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福建省时尚体育生态旅游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福建省建立时尚体育生态旅游区条件已经具备,可带来地域经济持续发展及社会效益联动.  相似文献   

2.
在对武汉市木兰生态旅游区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其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建设的必要性和作用,并且探讨了武汉市木兰生态旅游区DMS建设的的措施,提出了目的地营销基础研究的内容、DMS系统的构建、DMS网站的建设和旅游解说系统的开发重点.  相似文献   

3.
探究实践中生态旅游发展的真实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完善生态旅游管理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衡量生态旅游核心目标实现程度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不利于评判现实中生态旅游是否真正生态.该文尝试提出生态旅游的生态性概念,构建生态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对生态性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假说的基础上,选取47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旅游的生态性评价可以从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环境教育、社区福利、自然基础、道德要求6个维度展开.2)案例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性整体处于一般水平,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和自然基础表现相对较好,其余方面需加强.3)生态旅游区类型对生态性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湿地型旅游区的生态性显著高于森林型,不同类型旅游区在各维度上的表现也有差异;同时,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性与其员工的生态旅游认知水平正相关,即员工的认知水平越高,生态旅游区生态性指数以及在自然基础、环境保护、环境教育、文化保护四个维度的得分越高,生态性越好;而地区发展水平对生态旅游的生态性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黄土风情为主要特色.论文以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黄土高原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而得到资源的美学价值、民俗文化、科学考察、生态教育价值权重较大,反映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方向.论文结合山西省中阳县实际,对该县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柏洼山民俗生态旅游区得分最高,为一级,上顶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吴家峁黄土地貌生态旅游区、暖泉生态农业旅游区为二级生态旅游资源.根据评价结果,论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中阳县生态旅游开发以黄土地貌观光、科学考察、黄土民俗体验为主,综合发展森林生态游、农业观光游等项目.  相似文献   

5.
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研究——以安徽省来安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旅游区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旅游区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区位交通、市场、经济、政策等影响因素将旅游资源非优区划分为综合型、区化市场型、普通型、欠发达型4种类型,并依其旅游发展主导因素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最后以安徽省来安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宁夏6大旅游区(沙湖生态旅游区、西夏王陵、青铜峡库区、沙坡头旅游区、六盘山国家旅游扶贫开发试验区和金水度假村)的发展状况,建立模型结合德尔菲法,根据模型设计运用决策树法(Decision Tree)对6大旅游区的旅游产品的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6大旅游区今后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城镇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目的、场所、方式、影响因素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性别、年龄、学历的残疾人体育活动状况均有一定差异,受心理和生理以及环境的影响,城镇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少,社会对残疾人体育关注不够.最后,提出发展残疾人体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师资、课程、设施及大学生体育活动等几个方面出发,对泰山学院大学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泰山学院由于场地器材方面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造成了大学体育课程开设情况不理想.本文对此进一步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为泰山学院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泰山体育旅游市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泰山体育旅游主要是以登山观光为主;经营管理具有粗放性,服务水平较低;消费市场需求迫切,城市居民对泰山刺激性体育旅游比较青睐。本文认为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整合与更新,构架泰山体育旅游模式是加快泰山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决策.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旅游产业方面的可利用价值,为金沙滩旅游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旅游产品。通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传承新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推动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泰山风景区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以泰山为依托建立起来的。经过数亿年的漫长演化,泰山形成并保留了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价值极高的地质旅游资源。泰山又于2005年8月第四批列入国家地质公园。要借建立泰山国家地质目的契机,进一步加强泰山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研究。本文系统分析了泰山风景地质旅游资源特点、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日本社科界对泰山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是宗教信仰研究,其成果最多、最成熟,其中对泰山府君、碧霞元君信仰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其次是研究唐传奇,尤其明清小说中反映的泰山信仰,另有对泰山信仰与当地民俗的关系的研究,中日石敢当信仰比较研究.谣曲《泰山府君》传播较广,而泰山诗歌主要在翻译介绍,汉诗中创作少,研究也少;散文方面主要体现在明治维新之后游记创作数量多,而研究少.此外,对泰山旅游方面的介绍、研究,近代以来渐多,是未来主要的研究趋势之一.最后,对泰山石刻书法的欣赏和研究较多,还有一些研究泰山封禅的论文和日本学者翻译、介绍泰山的译著.  相似文献   

13.
就山东一境而言,泰山崇拜和碧霞元君信仰在海岱之间自西向东传布。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泰山信仰传布的力度从明代至清前期渐趋增长,而自光绪末年至民国却是一个转折。本文选定青山碧霞宫与大泽山日照庵两座庙宇作为研究中心,来探讨泰山信仰清末民初在泰山到滨海一线的传布情况。泰山信仰在海岱之间传布过程中,受到空间距离、地域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呈涟漪状,以泰山为中心,越趋向边缘(边远)地区,影响力越弱;即使有稳定文化内核的碧霞元君信仰,也经受了诸多损益,多种神灵品格层累而至于在青山庙宇出现相互矛盾的几个碧霞元君,在大泽山也经历了从碧霞元君到无生老母的主神转变。  相似文献   

14.
泰山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影响泰山植物区系的历史和自然条件,提出了泰山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优势科属尤为明显;地理成分复杂,具明显的温带性质;残留了较多的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具古老性。泰山和北京地区、老秃顶山和黄山的植物区系相比,表明和前两地区的亲缘关系近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泰山苔藓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文首次报道了泰山苔藓植物137种(含3变种),隶属于67属,30科。其中藓类植物22科,57属,121种,2变种;苔类植物8科,10属,13种,1变种。本文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其生态类群地理成分等方面亦作了初步分析讨论。最后附有泰山苔藓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6.
沙畹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汉学研究大师,他曾二次来到中国,二次登上泰山,翻译《史记·封禅书》,他撰写的《泰山》一书是西方汉学界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泰山信仰文化的学术著作,他还对泰山石刻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唐代道教成为国家宗教,泰山作为道教的名山洞府自然深受影响.唐代岱岳观双束碑题刻等史料记录了唐代五帝一后频繁行道于泰山的事项,表明泰山与唐代政治宗教的密切关系,也酝酿着泰山官方祭祀的重大变化.开元十九年是泰山祭祀史上的一道分水岭.此前,道教仅止于行道于泰山,此后,道教借助皇帝之力,并最终设计出了自己的东岳祭祀系统,与传统泰山祭祀系统相互影响融合,对后世的泰山祭祀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极限运动休闲需求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一个复杂、渐进、连续的过程.自然环境和极限运动项目是极限运动休闲的物质基础,现代人更高层次的休闲需求是极限运动休闲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山东徂徕山极限运动休闲项目的开发,是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和推动泰安市旅游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方式.本文以山东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对极限运动休闲资源(R性分析)、市场(M性分析)、产品(P性分析)三个方面关系的分析,对开发徂徕山极限运动休闲市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家将故事与泰山有关诸多历史及文化的联系。历史上杨延朗作为扈从武臣,参加了宋真宗封禅大典,将杨家将的成名广播于泰山,宋元之际泰山周边涌现的众多山寨及女杰,乃是“山东穆柯寨”与“穆桂英”艺术形象的直接源头;而明人笔记中红裳女子在泰山与杨六郎过招的情节,则是穆桂英故事进入杨家将传奇的一个关键链环。泰山周边众多杨家将遗迹的出现,实基于上述这一复杂而有趣、离奇却真实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0.
泰山石敢当起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时期的灵石崇拜信仰到秦汉时期发展为"灵石镇宅"习俗,在史游的《急就章》里面对灵石镇宅习俗的总结使得"石敢当"这一术语被广为接受使用。随着泰山在官方祭祀系统中地位的下降,"石敢当"又与"泰山"逐步结合,最终形成家喻户晓的"泰山石敢当"习俗。"泰山石敢当"出现在明中晚期,金元石碑石刻上出现的"泰山石敢当"是翻刻,不能作为直接证据证明其在金元时代就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