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产品可制造性及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产品可制造性,提出了一种合理的产品可制造性评价体系。针对产品并行设计过程特点,提出一种分层递阶(三层七阶段)的产品可制造性评价策略。基于面向对象(O-O)技术,采用框架与规则混合方式表达可制造性评价知识,建立产品可制造性评价知识库。基于制造知识,对产品可制造性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从而在产品设计过程的早期就考虑制造的因素,指导产品设计,减少设计的反复,使产品开发一次成功,从而缩短产品开发时间,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实现产品设计与后续过程的并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虚拟装配技术是在虚拟设计环境下,完成对产品的总体设计进程控制并进行具体模型定义与分析的过程。它可有效支持自顶向下的并行产品设计以及与Master Model相关的可制造性设计和可装配性设计,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本文结合直ll外观改进项目,介绍虚拟装配技术基本设计思想,并对在飞机设计中实施虚拟装配技术应用的基础环境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和途径,作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MBD的全三维设计体系主要包括:设计数据管理技术,面向制造的模型定义技术和三维标注技术等.该文旨在通过对飞机产品智慧编码,以实现设计数据管理技术、装配关系表达技术、数据分包发布技术等数字化设计功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的集成化机械零件DFM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基于知识的集成化零件DFM方法。基于面向对象技术,采用框架和规则混合方式,表达可制造性评价知识,建立了零件可制造性评价体系和评价知识库。采用分层递阶的零件可制造性评价策略,在零件设计过程中,基于制造知识,对零件可制造性分阶段地进行评价与反馈,提供零件设计修改的反馈信息,从而指导产品设计。基于集成产品模型,通过STEP文件,DRM系统直接获取CAD中的零件设计信息,自动进行评价与反馈,实现了CAD/DFM的信息共享和信息集成。  相似文献   

5.
张必辉 《科技资讯》2010,(31):78-79
基于数字化设计与虚拟制造技术,采用CATIA通用产品设计平台对梭车运煤机焊装夹具设计的专用模块进行开发;在整个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溶入三维建模技术、数字仿真技术、数字化检测技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通过多年的设计积累,对现有结构件及零部件和典型焊装线进行了规格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的处理,建立面向梭车运煤机焊装线的各类焊装设备的通用件模型库,实现焊接设备一些部件的标准化设计,极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6.
船舶虚拟制造系统体系设计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船舶虚拟制造系统的定义,设计了包含船舶产品虚拟开发、虚拟工艺和虚拟造船企业环境架构的体系架构,讨论了船舶虚拟制造系统与船舶实际制造系统的相关关系,并从实施船舶产晶开发活动的并行开展和支持船舶生产经营活动的角度出发,为实现虚拟制造技术与造船设计、制造及装配、生产调度、质量管理等环节的有机集成.对船舶虚拟制造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全三维的民用飞机地面设备设计体系包括:设计数据管理技术、面向制造的模型定义技术和三维标注技术等.该文旨在通过规划民用飞机地面设备产品编码规则,以实现设计数据管理、装配关系表达、数据发布等数字化设计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面向装配的设计基础上对虚拟装配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应用Visual LISP关联Excel数据库等二次开发方法,开发了基于AutoCAD环境的定制家具虚拟装配系统(VASCF)并给出了程序示例。初步实现了面向装配特征的定制家具产品零部件三维建模、基于产品零部件层次关系的定制家具产品装配分解图自动生成、定制家具装配过程仿真,以及定制家具虚拟装配过程干涉检验等定制家具虚拟装配关键技术的一体化流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特征的零件可制造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基于特征的零件可制造性评价方法;基于特征对零件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并行过程进行分解与重组,基于特征进行零件设计、工艺设计和可制造性评价。建立了特征可制造性评价体系,采用分层递阶的评价策略,基于制造知识,对零件的可制造性进行评价与反馈,从而指导产品设计,为实现CAD/CAPP的实时并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三维CAD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采用,虚拟样机制造已成为现实,可以在设计全过程为工程师提供三维仿真模型.基于CAD技术制作产品效果图,不但能直观形象地表达设计理念,供决策参考,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程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因而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1.
并行工程在汽车制造行业设计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汽车制造行业设计、开发过程特点的基础上 ,指出在汽车制造行业设计、开发过程中引入并行工程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样车、逆求工程及产品异地并行设计技术的并行工程开发系统 ,详细叙述了其系统结构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针对网络化协同设计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中的地位,提出了基于MAS的三维协同设计功能和系统结构模型及其Agent的一般模型,研究了协同设计的项目管理、F-AHP算法的伙伴选择和DSM方法的任务分解与分配等关键技术;通过对协同通讯、交互工具和设计工具等系统实现技术的探讨,构建了基于MAS的三维协同设计系统的原型系统,并在实际产品设计过程中进行测试应用,验证了该系统支持面向项目管理的产品三维协同设计.  相似文献   

13.
面向对象的可制造性评价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可制造性评价是实现产品并行设计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一个面向对象的可制造性评价系统,提出了基于优化工艺设计的可制造性评价策略,将优化工艺设计转化为一个目标规划问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基于约束检验的可制造性评价内容和提出了结构工艺性评价和加工可行性评价的分层评价树;研究了可制造性评价系统的信息需求及信息建模,系统知识组成及面向对象的知识表达。最后介绍了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系统实现过程和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商用CAD软件中MBD功能三维标注缺乏正确性校验问题,基于OpenCASCADE几何造型内核研究了三维尺寸标注与标注有效性检查的问题.通过提取被标注对象的几何特征,结合信息标注规则,判断用户标注内容与标注对象间的匹配性,进而判断标注的正确性,增加了系统三维尺寸标注的智能性.设计了分层数据结构存储标注信息,并将标注信息与形体要素相关联,避免了三维标注中重复标注的现象,也为后续的产品虚拟装配、加工制造以及产品服役中产品语义信息的自动化提取提供可能.将标注信息以XML格式储存,便于信息的传输和访问,为进一步研究产品的数字孪生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虚拟企业集成模型的形式化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开发正确、可靠、基于模型驱动的虚拟企业信息系统 ,满足虚拟企业对于可伸缩性、可重构性、可重用性以及互操作性的要求 ,在虚拟企业建模与开发过程中引入形式化RAISE (工业软件工程严格方法 ) ,分析了在虚拟企业组建中应用形式化方法的优点 ,讨论了 RAISE与有着广泛应用的传统 IDEF(集成计算机辅助制造定义方法 )的结合 ,并给出了运用形式化方法进行虚拟企业建模的方案。该方法是虚拟企业建模与实现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虚拟产品开发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产品开发是用计算机来完成整个产品的开发过程,是产品的设计、制造的真实过程在虚拟环境中的再现,是虚拟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设计方法的集成。就虚拟产品开发的设计过程和组成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组件技术构建虚拟实验,采用UI-Model体系结构设计了描述实验环境、处理仪器间交互关系的实验平台;通过表达实验内容的实验算法组件将实验平台与虚拟仪器有机地结合,实现可设计性虚拟实验.实验平台通过算法接口选择不同的算法组件,完成不同实验内容的实验,实现了虚拟实验的扩充性和设计性.以测光速实验为例说明基于组件的可设计性虚拟实验的构建原理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种量化的产品定义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质量屋在将顾客需求配置成产品技术特征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针对适应性设计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统计技术的量化产品定义方法。该方法承袭了质量屋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强调市场与工程设计有机结合的思想,综合运用试验设计和结合分析等不同学科领域工具保障概念设计质量。介绍了相关工具的基本概念,详细阐述了方法的实现过程,以某微型汽车产品的概念开发为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赵筱斌 《科技信息》2012,(29):20-21
项目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三维虚拟场景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VR-Platform虚拟现实平台对三维数字虚拟校园漫游项目进行设计与开发的方案与实践过程。特别对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具体研究,以保证实现过程简便易行的同时,力求三维数字校园系统仿真度高、效率高、成本低,便于在数字校园及今后的数字城市等的建设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机械制造企业中,数控加工过程包括将毛坯按产品图纸加工成成品的全过程。以数控车床为例,制造者在得到设计图后,先要确定加工毛坯、刀具的安装、工件坐标系的建立、切削参数选择和精度要求的保证等等,然后确定刀具轨迹和编制程序并输入数控系统,最后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并完成加工任务。其它的数控制造过程类似于此,区别在于产生数据的过程不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品设计的计算机化已经成为社会规范。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控机床可与其他机床或计算机方便地进行交流,并调用网上各种设计资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正逐步走向网络化,为虚拟制造体系的形成创造条件,使得网络化的CAD/CAM/CAC集成化技术成为可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