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疆四个玉米品种的源库特征及其类型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北疆常用的4个普通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剪叶,去穗,测定叶片功能期,穗上叶的光合速率和茎鞘物质转运率等,。研究各品种的源库特征、初步将供试品种划分为增源增产,增库增产和源库互作3种类型。增源增产型表现为结实率低,茎鞘物质转运率高,增加光合产物供应则产量明显提高;增库增产型表现为结实率较高,光合产物供应充足,增加小花分化数是该类型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大豆源库调节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不同库/源比条件下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不同品种大豆结荚后干物质生产与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位叶面积负荷量的增加,单位叶面积有效生产量随之增加,叶片光合生产潜力可以进一步发挥,光合产物有效性提高;提高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库源比大的品种产量的影响更大;在适宜叶面积指数基础上,通过增加单位叶面积负担粒数提高籽粒重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生长过程中库源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大穗型小麦旗叶库源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增长幅度大于中穗型及多穗型,进一步表明大穗型品种叶间补偿能力强于中穗型及多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4.
小麦幼茎组织培养中的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小麦不同品种的幼穗幼茎在不同发育期,不同培养基上进行了2年的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实验,并将幼茎与幼穗作了比较。二棱末期至小花分化期是幼穗及幼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时期。不同品种对培养基的反应不一。不同时期的幼茎愈伤组织只有来源于二棱末期者能够在分化培养基上分化,其它时期者则不分化。品种间分化率差异较大。幼穗的一块愈伤组织可以分化多个苗,而幼茎的一块愈伤组织只发生一个苗。植株再生是通过器官发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小麦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小麦矮秆基因的种类、我国小麦品种矮秆基因的矮源和主要矮秆基因在我国不同麦区的分布,主要总结了生产中常见的小麦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用近10年的小麦区试资料,从粒重的角度将四川麦区小麦品种分为“大粒型”、“中间型”和“粒数型”三类,通过相关及因子分析表明;我省推广小麦品种大多属“中间型”,该类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及商品性都较优良;“粒数型”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的三类品种中最好但粒重较小,商品性欠佳;而“大粒型”品种对环境适应性较差,不利高产稳产。四川小麦育种宜采用“中间型”或“粒数型”路线,特别是产量水平要有所突破,要须走“粒数  相似文献   

7.
应用作物产量分析源库性能模式分析棉花受旱减产的原因,结果表明,盛花期胁迫减产最重,其次盛蕾初花期、盛铃始絮期相对较轻。受旱后棉株光合产物向棉铃中分配比例有所增加,减产主要是生物产量降低所致。生育时期不同,棉花光合性能、产量构成各因素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不同,导致棉花不同时期受旱减产的程度和原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该项成果研究了包括生育期特征、器官与群体生长、分蘖成蘖与源库特征为主要内容的直播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点,尤其是针对季节紧、立苗差、草害重、个群体调控难的高产、稳产性难点进行攻关,揭示了直播稻的稳产、高产形成规律,建立了以稀播为中心的改善群体质量的机械稀直播综合配套技术,开发了绿化乳苗稀抛播新型稻作方式及包括乳苗特征与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9.
重穗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冈优725物质积累与分配特 …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重型穗杂交水稻新组合冈优725不同时期根系发育、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重的测定与分析表明,该组合源足库大,光合效率高,光合产物运转通畅,干物质积累量大,分配合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报道C_3作物小麦增产潜力及其光合增产途径的研究。实验通过源一库调节,采用减小“库”,相应地增大“源”,简易地估测小麦提高光合作用的增产潜力。并同步探讨了光呼吸抑制剂NaHSO_3、2,3—COPA钾对小麦光合增产的功能及有关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1.
实验共采用三个玉米品种——双跃80、群单105和丹玉6号。玉米开始抽雄时将雌穗用纸袋套起,防止受粉。果穗花丝抽出时,进行人工授粉,包括完全受粉,2/3花丝受粉,1/2花丝受粉,1/3花丝受粉和完全不受粉5种处理。在受粉后的不同时期测定各叶位叶和不同茎段的可溶性糖含量、光合强度、呼吸强度、籽粒产量和植株干重。结果发现减少玉米库容量可以导致各叶位叶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大。与此同时,玉米叶片的光合强度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其呼吸强度则相应提高。玉米茎的可溶性糖和干重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籽粒产量则随库容量的减小而降低。一般认为禾谷类作物的籽粒产量与受粉后的光合强度、光合时间以及可以作为籽粒利用的早期贮存物质有关。根根近代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得知禾谷类作物产量与籽粒容量[贮存能力,一般称为库(sink)]也有密切关系,并且发现,籽粒容量与叶片光合产物供应量[供应能力,一般称为源(Source)]有关。在稻、麦等作物的库源关系的研究中指出,源受库支配,库大源强,库小源弱。近年对玉米的库源关系的研究也有一些报道,Kiesselbach(1948)与田中明等(1972)指出,玉米的库源关系类似稻、麦,源受库支配,只要将玉米籽粒容量加大,就可以将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也有人(Varduin和Loomis,1944)认为玉米植株的库源关系与稻、麦不同,玉米籽粒容量减小以后,叶片的光合作用并不降低。显然,玉米的库源关系究竟如何,实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现将我们1960—1962年及1978—1980年所进行的玉米库源关系的部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北方冬麦区建国以来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明显降低,尤以倒四节间缩短最大;茎粗、穗粒重、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均显著增大,千粒重对产量潜力的提高作用更大;干物重变化规律一致,但上部二叶和茎鞘干物重变化有所不同;80年代后推广的品种开花以后茎鞘干物质输出率增高,贡献率增大,而上部二叶光合能力提高;源—流—库逐步得到改良,今后品种选育应在改善库性状的基础上,协调三者平衡,进一步改良和选择源性状。  相似文献   

13.
小麦PGIP的免疫组织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电镜及光镜采用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快速组织印迹及dot-immunobinding assay研究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olygalacturonase inhibiting protiein,简称PGIP)在小麦组织细胞中的定位分布及含量,结果表明,PGIP主要集中分布于维管系统和表皮,亚细胞水平定位于与细胞壁连接的外侧细胞质膜和细胞质中,同一品种小麦的不同器官PGIP含量不同,其中茎的PGIP含量最高,根次之,叶中最少,对小麦PGIP的分布定位与其功能关系进行了讨论,为PGIP的在单子叶植物中是构成组成型防御机制的一部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冷型小麦品质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界,小麦依其冠层温度的状态可分为冷型、暖型和中间型.冷型小麦和其他两类小麦相比,具有优良的代谢功能、组织结构和较强的抗逆性,非常利于小麦的高产、稳产.在环境生态条件尤其气象条件影响下,对17项重要小麦品质性状变异的研究表明,冷型小麦和暖型、中间型小麦相比,其品质的变异小、稳定性好,这利于已经实现的品质育种目标在生产中的保持和重演.造成冷型小麦品质稳定性强的基本原因是不同环境下代谢功能较为稳定.由于冷型小麦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的一系列优良特性,有可能在冷型小麦上出现集高产、稳产、优质、稳质于一身的优势生产状态,这对小麦品质变化理论的深入探讨和小麦生产的进一步提升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黑米具有良好的食味、药用价值,目前人们对黑米需求不断增加,但产量低是影响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一个主要因素。以黑糯(Y4)为试验材料,设5种不同的栽插密度,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对黑糯源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与单位面积的总颖花数、各个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密度与抽穗期粒叶比呈极显著正相关,所以生产上适当增加黑米稻栽种密度会提高源库质量;源库质量对产量影响显著,叶面积和总颖花数增大会有效的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以新陆早13号(中等叶型品种)、新陆早10号(小叶型品种)、标杂A1(鸡脚叶杂交棉品种)3个不叶型的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设置3个土壤水分梯度,分别控制0~60cm土壤含水量的滴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5%~90%(高水)、70%~75%(中水)、55%~60%(低水),滴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并在花铃期不同程度地减源减库,研究棉花源库调节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减源减产比减库减产的影响大,适直范围内源不足引起的产量损失,可通过增加水分来弥补,减源减库过度则不可能通过水分来弥补,而这种水分调节作用也是通过表现在水分调节了单株结铃数的增加而实现的。品种间,新陆早10号减源和减库减产的程度最大,新陆早13号次之,标杂A1减产效应最小,且标杂A1在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产量最高。品种遗传特性和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棉纤维品质的主要因素,源库处理对其影响不明显,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2个品种相比标杂A1的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7.
冀中北地区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berhart—Russell模式和方法,分析了冀中北地区1986—1987年度区域试验中8个小麦品种的丰产性与稳产性。研究结果表明,在8个参试品种中,丰抗8号的丰产性与稳产性良好,廊8301和昌农921的丰产性好,但稳产性.较差。并发现产量与两个稳定性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证明丰产性与稳产性是彼此独立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色价法对紫色甘薯和普通白心甘薯共14个品种(品系)的色素含量和分布进行了检测和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紫色甘薯品种(品系)中,色素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器官的色素含量也不相同,块根是紫色甘薯色素积累的主要器官;色素在块根内呈不均匀分布,表现为薯皮、初生形成层和木质部薄壁组织的色素含量不同,木质部薄壁组织内存在白色斑点.紫色甘薯色素在品种(品系)间分布的多样性为开展品种鉴定和遗传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在器官和组织上分布的多样性为探讨色素合成与调控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奠定了试材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16个不同类型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氮素及干物质积累、运转和分配对小麦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主要受粒重所制约,其干物质积累主要来自开花后的光合产物。花前和花后积氮量对蛋白质含量均起重要作用,高蛋白基因型的氮运转分配效率并不一定高。蛋白质产量和成熟期总氮量可作为高产、优质的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20.
源库处理对两种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直立穗型水稻品种辽粳454和弯曲穗品种辽开79在相同栽培条件下,通过剪叶、疏花处理改变源库关系,比较源库处理对两种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直立穗品种源的供应能力强,能够充分满足籽粒灌浆的需要,与直立穗品种比较,弯曲穗品种源的供应能力较弱.减源时,二者的强、弱颖花的灌浆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直立穗品种弱势颖花所受影响大,而弯曲穗品种甚至强势颖花也受到了影响.疏花处理对辽粳454的强势籽粒影响不大,却使其弱势籽粒的灌浆得到很大改善;对辽开79的强、弱势粒都有很大影响.源库处理对两品种的强势粒籽粒重影响不大,但对弱势粒籽粒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