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解剖腹壁下动脉全长,观察其走行及与腹直肌的位置关系,并利用超声检查了解腹壁下动脉的相关解剖学参数,探讨超声学检查在临床乳房再造中的辅助意义,为开展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提供基础资料.方法:5例经体积分数为10%甲醛溶液固定的中国成年女性尸体标本,自腹壁下动脉起点处灌注医用红色乳胶后解剖其全长,观察并记录动脉走行、分支及供应范围;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健康成年女性腹壁下动脉,观察其分支数目,测量起始处外径及血流参数,并对以上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尸体标本中腹壁下动脉主干平均全长(8.28±0.27)cm,自髂外动脉起点处外径均值(2.35±0.14)mm,该处距腹股沟深环均值(1.13±0.22)cm,浅环均值(3.75±0.41)cm,供应组织面积为均值(153.40±23.25)cm2;沿途发出数目不等的穿支(7-18),平均(12.3±2.83)支,腹壁下动脉皮下穿支外径为均值(1.56±0.12)mm.结论:腹壁下动脉管径及分支数目较为恒定,血流丰富,其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信息,临床应用腹直肌肌皮瓣或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是安全可行的,需注意术中仔细操作.  相似文献   

2.
探讨螺旋CT对上颌埋伏牙定位的价值.方法:对11例上颌埋伏牙患者进行上颌牙轴位螺旋CT扫描,做多层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获得牙体断层像.结果:11例患者,8例埋伏牙位于腭侧,2例埋伏牙位于唇侧,1例埋伏多生牙牙根位于唇侧,而牙冠位于腭侧.结论:螺旋CT能清晰显示上颌埋伏牙的形态、位置、萌出方向及邻牙关系,可作为上颌埋伏牙外科处理和正畸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蒙古沙鼠脑底动脉的形态,为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年蒙古蒙古沙鼠30只,分别用铅丹混合液和乳胶混合液两种方法灌注,甲醛固定,铅丹组用X线机拍片观察.乳胶组用去骨暴露血管直接观察.分别观察蒙古沙鼠脑底动脉的构成及分支、分布情况.结果蒙古沙鼠的脑底动脉来自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是小脑上动脉.颈内动脉及其分支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之间未见任何交通支.结论蒙古沙鼠的脑底动脉无后交通动脉,没有完整的大脑动脉环.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为两个独立的供血系统.为制作全脑缺血的两血管阻塞模型提供了天然的条件,本文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指动脉分支在指尖离断再植中应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998年8月~2004年9月,应用指动脉分支移位法,对指尖离断进行再植27例,共32指.结果 32指中成活31指,成活率96.8%.术后随访4~6个月,再植指外形、指尖部感觉恢复优良,效果满意.结论指动脉分支移位法,适用于指尖离断再植.  相似文献   

5.
用体视显微镜和手术显微镜在100侧成人脑标本上观察了脉络膜前动脉的起始,走行及分支分布。对50~70岁脑标本的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做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颈内动员脉壁呈现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者占88.3%,与颈内动脉相对应的脉络膜前动脉阻塞者二例占3.8%,管壁增厚,管腔缩小者4例占6.7%。提示:年龄60岁以上,出现下明原因视野缺损,脉络膜前动脉阻塞或狭窄的可能不能除外。  相似文献   

6.
大鸨心脏冠状动脉的铸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血管铸型方法对大鸨心脏冠状动脉的分支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大鸨心脏左、右冠状动脉均开口于同侧主动脉窦内.左冠状动脉先分出前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前1/3部,主干分为旋支和前降支.旋支先分出左心房支,分布于左心房,主干分支分布于左心室的左缘壁和隔壁及右心室隔壁的部分区域;前降支有两支,前支由左冠状动脉主干根部分出,依次分出后室间隔支和动脉圆锥支,主干延续至心尖,其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壁面和右心室隔面.后室间隔支分布于室间隔后2/3部,动脉圆锥支分布动脉圆锥及肺动脉干;前降支后支分出左缘支后,主干沿锥旁室间沟下行,沿途发出4,5支平行型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左缘支沿心左缘走行,分布于左心室侧壁.右冠状动脉分为浅支和深支.浅支分出窦房结支和右心房支,主干延续为右室后支,窦房结支分布于窦房结和升主动脉,右心房支分布于右心房,右室后支分出右缘支沿心右缘走行,分布于右心室侧壁,右室后支主干分布于右心室的隔壁;深支分出主动脉支分布于升主动脉,主干延续为右室前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及心右缘壁.出后室间隔支,主干延续为右室前支,右室前支向前向下延伸,分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和右心室下缘壁.  相似文献   

7.
用血管铸型和透明方法观察了家兔膀胱的血供情况。膀胱动脉主要起自脐动脉,沿膀胱侧缘行向膀胱顶,沿途发出1~4支基本对称的分支分布于膀胱前面,两侧膀胱动脉的分支在其表面有吻合现象。膀胱动脉及其分支均呈不同程度的弯曲或弹簧状,可能是适应膀胱生理性增大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8.
董跟喜  柴晓玲 《甘肃科技》2004,20(10):168-169
采用正颌外科术式对单侧唇腭裂患者术后伴有的上颌发育不全和牙槽嵴裂进行了同期手术治疗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上动脉和喉上神经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甲状腺手术中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防止喉上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 ,对 86例甲状腺上动脉和喉上神经的发出、走行、分支、分布和两者的伴行关系进行了解剖观测 ,结果发现 ,(1)甲状腺上动脉 84 88%起自颈外动脉 ,起始处外径为 2 2± 0 8(1 1~ 3 4)mm ,起始点至甲状腺上极的长度为 (3 1± 1 3)cm .(2 )喉上神经均起自迷走神经下神经节 ,起始处横径为 (2 0± 0 4)mm ,在舌骨大角处分为内支和外支 ,外支在甲状腺上极上方 (0 9± 0 4)cm处与甲状腺上动脉分离 .(3)在上、中段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密切伴行 ,在下段上部分离 ,喉上神经外支入环甲肌点在平甲状腺上极处相距 (7± 3)mm .可见 ,施甲状腺手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宜在甲状腺侧叶上极或在甲状腺实质内进行 ,可有效避免喉上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0T MR LAVA技术对胃左动脉解剖变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MRI LAVA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并进行MIP,VR,MPR重建,观察胃左动脉起源和走行.结果 300例患者中,MichelsⅠ型(正常解剖型)264例(88.0%).共有36例(12.0%)发现变异胃左动脉,其中Ⅱ型23例(7.67%),Ⅲ型1例(0.33%),Ⅴ型3例(1.00%),Ⅵ型1例(0.33%).Ⅳ型本组未发现,其他8例(2.67%).结论胃左动脉存在广泛的解剖学变异,具有多样性、复杂性.3.0T MR LAVA技术可以清晰并且立体地显示胃左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微创、彻底治疗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手术路径。方法:对90例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结果:90例手术患者术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至2年无复发。结论:该手术路径对于真菌球型上颌窦炎的治疗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好,术后无复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异常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8例冠状动脉异常患者中冠状动脉瘘5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例,冠状动脉瘤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瓣膜性心脏病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例.右冠状动脉瘘均在心肺转流术下经心腔修补内瘘口或经扩张的冠状动脉修补外瘘口,或同时修补内、外瘘口;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行瘘支动脉结扎术或在心肺转流术心脏不停跳下经肺动脉修补.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畸形,1例行左冠状动脉根部结扎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肺动脉内隧道术,冠状动脉瘤1例合并远端冠状动脉狭窄,切除冠状动脉瘤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的心脏疾病均同时治疗.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脏杂音均消失,8例术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手术治疗对于冠状动脉异常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观察冠脉狭窄患者中心动脉波的变化,并探讨外周与中心动脉间的传递函数与冠脉狭窄的相关性.采集了9名冠脉狭窄患者支架手术前后的中心动脉与桡动脉脉搏波,分别建立手术前后的自回归传递函数数学模型,并将手术后的桡动脉波形分别用手术前后的传递函数模型重建中心动脉波形.提取两中心动脉波形的特征点并计算重建出的两中心动脉压的特征参数K,t,接着分别与术后实测中心动脉压的参数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冠状动脉狭窄对传递函数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在临床上的意义为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在急性患病时间内不能用通用传递函数重建中心动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型猪经隐动脉股动脉穿刺方法。方法16只中国农大小型猪,保定麻醉后,切开局部皮肤,暴露隐动脉,经隐动脉穿刺,置入4F桡动脉鞘,在Cook超滑泥鳅导丝导引下将椎动脉造影管经隐动脉置入股动脉。结果16只中国农大小型猪用此方法穿刺25次,成功25次,成功率100%,平均耗时约15min。结论经隐动脉股动脉穿刺法成功率高、创伤小、操作简便、省时、可多次操作,能充分满足小型猪血管内操作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前已有的学习路径推荐领域多为学习资源推荐,而课程知识图谱应用率较低,与蚁群算法的结合普遍缺乏对学习者知识水平的精确建模.因此,提出将知识图谱技术、深度知识追踪模型以及蚁群算法三者相结合,同时分类蚁群改进传统的蚁群算法:首先,抽象出课程知识点图谱作为路径基础,将深度知识追踪应用于不同水平学习者的分类,并与知识点难度权重相结合;然后,采用蚁群算法进行相应的路径规划,将蚁群按照不同的学习者类别进行划分,在保障相对最短学习路径的同时考虑不同学习群体客观知识水平情况,从而得到个性化的高效率学习路径推荐;最后,在ASSISTment数据集上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体外反搏提高舒张压在心、脑及肠系膜动脉中的不同表现,发现体外反搏更能有效提高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灌注压,而在小肠系膜动脉中压力则表现波动性较大.结果表明体外反搏更有利于提高心脑血管的灌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采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实现机器人路径规划任务中,训练前期随机性高导致奖励难获取问题,提出内在好奇心驱动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对连续型动作输出的端到端机器人路径规划进行研究。将环境获取的感知信息作为输入状态,输出机器人动作(线速度、角速度)的连续型控制量,在Gazebo仿真平台进行训练并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内在好奇心驱动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路径规划算法可以较好地实现端到端的机器人路径规划,并且有利于解决训练前期奖励难获取问题,与离散型动作输出的深度Q学习网络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决策控制效果更优越。在真实环境中进行了验证,在静态障碍和动态障碍的场景下,所提出算法可成功到达目标点。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推荐场景下,传统的基于文本特征的新闻推荐模型只考虑了词的共现关系,无法捕获词语的隐含词义和关联知识;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模型在融合知识图谱信息中仅仅考虑实体的信息,忽略了远距离实体之间的联系,造成实体之间的关联信息和深层次语义联系的缺失.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增强的深度新闻推荐网络(deep knowledge-enhanced network,DKEN),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提取知识图谱中的实体路径特征,补充到注意力网络中,然后针对不同的候选新闻动态地构建用户的特征.实验表明该实体路径信息能提高模型的效果,在F1指标上提升大约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选择更有效的灌注方法,为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通过术中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分别灌注5-氟尿嘧啶(5-FU),其靶器官中5-FU的质量浓度,标本用高效液相层析仪检测(HPLG)。结果 5-FU在支气管动脉灌注组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肺动脉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中的5-FU的质量浓度甚微。结论 术中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可使靶器官含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且全身毒副作用明显小于肺动脉灌注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