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版权保护是版权产业的生命线.网络出版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现有的版权保护体系构成很大的冲击,具体表现在:网络作品的宽泛化,其外延难以准确界定;网络作者的大众化,其身份不易确定;打击网络盗版和侵权的技术化、复杂化,增加了权利人的维权成本.为提高网络版权保护的效率,我们首先应该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运用网络版权管理技术,防止网络版权受到侵犯;其次,推进版权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的网络版权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网络版权公共管理水平,为权利人提供便利的网络版权交易和保护平台;最后,完善网络版权立法和提高执法司法能力,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一个"网络版权"的新时代,以网络为载体的作品传播及网络版权问题不断涌现——何为网络作品,谁拥有数字空间内传输的内容,版权人在多大程度上能控制作品之传播,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网络版权等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作品的大量出现,如何保护网络作品的著作权,成为著作权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从网络作品的分类入手,分析了网络作品发展与现有著作权制度中急需法律规范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保护网络作品著作权在立法上需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发展使大量数字作品涌现,对作品创作、传播和使用,以及版权制度的运行机制都产生了影响,给传统版权制度带来挑战。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在处理侵权案件的同时,着手对版权法及相关法律进行制修订。在互联网发展中,自由软件运动、知识共享协议和用户生成内容服务商指导原则等新型授权模式应运而生。关于网络版权,是"权利强保护",还是"强化公共领域"导向,一般产生于版权权利人集团与互联网用户之间的利益博弈,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信息社会所孕育的开放、共享、协作的社会价值观念对诞生、成熟于工业社会的版权制度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王蒙、刘震云、张抗抗、毕淑敏、张洁、张承志六位著名作家状告“北京在线”网站侵犯著作权一案,将于9月10日左右在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这起涉及互连网版权问题的特殊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据中国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负责人张树英女士介绍说,去年底到今年初,有许多作家向权益保障委员会提出了网络侵权的问题.除了六位原告外,尚有张贤亮、莫言、徐坤等不少知名作家都遭遇这个难题,许多网站都未经许可擅自将作家作品上网.可见这一案件的出现并非偶然.中国数字图书馆筹备小组专门成立了一个版权研究所,致力于网上法律问题的研究.筹备组说:他们不希望数字图书馆工程尚未建好,就被一大堆的版权问题纠纷所困扰.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寿步先生对网络版权问题颇有研究.他认为,网络的出现是为了信息的快速交流,所以把一些已发表的作品搬上网问题也许并不大,但从未发表的就例外了.尽管我国目前的著作权法还不完善,但出现这种情况,即使法律上没有细致的规定也要受理.可困难的是,缺少法律的依据,审理和判决就难以定夺.  相似文献   

6.
在版权法领域中,我国版权法理和版权立法对版权的保护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对于版权的相关权利——出版者权的关注不太充分.作为出版者,势必要适应各项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完善出版者权司法保护的各项工作.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我国对出版者权的保护也应该与时俱进,全方位地对出版者进行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制作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以及相关的著作权问题,如署名权、复制权、作品完整权、网络传播权等,提出了如何规避风险、解决相关的版权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数字作品版权保护协议文献较少的现状,设计了通用数字作品版权保护模式下的基于身份的数字作品版权保护协议,包括版权注册、版权信息加载、有版权数字作品交易、版权验证和版权仲裁5个方面的协议;协议比较全面地考虑并解决了实际应用中数字作品版权管理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效率问题,全部完成该协议需要12次交互,交互次数至少比已有的,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 I(Pub ic Key Infrastructure)的数字作品著作权保护协议少4次。该协议适用于各种网络环境,如果选取适当的水印算法,该协议可用于各种类型的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该协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美国的版权保护工作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将对美国有关版权保护的一些基本法律条款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所谓版权,指的是法律对于那些初创作品的作者提供的一种保护形式。这种作品包括文字的、戏剧的、音乐的和其他知识产品。美国的版权法案授予版权所有人以独一无二的权力,他可以自己也可以授权他人做如下事情:  相似文献   

10.
网络著作权是以传统著作权为基础派生出来的概念,网络信息技术特有的共享性、多元性、互动性、即时性等特点刷新了知识扩散和信息传输的方式,除了附着于纸质载体上的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作品,还出现了表现为数字代码形式的数字化作品,延伸了著作权保护客体的领域,使得现有的著作权法律出现保护空白,令著作权保护制度面临着全新维度的挑战;同时,网络服务的共享性与著作权的专有性发生冲突,简单易上手的操作系统与监管的疏失为著作权侵权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于是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频频发生。加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首先应该完善著作权保护法律,结合技术措施,加强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体系性设计,从而多角度、宽领域地实现网络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扩张了著作权人的权利,也产生了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间的新矛盾,要求立法作出变革。信息网络传播权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界限扩张的表现,其内容包括数字化权能、上载权能、传输权能和下载权能。信息网络传播权同其他著作权一样应当受到适当限制以平衡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在合理确定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间的权利界限方面存在立法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网络中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技术的发展,导致数字编码形式作品的出现。近些年来互联网和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又强烈刺激了这种作品的广泛传播。数字编码形式作品的出现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强烈地影响了作品的复制、出版、创作、传播过程,进而对现行作品版权保护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形成了对现行版权保护制度的猛烈冲击,怎样妥善处理这一系列新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知识产权界共同关心的热点,也必然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作权法》修订工作内容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于违禁作品的讨论迄今仍未达成共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学界主要争议集中在以下三点:违禁作品的概念问题、著作权问题和保护问题.违禁作品应指内容违法的作品.有学者从程序和实体、公法和私法的角度对于违禁作品所做的实证意义上的界定,客观上进一步加大了对违禁作品的保护力度.违禁作品在著作权法范围内享有完全著作权;但当作品的出版传播与公共利益相冲突时,则需要予以公法上的限制.关于违禁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应采权利行使限制说.著作权人有权主张侵犯著作人身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无权主张与著作财产权益相关的损失赔偿。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出现了很多新内容,著作权侵权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著作权犯罪产生的危害更加严重。仅仅依靠民法手段、行政手段不足以解决严重的著作权侵权事件,加强著作权刑法保护,加大对著作权犯罪的规制力度,势在必行。大部分国家知识产权法及保护知识产权刑法均在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调整保护范围,将新的数字化、网络化的侵权行为手段纳入调整视野。所以。完善著作权刑法保护规范的关键是考虑如何使刑法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具体说来,应扩展著作权刑法保护对象和犯罪行为方式,加大著作权刑法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思想与表达二分法是著作权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二分法为平衡公众接近信息的需要和报偿、鼓励作者创作的需要提供了一个基础。二分法不仅在著作权立法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司法实践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特别表现为平衡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与广大作品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二分法原则在著作权法中的适用具有充分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字库、字体是否应该予以保护,我国著作权法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而国际社会则通过不同的立法模式给予其不同程度的保护。从方正公司诉宝洁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一案来看,我国法律应当给予具有独创性的字体“美术作品”著作权保护,赋予计算机字库权利人“演绎作品”著作权。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法律制度是一种分配围绕作品所产生的各方权益的利益平衡机制,其中著作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立足点,其体现了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之精髓。在当代各国的著作权立法和著作权国际公约中,利益平衡始终是永恒的主题。作为著作权法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基石,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对著作权法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法律制度是一种分配围绕作品所产生的各方权益的利益平衡机制,其中著作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立足点,其体现了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之精髓。在当代各国的著作权立法和著作权国际公约中,利益平衡始终是永恒的主题。作为著作权法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基石,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对著作权法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网络版权保护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版权纠纷的发生在所难免。因应网络环境的变化,在司法实践的推动下,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网络版权立法。网络版权保护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民间音乐作品作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中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与处于公有领域的作品有根本性区别,属于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民间音乐作品的权利主体多样,享有多重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著作权法对之也有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