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贵阳市道路地表灰尘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贵阳市道路地表灰尘中PAHs在不同功能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其可能来源。最后以单因子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法和苯并(a)芘的等效致癌毒性(BEQ)评价标准对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道路地表灰尘样品中PAHs的质量分数在88.1~13 192.7μg/kg之间,各个功能区地表灰尘PAHs质量分数有明显差异,最高值出现在交通要道,最低值出现在公园。生态风险评价表明,贵阳市地表灰尘中以交通要道和工业区两个功能区已受到严重的PAHs威胁,具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郑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在2017年10月—2018年7月期间,选取典型月份采集四季PM_(2.5)样品进行分析。郑州市PM_(2.5)和PAHs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3.0±54.6)μg/m~3和(26.3±21.0) ng/m~3,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季节变化趋势;冬季4环PAHs的占比高达41%,春、夏、秋3个季节的环数分布以5和6环比例最大;苯并[a]芘(BaP)和BaP毒性当量的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3 ng/m~3和4.0 ng/m~3,四季的质量浓度均在较高水平。增量终生致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PAHs致癌风险值在0.13×10~(-6)~1.45×10~(-6)范围内,部分时间高于美国环境保护署规定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长春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PM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浓度和来源,于2017年10月25日—11月30日和2018年3月19日—4月30日共采集80个样品,监测PM2.5的质量浓度的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16种多环芳烃的检测分析,结合比值法进行PAHs来源解析,并通过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采暖期和非采暖期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83.37μg/m3和195.81μg/m3,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二级日标准限值的3.78倍和2.61倍.其中,16种PAHs均以中高环为主,芘(PYR)的浓度最高,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所占比分别为76.03%、77.41%.特征比值法分析显示采暖期污染主要来自煤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混合源,非采暖期主要来自汽油和柴油燃烧源.通过健康风险评价可知,在采样期间儿童与成年男性的三种暴露途径(呼吸吸入、皮肤暴露、口服摄入)致癌风险从大到小均为:皮肤暴露>呼吸吸入>口服摄入;而成年女性的三种途径的终生致癌风险(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ILCR)值从大到小为:口服摄入>皮肤暴露>呼吸吸入,其中采暖期的致癌风险值均高于非采暖期.在所有人群中,ILCR值均低于10-6,其致癌风险水平处于可接受状态.研究结果为长春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选取了上海中心城区的道路灰尘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联用技术对道路灰尘中20种氯代多环芳烃(chlori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ClPAHs)进行了检测, 分析了道路灰尘中ClPAHs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毒性当量(toxic equivalent quantity, TEQ)等. 结果表明, 11种ClPAHs的检出率均大于50%, 说明ClPAHs在上海中心城区道路灰尘中普遍存在. 研究区域内的ClPAHs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 即冬季>夏季, 冬季∑ClPAHs浓度最高为24.9 ng/g干重. 在空间分布上, 交通枢纽区浓度最高(冬季为21.2 ng/g干重, 夏季为10.7 ng/g干重), 建筑施工区、商业区次之, 近绿地区最低. 在道路灰尘中最主要的两个组分是6-ClBaP和7-ClBaA. ClPAHs在冬季和夏季的TEQ范围分别为0.01~4.81和0.01~1.78 ng-TEQ/g干重, 其中 7-ClBaA在ClPAHs总毒性当量中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太原盆地某地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报道了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20 cm)中16种PAHs(Σ16-PAHs)总浓度最高,平均值为210μg·kg-1,其次是40~60 cm,平均值为107μg·kg-1,20~40 cm土壤中Σ16-PAHs最低,平均值为39μg·kg-1.各深度土壤中不同环数的PAHs浓度水平为3环PAHs4环PAHs5环PAHs6环PAHs2环PAHs;对于PAHs单体来说,菲含量水平最高,而苊烯含量水平最低.特征比值分析结果表明0~20cm和20~40 cm土壤中PAHs来源基本一致,可能有石油源的输入以及石油、煤和生物质等的燃烧,而40~60 cm土壤中PAHs除了有石油、煤和生物质燃烧源以外,受石油源输入的影响更大,可能与石油产品泄露有关。  相似文献   

6.
2016年12月北江清远段采集19个水和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了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分析了枯水期北江水环境中PAHs的污染水平,并对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北江清远段水中PAHs浓度范围为41. 2~413. 8 ng·L~(-1),主要以二环芳烃和三环芳烃为主,与国内外已报道河流湖泊相比,北江清远段水中PAHs污染处于中等污染水平;沉积物中PAHs浓度范围为54. 8~951. 5ng·g~(-1),以三环芳烃和四环芳烃为主,与国内外河流湖泊沉积物相比较,处于低污染水平。运用特征比值法对PAHs来源进行分析,北江清远段水和沉积物中枯水期PAHs污染来源主要由燃烧源所致,部分采样点存在混合源。通过计算终生致癌风险(ILCR)模型对北江清远段水体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各采样点的致癌风险可忽略,婴幼儿的PAHs致癌风险高于青少年和成人。采用效应区间低、中值法(ERL/ERM)对枯水期表层沉积物中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个别点位表层沉积物中Dib超出ERL值,对生态环境潜在负面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贵阳市道路地表灰尘中PAHs的含量,并对其分布特征及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贵阳市道路地表灰尘中PAHs主要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所致,高环PAHs含量较高.工业区和重要交通干道的ΣPAHs含量最高,公园最低,在不同粒径道路地表灰尘中∑PAHs在630.3~1 870.1μg/kg之间,∑PAHs均值为1 154.5μg/kg,∑PAHs浓度最大值及质量负荷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粒径范围0.074~0.150mm灰尘样品中.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连续6 个月采集了上海近郊可吸入大气颗粒物( PM10和PM2.5), 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其中16 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结果表明, 上海近郊大气颗粒物PM10 和PM2.5 中∑PAHs 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5.25~136 和3.56~149 ng/m3, 平均值分别为36.9 和28.5 ng/m3. 通过特征比值法, 可推测该地区的大气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及交通运输排放的尾气. 在16种PAHs 中, 具有强致癌效应的BaP 的质量浓度为0.6~16 ng/m3; ∑PAHs 的总毒性当量(toxic equivalent quantity, TEQ)分别为5.4和4.1 ng/m3. 根据所测大气颗粒物中BaP等效毒性当量的暴露浓度, 利用终生致癌风险(incremental lifetime cancer risk, ILCR) 模型, 分别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呼吸和皮肤接触暴露PAHs 造成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 ILCR 大小按年龄段排序为成人>儿童>青年; 按性别排序则为女性>男性. 所有年龄段的终生致癌风险皆略高于美国环保总局(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rotection Agency, USEPA) 规定的可忽略阈值(10−6), 存在一定的人体健康风险, 因此需从源头对PAHs 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浓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减少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辽河典型支流四平市条子河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状况,选取10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的PAHs质量浓度、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多种方法解析了PAHs的来源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条子河表层沉积物中PAHs质量浓度范围为601.3~2 906.2 ng/g,算数平均值为1 527.3 ng/g,所检出的PAHs的环数均为2-4环化合物,且以4环为主,占PAHs的63.6%~71.5%。来源解析表明条子河表层沉积物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煤和生物质的燃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3环的苊和芴在各个采样点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毒性效应;位于条子河干流、临近四平市城区采样点的沉积物中PAHs对生物可能产生中低毒性;而其他采样点存在综合生态风险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兰州市大气降尘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来源及存在的健康风险,采集兰州市大气降尘样品,对降尘中多环芳烃进行了因子分析,判断了降尘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并对大气降尘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大气降尘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总量为28.9mg/kg,其主要组分为苊和苊烯,二者占多环芳烃总量59.6%,7种致癌芳烃占多环芳烃总量的26.9%。因子分析的结果认为尾气排放和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兰州市大气降尘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兰州市大气降尘中PAHs的毒性当量浓度TEQBaP为2.57mg/kg,其主要贡献者为环数更高、毒性更大的5环苯并[a]芘,占TEQBaP的82.1%。  相似文献   

11.
油田城市作为一类与采油厂共同发展起来的特殊城市,长期的原油开采和城市活动导致了其居住区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以胜利油田内的居民区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城镇、郊区和农村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45个土壤样品,从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和潜在来源等方面阐明了研究区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并且根据毒性当量计算了16种多环芳烃的终生癌症风险增量。结果表明:16种多环芳烃总量的浓度范围为16.24~685.2 ng/g,平均为(126.0±158.3)ng/g。在三种土壤类型中,城镇和郊区土壤普遍受到多环芳烃的污染,且主要成分为菲、?、芘和荧蒽。在土壤剖面中,表层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通常高于底层,该趋势在郊区和城市地区的剖面中尤为明显。通过分析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特征比值结果以及多环芳烃与与总石油烃含量的相关性,揭示了油田居民区土壤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致癌风险评估结果指出了油田区农村、城郊的表层土壤以及城区的所有土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均存在致癌风险,需要研究人员和政府人员对这类地区中的多环芳烃污染开展进一步的监测、分析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选用GC-MS分析官厅水库水体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残留情况,并探讨该区域水体PAHs残留特征及其可能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2种PAH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PAHs总质量浓度为66.20~368.35ng·L-1,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残留水平较低.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水体中PAHs所致健康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的PAHs的非致癌风险在5.84×10-13~4.90×10-12a-1之间,致癌风险低于2.89×10-9a-1,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水平,目前研究区水体中PAHs类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郑州市PM_(10)和PM_(2.5)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于2013年4—12月在郑州大学采样点同步采集大气中的PM10和PM_(2.5).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16种优先控制的PAHs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Ba P毒性当量法对PAHs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并采用比值特征法揭示PAHs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郑州市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中PAHs的单体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基本上都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趋势,其中4~6环化合物是PAHs的主要成分.郑州市四季大气颗粒物Ba P质量浓度均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限制,存在潜在健康风险.经过比值特征法分析得出,郑州市大气颗粒物PM_(10)和PM_(2.5)中PAHs主要来自燃煤源、石油化工源、生物质燃烧源和机动车尾气源.  相似文献   

14.
张震 《天津科技》2007,34(2):63-65
以天津市区为例,分析了采暖和非采暖期城市降尘中PAHs的含量和主要来源,指出非采暖期和采暖期多环芳烃的平均含量为11.29μg/g和21.50μg/g,具有潜在致癌性PAHs的浓度不高;9种PAHs单体对土壤的输入贡献显著;降尘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煤污染和交通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上海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上海市大气颗粒物中美国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冬季PAHs浓度最高,夏季浓度最低;绝大多数的PAHs存在于0.43~2.1μm的粒径范围内;在粒径分布上,三环、四环、五环的PAHs基本上呈单峰分布,在0.43-1.1μm时达到浓度最高值.  相似文献   

16.
氯碱厂颗粒物中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上海市某工业区氯碱厂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多氯联苯(PCBs)、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应用大流量采样器,每2个月采取其周边大气PM10,连续采样1年,参照美国EPA系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PCBs,OCPs和PAHs年平均值分别为396.11,94.69,69 365.17 lag·m-3;污染物质量浓度冬春季高于夏秋季;PM10中,PCBs同类物的分布呈现出冬季以高氯取代的PCBs占优势,而夏季以低氯取代的PCBs为主;OCPs分布与PCBs相似,并且冬季有滴滴涕(DDTs)的近期输入;大气颗粒物中,3,4,5环的多环芳烃PAHs占较大比例,主要受石油源和燃煤源的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探究东北地区雾霾天气污染现状,选取吉林省吉林市作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夏季(非采暖期)和冬季(采暖期)各时期连续24h采集PM2.5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了18种金属的浓度水平,选取其中的As、Al、Cr、Mn、Cu、Zn、Pb、Na、Ca、K和Mg 11种主要金属进行了细致研究;同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对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进行了深入讨论.结果表明:吉林市采暖期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89μg/m~3,非采暖期平均为33μg/m~3;PM2.5中主要的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为除Ca以外采暖期均高于非采暖期,工业区居住区对照区.采样期间,冬季PM2.5中重金属污染较夏季严重,这可能与东北地区冬季供暖有关.吉林市PAHs采暖期质量分数为0.03~1 304.83mg/kg,非采暖期为0~223.13mg/kg,采暖期污染水平高于非采暖期,其中工业区污染较严重.源分析结果表明吉林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PAHs主要来源于燃煤、石油化工、扬尘(建筑扬尘和土壤扬尘)、车辆混合污染,而且工业尘对PM2.5的贡献则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总悬浮颗粒物通过干湿沉降进入陆地、水生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而其中的多环芳烃具有毒性、致癌性,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选取石河子地区5个采样点的TSP作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进行了样品的采集工作,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PAHs进行测定。研究结果显示,石河子平均TSP水平(257.83μg/m3)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80μg/m3)和美国环保总局的标准(60μg/m3)。石河子市PAHs浓度最大值出现在冬季(134.9ng/m3),最小值在夏季(20.6 ng/m3);PAHs平均浓度最大的采样点是工业园区,石河子市检出的苯并(a)芘(Ba P)平均浓度为3.21-9.21 ng/m3,已经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1 ng/m3),对Ba P与PAHs总浓度进行线形回归分析可知,机动车尾气是石河子市总悬浮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9.
考察第二松花江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的质量比.结果表明:16种PAHs的总质量比为350.0~3 877.4ng/g,平均质量比为1 322.6ng/g,4~6环相对丰度为58.5%,2~3环相对丰度为41.5%;PAHs在上游水区的质量比最高,与长江河口相近;除河源区外,大部分水域沉积物中PAHs人为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少部分为石油源;除表层沉积物中芴和苊烯可能具有一定的暴露风险外,其他PAHs存在的暴露风险较小,即第二松花江沉积物PAHs总量远低于风险评估低值(ERL),存在的暴露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20.
选择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和江岸区后湖(2#)两个典型区域,分析了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特征,通过特征比值法进行了源解析,并以致癌、致突变等效浓度、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和预期寿命损失三个不同层次的指标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两个监测点TSP中PAHs浓度均远高于环境质量标准,不同环数的PAHs分配比例均为5~6环4环2~3环;污染物源解析表明两个监测点的PAHs主要来源包括石油燃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其中机动车排放偏重于柴油型。PAHs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两个监测点的PAHs总致癌等效浓度(TEQ)值和总致突变等效浓度(MEQ)值都较高,且PAHs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均超出最大可接受范围,同时预期寿命损失成人高于儿童;进一步比较发现,1#监测点的Ba P平均浓度、TEQ、MEQ、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以及预期寿命损失均高于2#监测点,且近几年武汉市大气颗粒物中PAHs污染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