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阅读,又称为“智慧之源”,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同时,它也是以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为目标,让学生得到灵魂的洗礼、人生的智慧、生命的觉悟,建构学生完美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的过程。作为阅读的主体——学生,是一群群鲜活且富有个性的生命,因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与素质的不同,必然存在发展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让其达到独立阅读并独立思考,独立体验并表达、独到见解并交流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彰显个性,张扬自我,将使课堂焕发生命的精彩。阅读教学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3.
王艳琳 《科技信息》2011,(36):186-186
英语阅读是中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由于方法错误,导致阅读慢,理解不透等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快速准确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国辉 《科技信息》2012,(36):I0175-I0175
高效课堂背蒿下语文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真正展示个性,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这种阅读必然有生命的激情,有学生和文本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这种阅读必然张扬学生的个性,显示学生的灵性。而“六模块3+X”建构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语文个性化阅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要靠自我领悟和体会,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化阅读思维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入手,只有个性化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及文本体验的思维意识。同时,个性化阅读也是致力于提高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与学的共同活动。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同时新课改也呼吁解放学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扩大阅读面,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因此中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倾注精力,让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学会阅读,热爱阅读。  相似文献   

7.
阅读理解究竟是什么?阅读理解是一个心理过程。一个信息是以文字符号为载体,通过阅读过程传递的,在这个过程中,头脑经过接收分析和猜想,把信息获取过来,这就是阅读理解过程。怎样让学生轻松自如地阅读呢?本文要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有很多学生不愿意阅读,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阅读,主动参与阅读呢?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贾清艳  张岚 《科技信息》2009,(8):111-111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大学英语全部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底所在,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沟通。好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使读者获得心灵的涤荡,智慧的启迪。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大课题。如何让阅读成为作者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让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成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绿色通道”?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有如下体会,可供大家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王玉军 《科技知识动漫》2007,(11X):92-92,87
延迟评价凸显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延迟评价凸显主体,让阅读富有个性;延迟评价凸显创新,让课堂精彩迭现。延迟评价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成功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阅读感悟更精彩。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并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自主学习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观,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要让学生的自主真正落到实处,我们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4.
《大纲》明确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也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本学期为落实阅读教学目的,我凭借本册教材编排内容:精讲课文和略讲课文,从读书过程的读懂、会读两个层面入手,重视加强学生自读的阅读实践训练,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形成会读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构建知识结构,让教材成为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的工具书;引导学生阅读生活,厚积广储,进而薄发;训练学生阅读考题,提高答题技巧。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让学生喜欢阅读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采用这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创设生动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入阅读链接,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经典阅读,感受文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了这样的方法后,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非一日之功,需要每一位英语教师脚踏实地地去努力,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词汇,在指导阅读过程中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培养良好的习惯,体会阅读的情趣,体验阅读所带来的成功的激情,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学写作教学处于困境的深层原因在于学生写作话语权的丧失,缺少对文字的深刻感受力以及教学中缺少有效的操作策略。还学生以话语权,使作文具备个性化的生命能从根本上解决写作的原动力问题。通过立体式阅读,即让阅读主体的精神状态与情感指向处于与文字对话状态,使学生获得对文字的深刻的感受能力是保证写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对语言思维过程、语言运用规律的“深度模仿”,是教学中相对可操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刘苏穗 《广东科技》2012,(3):35-36,38
课题主要研究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通过让学生明确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扩大词汇量,扩展背景知识,精选阅读材料以及学习正确的阅读策略激发其阅读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促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大力改进英语阅读教学方法,闯出一条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新路子,达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摒弃“读、讲、考”的课文教学模式。不能仅靠补充课外材料来“强化”对学生的阅读训练,而应充分利用新教材(SEFC),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