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研究地震作用下同时带高端和低端平板滑动支座的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的抗震性能、滑动支座的可靠性以及建筑面层对梯板滑动性能的影响.方法依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G101-2)设计制作了缩尺比例为1∶2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楼梯,并对其进行拟静力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带高端和低端平板滑动支座楼梯的抗震性能较好,平台板和梯板均未发生破坏;带高、低端平板滑动支座楼梯的梯板滑动性能良好,建筑面层强度低,对楼梯滑动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楼梯间试件的破坏主要集中于梯梁和梯柱;加载过程中梯板下端存在竖向翘起现象,但处于较低水平.结论滑动支座楼梯将梯板和框架脱离,有效避免了梯板构件的斜向支撑作用,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结构分析4个6层框架结构模型——无楼梯框架模型、带楼梯(一般板式楼梯)框架模型、带滑动支座楼梯的框架模型和带滑动支座且休息平台与框架柱分开的框架模型,研究地震作用下这几种楼梯对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对框架结构中的楼梯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板式楼梯斜板厚度取值公式h= (1/25~1/30) L进行分析。在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的基础上,运用弹性内力分析方法,对板式楼梯中的斜板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得出 L 应为梯板斜长的结论,并建议给出h 的合理取值范围,为教学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钢筋混凝土特种楼梯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静力荷载作用下的П型悬挑楼梯进行了结构非线性分析。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当平台板的荷载值增大到0.0072N/mm^2时,结构的变形发生在平台板端部,最大变形值为3.0651mm;楼梯跑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楼梯在XOY平面X方向有较大的变形,结构的塑性区分布集中表现在结构裂缝出现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有楼梯抗震试验结果,给出梯段板抗震性能水平及其量化指标;建立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与梯段板抗震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楼梯抗震性能宏观评价;基于梯段板、梯柱、与休息平台直接相连的框架柱等楼梯构件,给出既有RC框架结构板式楼梯抗震性能评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6.
传统常用的直板楼梯极大提高了楼梯间的抗侧刚度,吸引了较大的地震作用,而设计师又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导致了汶川地震中大量的楼梯破坏,阻碍了人员的逃生。本文通过ANSYS数值模拟,对比了纯框架结构、带直板楼梯或带折板楼梯框架结构的振动特性,建议框架的楼梯设计尽量采用折板楼梯,并且使平台板与框架柱不连接或弱连接,这样可以削弱楼梯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斜撑”效应,减弱楼梯参与整体结构受力的性能,减轻地震作用在框架间分配不均的现象,进而减小楼梯构件内力及其设计难度,并且使楼梯间的框架柱不再会形成短柱,同时降低位移限值的保守度,减少浪费。通过大量的数据寻找出应力的变化规律,给出了折板楼梯设计时需要的一些尺寸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某混凝土板式楼梯的精细化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竖向载荷和水平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简化计算设计的混凝土板式楼梯完全满足结构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在竖向载荷和水平载荷共同作用下,休息平台处的梯柱形成了短柱,其受力明显大于楼层处的梯柱,钢筋极易进入屈服状态;设计中应加强楼梯结构的抗震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不同宽度楼梯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楼梯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大型结构软件ETABS设计了1个不包含楼梯的钢筋混凝土纯框架模型和2个包含不同宽度梯段板楼梯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并分别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对几种模型进行了弹性地震反应对比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楼梯对结构的抗侧刚度大小及分布、振动模态、梯间框架柱内力分配等有明显改变,顺梯段板布置方向起到类似K形支撑作用,垂直梯段板布置方向起到类似剪力墙的作用;梯段板宽度的变化将显著改变结构在垂直于楼梯梯段方向的地震反应,而对顺梯段板方向结构地震反应改变不明显;建议设计时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包含楼梯结构进行抗震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9.
结合现行国家《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探讨了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前后的最小地震剪力调整、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调整、转换梁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以及板柱—抗震墙结构地震作用调整等各种情况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楼梯作为疏散、逃生的主要通道,在地震来临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地震中楼梯的破坏机理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提出楼梯间、梯梁、梯段板、梯柱的抗震措施,以完善楼梯的结构设计,提高楼梯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加筋高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采用拟静力法结合有限元软件和强度折减法分析了加筋高边坡在不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安全系数,经过分析,发现水平地震荷载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更大,水平向外的地震加速度最大只能加到0.154 g,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最大可以加到0.318 g。通过对最不利情况下地震加速度的计算分析,绘制了加筋高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安全系数的空间曲面图。并且定义了安全系数的影响因子η,计算了各个方向上地震加速度对安全系数的影响,从而确定出最危险的地震加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为加筋高边坡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行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一般不考虑楼梯参与框架结构的整体计算,但地震震害表明楼梯的破坏往往很严重.建立模型并利用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对不考虑楼梯作用及考虑楼梯作用的框架结构整体计算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楼梯抗震设计参与结构整体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抵抗水平荷载与地震作用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矛盾,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常用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其中,跳层剪力墙结构尚处于理论研究和试验检验阶段。借鉴跳层剪力墙结构的纵向布置思路,对传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墙体做了错列布置,得到框架—跳层剪力墙结构,并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比较了不同高宽比、不同墙体布置方案的新型框剪结构与传统框剪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表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借助MIDAS/GEN软件进行计算。通过对时程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新型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更好的侧向刚度。  相似文献   

14.
对砌体墙-钢筋混凝土墙组合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三种简化计算方法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比较,通过算例分析比较,提出了一个适合组合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简化计算方法,使此类组合结构计算更趋于完善与合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对杨房沟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地震反应进行了三维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了洞周围岩的加速度、位移时程变化及应力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洞室高边墙对加速度有一定放大效应;洞周围岩地震位移波形与输入地震波形一致,围岩各质点间的相对变形及围岩永久变形均较小;围岩应力分布较为合理,最大主应力及最小主应力幅值较小,地下洞室群在设计地震荷载作用下抗震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湛江某高桩码头单个结构段为研究对象,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反应谱法对水平地震作用横向、纵向输入进行地震动力响应分析,对比分析了4种叉桩布置形式在不同水平方向地震作用下码头桩基内力受力特性。计算结果表明:桩基横轴对称布置结构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时,整体最大位移和桩内力均较小;桩基双轴对称布置形式在不同水平方向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比其他形式相对较小。在高桩码头的抗震设计中,叉桩不会碰桩的情况下,采用桩基双轴对称布置形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李亚洲  孔德森  董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6):10881-10887
摘 要 海上风电机单桩基础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但是在地震环境下, 易出现较大的水平位移, 影响海上风电机的安全运行。为此, 对地震荷载下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承载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以Mohr-Coulomb模型为本构模型, 采用ABAQUS构建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有限元模型, 通过人工合成波施加地震荷载, 分析地震荷载下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承载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桩基入土深度增大会显著减小单桩桩顶处水平位移, 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对大直径单桩水平变形的发展没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桩基直径和壁厚的增大, 大直径单桩桩基变形减小, 但是桩基壁厚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其对大直径单桩桩基水平变形的影响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出于空间无遮挡的视觉要求,对苏州大剧院中北部的半室外钢楼梯采用了无梯柱的吊杆支撑形式。对该吊杆式钢楼梯进行静力分析、自振模态分析、地震响应分析,以及人行激励荷载下的舒适度分析,发现该楼梯的最大应力比、最大挠度、最大水平位移、层间位移角、前三阶模态的频率、舒适度等均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行海洋平台抗震规范无法考虑平台结构弹塑性抗震性能及地震失效机制问题,提出基于能力谱法海洋平台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获得平台结构抗震性能及失效模式,解决强震作用下海洋平台结构弹/塑性抗震评估技术难题。基于规范推荐地震弹性设计谱,采用折减系数建立弹/塑性反应谱,结合渤海某导管架平台,采用能力谱法进行弹/塑性抗震性能评估。结果表明:能力谱法计算简便,对于以第1阶振型为主导地震响应的平台结构具有较好的精度;采用能力谱法评估地震惯性载荷时须考虑其高度效应,可采用倒三角或高度等效加载方式;桩基失效是平台结构地震作用下主要失效模式,平台抗震设计时应保证桩腿具有足够强度和入泥深度,避免强震作用下桩基失效而导致平台结构整体倾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