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中国传统水轮及其驱动机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轮是科技史上的重大发明。该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及对现存传统机械的实地调查,探讨了多种中国传统水轮构造原理的演变及其驱动的碓、磨、碾、筒车、天文仪器和水排等机械;最后分析了中国水轮的起源,以及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影响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力机械的起源、发展及其中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古代水力机械的发展已不乏研究,该文从水力应用的角度探讨它的历史演变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对东西方发展做了横向历史比较,从而对中国古代水能应用发展阶段的划分,水力机械起源时间的确定,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中的地位等相关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城市排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回顾了中国古代城市排水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河南平粮台古城、偃师商西毫城、春秋齐国故都临淄、西汉长安、唐都长安、宋东京、赣州古城、元大都及明清北京城等古代城市在排水方面取得的成就,总结了中国古代城市排水设施的特点与管理的经验,以期对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自然哲学概念,在古代科学认识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点。该文根据大量文献史料,系统分析考察了气的一系列基本属性,由此展示了中国古代自然观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风力翻车构造原理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翻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提水机械之一,风车是古代主要动力机械之一,该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及现今所用传统翻车与风车的实地调查,探讨了中国翻车与风车的构造原理及其演变,讨论了中国风车的起源。  相似文献   

6.
古印度地轮—水轮—风轮—空轮说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古代关于一个小世界的结构的理论,至迟在西晋(265-317年)时期便已随佛教的东来传入中国。这一理论认为:大地(即地轮)浮在水体(即水轮)之上,水轮依托于风轮之上,而风轮则有广漠的虚空承托,于是各自得以不坠落,从而论述了天地结构的稳定性,也表述了大地乃是在虚空中之一物的观念。从西晋到唐代(约7世纪)至少有5部佛经提及地轮、水轮、风轮的各不相同的具体尺度,这说明这一理论在古代印度有不同的流派存在。这一理论在佛教信徒中广为流传当无疑问。它也为一些道士所接受,并被改造成易为中国人理解的观念,载于若干道家的经典中。由于这一理论同占主导地位的张衡浑天说存在较大差异,又由于有关佛经对这一理论的具体描述各异而造成的混乱,致使这一理论在较长时间内并未产生更大的影响。一直到五代时期(约10世纪),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才得到重视,并成为对张衡浑天说进行重大改造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有关古代水力机械的发展已不乏研究,该文从水力应用的角度探讨它的历史演变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对东西方发展做了横向历史比较,从而对中国古代水能应用发展阶段的划分,水力机械起源的确定,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中的地位等相关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古代地学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6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地学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即中国古代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山川崇拜的关系、中国古代地学与旅行考察的关系、中国古代地学与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关系、中国古代地学与哲学思想的关系、中国古代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国古代地学与宗教、风俗的关系。从这些关系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探索自然、考察社会,社会需要是中国古代地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因素,也是未来地学发展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7,(2):48-48
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是经重庆电机厂资产债务重组的股份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ISO9001认证企业,中国机械工业500强,重庆工业50强,同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开发制造的企业之一。公司主要生产中小型交流电动机、发电机、水轮发电机组和直流电机。目前电机产品综合生产能力300万千瓦,年产值6亿元。  相似文献   

10.
在祖国的东北部,美丽的乌苏里江畔,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个喜好渔猎的民族——赫哲族。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4000多人。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古代三大族系之一肃慎系的后裔,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他们世代以捕鱼、狩猎为业。赫哲族曾被称为"鱼皮部落",是因为在1949年以前赫哲族的衣服和被褥多用鱼兽皮制成。赫哲族的鱼皮衣服多用胖头、鲟、大马  相似文献   

11.
宋代以山矾染色之史实和工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染色史上,山矾作为染色原材料被广为利用,只出现在宋代这一时期,该文阐述了山矾名称的由来以及宋代山矾用量较大的原因,并指出宋代流行的黝色实为紫黑色,山矾在染色中的主要作用是充当媒染剂,探讨了山矾作为媒染剂参与的染黄和染黝工艺。对历史上山矾几个容易引起混乱的别名也作了一些澄清。  相似文献   

12.
“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考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是《竹书纪年》中的记载“日食说”提出后,它成为西周年代学研究的一条重要线索,文章考察了这条记录在古书中的各种来源;讨论了它作为天象记录的可靠性,评述了近人对这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案,对于“郑”的地望,文章在简述前人的工作后提出它与“日食说”有关的种种线索。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宋代牡丹品种和数目的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代是我国古代牡丹品种的研究、培育和数目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宋代牡丹品种的数目,《天彭牡丹谱》(陆游,1178年)认为约有百个;该文比较研究了现存的一些宋代牡丹著作,经综合整理后提出有191个。这一数字更充分地证实我国乃是牡丹栽培品种分化、演变和多样性的古老中心。  相似文献   

14.
关于汉代的黄道坐标测量及其天文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的轨道。两汉时期,黄道概念及黄道坐标被引入了天文历法的理论与推算。文章分析两汉时期对冬至点位置、黄赤交角、二十八宿黄道距度等黄道坐标基本要素的测量,论述黄道概念在汉代天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文章还对中国最早的恒星位置的黄道坐标-“石氏星经”中的恒星“黄道内外度”进行了初步的数据分析和历史考证,认为最可能是在东汉时期测定的。最后文章从黄道坐标测量的角度,简要论述汉代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电子湮灭技术和金相显微以及扫描电镜能谱技术对南唐永通泉货铁钱和若干南北宋铁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在南唐时期,我国铁币冶铸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且在宋代有所改进。测试表明,正电子湮灭技术结合其它测试方法,对于古代铁币的结构研究以及判别它们的真伪提供了科学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6.
织物品种中的绫,其含义和适用范围现在和古代是有差别的;根据绫和纨在历史上的出现时间和它们的纹理,推断绫是由纨发展而来,阐述了绫织物这个名称的由来、演变和确立;从汉代绫生产地区的扩大,断言其时聚居在一些大城市的民间织工多已掌握并能运用有关的织作工艺织制绫织物,汉代民间绫织物消费的启动,为三国时期绫织物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绫能成为众多织物中一个有代表性地位的品种,是基之于其自身织作风格和特点,它的出现和存在,使中国古代丝织工艺迈出先秦的藩篱而步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东汉之后,有关日月食方位的记载,一直是我国传统历法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是这些记载多是基于观测的实录,直到明末才开始对日月食方位进行定量的计算和观测.<新法算书>分别给出了计算和观测日月食方位的方法;王锡阐在<晓庵新法>中详细介绍了计算日月食方位的全部过程;梅文鼎和<历象考成>给出了确定日月食方位的作图法.文章在研究和比较这些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解释王锡阐在计算日月食方位过程中所使用的"泛向"、"次向"、"定向"的具体含义;追溯导致很多学者认为王锡阐确定日月食方位用的是日面、月面坐标,<历象考成>之法实本于王锡阐这一历史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白疕”最早见于王肯堂《证治准绳》,但系指一种症状。作为独立的病名则最早见于祁坤《外科大成》,现被作为规范病名来使用。中医古籍中的“牛皮癣”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西医进入中国后,使用了“牛皮癣”来指代银屑病,一度造成认识上的混乱。“疕”最早见于青铜器“昆疕王钟”,甲骨文中实无“疕”字。《诸病源候论》中的“干癣”“狗癣”“白癣”与白疕相似性较高,“松皮癣”“风癣”“白壳疮”“银钱疯”在中医古籍中的记载与白疕差别较大,不宜视作白疕的曾用名。  相似文献   

19.
略谈易卦与二进位制——兼与魏安明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认为魏安明的论文《八卦作为一种无零二进制数符系统的解说》的卦序的二进制解说是一个自创的新解说,缺乏相应的原始文献支持。文章通过对易卦与二进制问题研究始末的介绍同,学术界已有共识;易卦系统本身是一种二进位制数表示方式,而古人是不经有自觉才是问题的关键,作者认为至迟雍易学中中国古人对此已经明确的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