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神话女主人公的名字。英译名除用汉语拼音Chang’e外,应附加意译LunarGoddess。 嫦娥奔月的传说最早见于《归藏》。1993年湖北王家台出土的秦简《归藏》就有叙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精。”秦简《归藏》是抄本,其原书汉初即已失传,据考证最晚成书于战国初期,一说为《周易》前之古《易》。  相似文献   

2.
岳南 《科学大观园》2009,(16):56-57
有句歇后语叫“诸葛亮的丑妻——家中宝”。《三国志》引《襄阳记》亦载: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笑以为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相似文献   

3.
《泰西人身说概》和《人身图说》是明末耶稣会士翻译的两部西方解剖学著作,也是中国最早的西方解剖学译著。以往国内学者一般认为这两部著作是古罗马盖仑体系之下的旧学说,没有反映文艺复兴时期以维萨留斯为代表的新的解剖学成果。文章分析了两部译著的文本内吝,认为这两部书都不是完整的解剖学著作,二者合起来才构成一部完整的西方解剖学著作。通过与维萨留斯《人体构造》进行比较,认为《泰西人身说概》和《人身图说》不但在内容上吸收了维萨留斯及其以后的解剖学新成果,而且二者的合编在篇章结构、体例方面也与《人体构造》有一致性,是维萨留斯体系的解剖学译著,基本反映了16世纪西方解剖学的概貌。  相似文献   

4.
《九章算术》与不可公度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章算术》与不可公度量李国伟一、导言《九章算术》第四卷“少广”在第十二到第十六题之后,有一段开方术的叙述:“置积为实。借一算,步之,超一等。议所得,以一乘所借一算为法,而以除。除已,倍法为定法。其复除,折法而下。复置借算,步之如初,以复议一乘之,所...  相似文献   

5.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险形者,我先居之,必曙高阳以待战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孙子兵法》,约公元前500年  相似文献   

6.
《职方外纪》的地理学地位与中西对比霍有光一、从《万国图志》到《职方外纪》利玛窦来中国后,1584年在广东肇庆绘制了第一幅具中文说明的世界地图,此图是自用挂图,没有出版,影响较小,但已使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为之震动。万历29年(1601),他来到北京,自称...  相似文献   

7.
试论《九章算术》的问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九章算术》中问题的设计和组织,以及编著者设计和组织问题的总目标进行了研究,认为:(1)《九章算术》的题设有“表”、“里”两层含义。从表面上看,《九章算术》是应用题集;从深层看,它是一部钩沉索隐,把握群数之赜,展开为数之道,并以象征形式表达“赜”与“道”的著作。(2)两层含义间的关系是,表层看到的实际应用问题是深层探讨和表达数之“赜”、数之“道”时观象的对象、取象的借鉴和表象的形式。(3)《  相似文献   

8.
《博物要览》一书自清代中叶以来一直被陶瓷、文玩、矿产、冶金等领域的学者不断征引,但这部被众多学者引用的《博物要览》并非作者谷泰的原本,而是一部经过了重新整理的改编本。这部改编本共12卷,原题《骨董志》,收录于清代李调元所编丛书《函海》中。嘉庆间重刻时挖改书名与作者,易名为《博物要览》。谷泰原作共16卷,仅存抄本,素材多来自《墨池编》、《遵生八笺》、《本草纲目》等书,此外也记载了一些独有的技术与方法,体现着它的价值所在。两种版本的《博物要览》在文字内容上存在一定差异,各具特色,编修水平难分轩轾。二者在后世的流传一显一晦,与其文本的物质形态以及刊刻刷印的频次与数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大衍历》晷影差分表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朝鲜《高丽史》《中的有关史料,重构了僧一行《大衍历》中的每度晷 分表。按照《大衍历》的构造方法,一行给出了太阳的天顶距从0到81古度时,每一度上相应之8圭表的影长,该表之相对误差的绝对平均值为8.7‰。通过具体的归算发现,《宣明历》中的二十四节报晷脯,完全是利用一行的每度晷影差分瑶构造的。由于二十四节气晷影的测定,历来被认为是编制新历最要紧的大事,《宣明历》二十四节气晷脯的构造表明,一行的晷影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春,笔者应《科技术语研究》(现名《中国科技术语》)之约,拟写了《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以下简称“探源”)与《台风和飓风的异同》两文,分别在《科技术语研究》第8卷第2期和第3期上刊出。本为应差而为,未料反响颇多。近日网搜发现“探源”一文流传更广,颇为忐忑,盖因“探源”涉及之台风命名表又有更替者,  相似文献   

11.
东周时期的名学思想是先秦诸子关于名的界说、名实关系和正名思想的讨论。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地域特色。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东周时期中原和楚两大文化区先秦诸子的名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以厘清这两大文化区域名学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所谓多用水轮,就是用同一水轮,带动多个工作机同时工作。该文首先对中国古代所用的动力作了分析,指出水轮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并强调在古代的多用水轮系统中当有离合性能。该文又引用古藉中的有关记载论证了中国古代多用水轮发展过程,它大约出现于元代,至明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文章最后还说明同济大学中国古代科技制作室对《天工开物》所记多用水轮的复原方案及其制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该文系统分析了唐代《开元占经》中的巫咸占辞,归结出玉咸星占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并由此企图构成巫咸星占的框架及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明代吴敬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以下简称<大全>),除了与<九章算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外,也与其他算书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将该书与现存的1450年之前刊刻的<九章算术>外的算书进行详细比较,并分析该书与它们的渊源关系后,可以认为:<大全>受到宋元算书,特别是杨辉算书的影响较大,继承了杨辉重视介绍启蒙知识和开方术的思想,以及杨辉编写算书的"纂类"方式;吴敬至少应该听说过天元术,不过,即使他看到有关天元术的著作,也已无法理解天元术;<大全>乘除开方起例的内容与现存元末明初算书的很多内容相同,反映了这些知识从元末至明初这段时间的传播和发展.结合<大全>与<九章算术>的渊源以及<大全>对其后算书的影响的分析,还认为:明初的80年问,包含汉唐宋元一些高水平数学成就的算书在民间仍能看到,但吴敬既没有能够掌握这些知识,也没有在书中记载下他看到的算书中的高水平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从对有关袁州谯楼的历史文献调查中发现,该谯楼不但设置有一般的钟鼓楼中所具有的守时和报时设备,而且设置有天文仪器,建在观天台。从遗址调查中发现的确有可供观天用的台体。由此得知,袁州谯楼不但有一般的守时和报时功能,而且有一般谯楼所没有的测时功能。  相似文献   

16.
吴敬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是明代传统数学中一部承前启后的算书,与“九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该书的问世是《九章算术》流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文章详细比较了《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与《详解九章算法》,深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尽管后者包括了《九章算术》本文、刘徽和李淳风的关注、贾宪的“细草”和杨辉的“详解”等内容,但对《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影响最大的是“详解”;吴敬读到了《详解九章算法》,但没有看到单行本的刘徽和李淳风注的《九章算术》。文末指出了前人研究中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7.
盈不足方法是古代数学中一项具有一般性的重要方法。通过将《算数书》和《九章算术》及其他文献结合起来,探讨它在中国上古时代的形成与流传。认为:先秦时期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某种东西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为了得到合适的数量,人们通过运用比、比例和分数的知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盈不足方法。这种方法及其应用形成了先秦数学的一个科目——盈不足,并记载于《九章算术》在先秦的祖本中。受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先秦到汉代的学者们根据需要设置了很多盈不足问题。《算数书》中的盈不足问题即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18.
石黄和雄黄,既是中国传统的药物原料,也是传统的矿物颜料。中国利用这些矿物治病、炼丹药、涂饰物品和作画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一些讲中国科学史的书,常常提到这两个名称,并把它们当作一种矿物,以为毫无分别。根据古文献中对石黄与雄黄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描述,它们无疑是两种不同的矿物,雄黄应是鸡冠石,即二硫化二砷(As2S2),石黄应是属于铬合物的铬酸铅(PbCrO)。用作涂绘的颜料,因消耗量比较大,大多容易采集且价格便宜,唐以前雄黄较石黄昂贵稀少,故用以充当涂料的多为石黄。  相似文献   

19.
一般地认为,隔声建筑是20世纪初的科技成果,该文以历史文献证明,明代初年姚广孝发现多孔墙体吸声并于1399年地建成隔声房。明末,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总多孔墙吸声的道现并最早使用”隔声一词从此隔声建筑的技术为中国人普遍知晓。  相似文献   

20.
吴以义的《海客述奇》,通过清末几位出洋人士在维多利亚英国的见闻,对19世纪后半叶东、西方两个性质不同的大帝国,及其承传的文化之间的碰撞进行了考察;揭示了西方科技昌明的根本,更重要的是在制度和思想层面上,而“两个完全独立的文化在这种无公度的领域里的沟通”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过程。在充分肯定作者的立意、选材和写作风格的同时,也对书中的个别观点提出商榷并指出少量史实方面的舛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