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南宋临安出现的话本中,有“小说”一家,“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博刀赶棒及发迹变泰之事。”关于这类作品何以以“小说”名之,鲁迅先生曾说:“在说话中之所谓小说,并不像现在所谓的广义的小说,乃是讲的很短,而且多用时事的……在短时间内就完结。可见宋代说话中的所谓小说,即是‘短篇小说’的意思。”也就是指“简短的说话”。认为“小说”的得名主要是由篇幅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白话小说在其崛起过程中,《太平广记》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说话”行业教育的“教科书”,《太平广记》不仅成为宋元话本最重要的故事来源,为宋元话本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还对白话小说观念的形成与白话小说的分类产生了有益的帮助,从而多方面、深层次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年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小说单元节选了冯梦龙的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课文的“自读提示”第一段这样提示: 我国的白话小说始于唐代,但现在所能见列的最早的白话小说,则是宋代的“话本”——说书人讲述故事的底本。冯梦龙编订的《古今小说》(即“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但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即文人模拟“话本”的故事形式所编写的作品。《灌园叟晚逢仙女》一般被公认为明人的作品。 这段文学知识提示了四个知识要点:(1)白话小说的产生时代;(2)什么是“话本”和“拟活本”;(3)冯梦龙编订的“三言”是哪三本小说的总称;(4)肯定了《灌园叟晚逢仙  相似文献   

4.
在温州,“拦街福”这一市井商贸民俗文化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早在南宋时期,温州的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已经相当发达,“九山书会”(从事剧本、话本编撰的文人和艺人组织)创作了南戏《张协状元》。今天,“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代名词。  相似文献   

5.
话本小说有着明显的叙事节奏,这是其情节独特性之一。话本小说的叙事节奏与其来源于“说话”艺术有着密切关系,且在书面化和文人化过程中加入了书面文本的特征,使话本小说的情节节奏具有了口头与书面的双重特质。话本小说的叙事节奏有多种类型,如性格、线索、叙述、异时空等,这些节奏类型基本存在于故事层和叙述层。话本小说叙事节奏的形成机制基本可分为信息缓释、叙述干预和敷演捏合。而所有这些情节节奏的特质从根本上讲,其形成与内置的拟书场中的“说听”交流密不可分,是拟书场的叙述格局使话本小说形成了独特的节奏模式。  相似文献   

6.
鲁迅宋元话本研究的主贡献,在于他揭示出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发展线索,将宋代话本的源头向上追溯到了唐代,他首次明确了“话本”的定义,论述了宋代的“说话”四家,并对宋元话本的重作品进行了评介。鲁迅的宋元话本研究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对于白话文和白话小说的提倡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文献学角度来看,以前各家对“话本”的含义的界定——“故事底本”或者“故事”,都有以偏概全之嫌。因为这种理解忽视了其含义的历时发展——“话本”之含义在历时的发展中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话本”早期作“话”,从唐代到明清文献中的“话”、“话本”、“话文”的用例来看,“话本”、“话文”均为偏正结构,其含义均指“故事”,并无“故事底本”之义,“本”指“(故事)本末”,“文”指故事内容。指“故事底本”的“话本”是现代才发展出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魏晋志怪小说中有影射夫妇关系和家庭生活的内容,志人小说中有描写家庭生活的篇章;唐宋以来的文言传奇中有不少作品涉及到家庭生活的某些方面;宋元话本中有较完整的短篇家庭小说;《水浒传》中有众多市井家庭生活的描写,它们共同构成的“家庭小说”传统为长篇家庭小说奠基之作《金瓶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和《水浒》作为我国第一批古典长篇小说的代表,经过了共同的诞生成长的历程:第一阶段是话本词话的草创阶段,大体上包括元代“三国”“水浒”杂剧;第二阶段是文人纂修集撰定型阶段。前一阶段我们名之为“市人文学”(“市井文学),后一阶段姑名之为“士君子”化文学。这两个阶段各自具有不容混淆的鲜明的特色:如话本阶段,规模都较小,境界亦浅陋,人物带有绿林气质;“士君子”化阶段,规模扩大了,境界提高了。如“水浒”由三十六人增加到一百零八人,同时脱去了市井化的绿林气质而成为英雄传奇文学,它们的结局也都由话本阶段的喜剧大团圆改为悲剧结尾;人物形象也都由粗俗简率而转向精细复杂,终于创造了我国第一批长篇小说中的典型形象。总之,从长篇小说的雏形而到  相似文献   

10.
“词话”一词,本身就带有说唱文学的鲜明特点,“话本”是指“说话”艺术的文字稿本。《金瓶梅词话》的故事结构虽然在相当大程度上保留着明显的“话本”风格,但它已是第一本以它话写的世情章回小说了。  相似文献   

11.
历史小说受到了读者的青睐,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历史小说的大众审美取向是小说受到关注的关键因素。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小说的大众审美取向,如何把握大众审美取向的度,便是进行历史小说创作的作家们应该深思的.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是中国现当代一位优秀的作家,在1943到1945年内的上海沦陷期,她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惊艳的巅峰。1952年她出走香港、美国之后,创作了几部长篇小说,好多中短篇小说,但艺术水平都达不到她早年的高度。近期出版的她的遗作——长篇小说《小团圆》,就艺术质量而言很一般,但它给了我们一个阅读和深入理解张爱玲其人其作的路径,让我们看到了她内心深藏一生的隐痛。  相似文献   

13.
潘洁敏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135-138
从日本人的“ラち”、“そと”意识角度出发,通过对川端康成、志贺直哉的几部小说进行分析统计,探讨日语在描写过去的事件中,插入“内时态‘る’形”的条件和原因。分析发现当作者为了使作品更生动,或是作者与作品中人物产生“同感”时,或是表达作者的主观思想、评论时,往往发生时态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作家菲利普.罗斯在以上世纪末创作的美国三部曲为代表的后期作品中表现出了以历史与虚构相互融合为显著特征的新现实主义走向。这不仅是创作手法的简单转向。罗斯在小说创作中巧妙运用了美国社会历史特殊时域、地域及在此背景之下的中产阶级典型人物代表的塑造等三个新现实主义文化要素,描述了二战后美国社会重大历史事件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再现了当代美国人在荒谬的历史中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5.
从严格意义上讲,20世纪中期兴起的美国非洲裔文学思潮里,几乎没有专门的儿童文学作家。美国非洲裔作家们似乎也注意到这一点,因此,在他们的小说里,或多或少地都提到了美国黑人儿童成长所面临的问题,即面对残酷的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现实,美国非洲裔儿童的成长之路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16.
根据热拉尔·热奈特有关小说的叙事视角的三种基本类型理论,研究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认为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主要有零聚焦型和内聚焦型,且经历了从单一叙事视角到多元叙事视角的转化,这正好与新时期小说叙事视角的转化相契合,其创作对新时期小说写作技巧的丰富与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吉卜林和福斯特是有关印度书写的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的两位重要作家。本文通过比较吉卜林和福斯特对印度不同时期殖民官员的描述,从后殖民角度揭示文化霸权指引下的文学活动,尤其是小说在形成帝国主义态度和参照系的重要作用,以及西方作家本身存在着的种族与阶级意识歧视与偏见。由此看来,这些参与殖民建构的作家们才是帝国的真正仆从。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与其它文学样式相比,尤其与诗歌相比,出现和成熟较晚。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从我国古代小说的渊源看,它源于神话,而中国的古代神话并不发达;同时它又源于史传文学,但史传文学的真实性原则又阻滞了古代小说的发展,使小说创作由历史真实到艺术真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另一方面,我国古代小说创作队伍的缓慢形成和封建统治阶级对小说创作的严重干预,也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繁荣滞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现代文学的名篇为参照,结合云南的长篇小说创作实际,从结构、叙事和思想三个方面入手剖析云南长篇小说创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云南的长篇小说作者应更深入地理解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应在小说的叙事艺术上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突出作品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20.
自由间接引语拥有两大属性,即模糊性与干预性,前者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小说融入了朦胧的审美效果;后者传达了小说作者的声音,隐秘地表达了同情或讽刺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