨论来说,有的就具体实例而论,未推出计算滴定误差的公式,有的虽推出计算公式,但不够一般化。有些专著,虽对滴定误差的讨论比较全面,详细,但较烦琐,不够简明。本文根据所测变量在等当点附近对称变化的特点,导出了计算酸、碱(一元)、络合、沉淀(1:1型)滴定体系滴定误差的一般通用公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库仑滴定荧光法直接测定饮料中酸浓度,用鲁米诺荧光指示剂测定终点,方法简单、灵敏及快速,可检测5×10~(-7)mol/l酸浓度,且饮料试液测定结果与电位滴定法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前言 在某些定量分析及电化学的著作中,通常是使用下列方法来推导氧化—还原滴定等当点电位的公式: 设用氧化剂O_1来滴定还原剂R_2时所进行的半反应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测定黄芩苷稳定常数的新方法.提出了借助电位滴定法,以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采用自动滴定装置,用氢氧化钾溶液作滴定剂进行直接滴定,通过绘制黄芩苷的滴定曲线,实现了用分段拟合生成函数法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出了黄芩苷的两级稳定常数.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与文献方法相比,精度更高,为黄酮类物质稳定常数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谷氨酸N—二硫代甲酸钠(铵)盐(GDTC)的合成、分析化学性能、某些络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及其在络合滴定中的应用。实验指出,该试剂在同有关金属离子所成络合物的水溶性、稳定性及试剂的掩蔽量等方面均优于迄今已提出的同类氨荒酸,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络合滴定掩蔽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计算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电位的公式。此公式可迅速准确地计算各种体系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等当点电位。  相似文献   

19.
新出版的高等师范院校“分析化学”试用教材对多元酸分步滴定条件提出:“如果二元酸的CKa_1>10~(-8),CKa_2>10~(-8),……;且当Ka_(1)/Ka_(2)>10~5时,两个H~ 可分步滴定,形成两个突跃。”又提出:“如果二元酸的CKa_1>10~(-8),而CKa_2>10~(-8),且Ka_1>100Ka_2时,只有第一级离解的H~( )被滴定,即在第一等当点形成突跃。”对于前一个条件,我们认为是无可非议的。至于第二个条件,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拟从滴定反应的完全程度和终点误差两方面来论证多无酸碱分步滴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正钨酸钠的水解作用和pH滴定曲线以及仲钨酸钠结晶的生成,提出正钨酸钠酸化前两阶段为两种稳定12聚酸根的形成: 按照此二反应式并取形成常数lgK_1=114.6,lgK_2=23.6计算了WO_4~=,H_(10)W_(12)O_(46)~(10-)和H_2W_(12)O_(40)~(6-)在不同pH时的理论分布,结果与十水硫酸钠转变点降低法所测得的实际分布相当符合,证明前文和本文建议的反应和形成常数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