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首次报道■草的核形态。其中期染色体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为2n=12m+4sm+2sm。根据上述结果并结合有关资料,讨论■草属、大麻属和桑科其它属的关系,指出了■草属和大麻属关系较近,而它们与桑科其它属的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2.
脓疮草属的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绘制了脓疮草属的分布区图,阐明了该属的生态地理分布的基本规律及其起源,确定了该属的植物区系地理成为蒙古高原分布属。  相似文献   

3.
濒危植物黄山梅及其相关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山梅属(Kirengeshoma Yatabe)黄山梅(Kirengeshoma palmata Yatabe)及其相关植物--草绣球属(Cardiandra Sieb.&Zucc.)和银梅草属(Deinanthe Maxim.)植物作了叶表皮的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梅(Kirengeshoma palmata Yatabe)叶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气孔类型为不规则型;叶上表皮不规则或近多角形,垂周壁平直、弓形或波状.叶上、下表面均具单细胞T形毛,毛上疣突显著.毛基为单细胞型.草绣球(Cardiandra mollendorffii Li)叶下表皮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气孔类型为不规则型;叶上表皮细胞不规则,垂周壁浅波状,具针晶,单毛,具鞘状结构,表面光滑.毛基为多细胞型.二裂叶银梅草(Deinanthe bifida Maxim.)和银梅草(Deinanthe caerulea Stapf.)叶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气孔类型为不规则型;叶上表皮细胞形状与垂周壁式样同叶下表皮,且均具针晶.另外,在二裂叶银梅草叶上、下表面发现两种类型的毛:锥形毛和T形毛.结合三属的现有资料,通过比较分析,笔者初步认为: 三属性状高度重叠,关系甚密,银梅草属可能是黄山梅属和草绣球属的过渡类型;叶表皮特征观察结果不支持Takhtajan系统把黄山梅独立出来提升为亚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贵州毛莨科植物种类与分布补遗(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顺志 《贵州科学》1995,13(1):29-34
本文对贵州毛莨科植物31种变种1变型的产地进行了增补,其中金沙人字果Dichocarpum dalziellii var.jishaense D.Z.FuetS.Z.He为新变种,獐耳细辛属为新记录属,南川升麻、川鄂獐耳细辛、褐鞘毛莨为新记录种,类叶升麻属、升麻等为贵州植物志未记载的属、种和变种。  相似文献   

5.
发现内蒙古禾本科一新记录属--乱子草属。  相似文献   

6.
运用解剖学的手段对冰草属5种植物的叶片表皮结构和横切面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叶片远轴面的表皮结构对冰草属属下等级的分类具有一定的意义,其区别特征上要表现在长细胞的大小,细胞壁波纹状弯曲的程度、成对短细抱的数目、气孔带的数目、副卫细胞的形态、以及微毛和刺毛等表皮附属物的分布与形态特征上.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蒿草属植物繁殖系统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和总结了青藏高原蒿草属植物繁育系统的基本特点,并对其特别功能及其进化与适应意义进行了讨论。嵩草属植物具有两个显著的繁殖特点:发达的地下根茎营养繁殖系统和兼性的次级有性恢复系统。各类杂交、突变与染色体各种型式的变化在蒿草属植物中总是同营养繁殖同时存在的;发达的地下根茎营养繁殖系统不仅具有繁殖、传播扩散、占领新生态位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使高度适应性的类群或杂种复合类群保持高度纯系性和稳定性,使其优越的遗传基因组合型不至于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被破坏或丢失的优势。兼性的次级有性恢复系统使高度适应性和进化性的单纯群在次级遗传生态学过程中转变为有性可育,进一步加强了筛选和甑别适应与进化优秀基因的良性循环。蒿草属植物的繁殖系统蕴藏着极大的居群生态学、遗传生态学和环境适应机制,使蒿草属植物的进化潜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嵩草属植物具有的这种特殊繁育系统是在对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8.
首次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国产胶疮草属(Panzeria)2种17个供试材料的花粉形态.该属植物花粉形态相对一致,花粉粒长球形、近长球形、长圆球形或扁圆球形;大小为27.17μm×19.77μm;具三沟,沟膜上往往具颗粒;外壁具网状纹饰,极少为穿孔-网状纹饰.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我国耳草属植物的种类及地理分布和药用价值,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大量耳草属植物的标本进行鉴定、整理,同时参阅文献进行整理.结果:整理出分布于我国的69种耳草属植物(包括7个变种).结论:该属植物集中分布于广东、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可药用的有近20多种,产量大,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仲彬草属6个物种的核型与进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对仲彬草属中6个物种进行了核型分析,其核型属于1B或2B型,除K.batalinii外,染色体中均未发现随体.同时,根据Stebbins的核型进化理论和分支系统学的编序、赋值方法,对核型的4个重要性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仲彬草属6个种的进化水平.结果表明在这6个仲彬草物种中进化程度较低的是K.rigidula,其次为K.gobicola,而K.mutica,K.hirsuta,K.kokonorica和K.batalinii是较进化的.  相似文献   

11.
山东车轴草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德奎 《山东科学》2001,14(4):26-27,4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对山东车轴草属3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报道了花粉形态特征,探讨了花粉形态特征的分类意义。结果表明本属花粉粒大小和外壁雕纹可作为种间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内蒙古大青山采得嵩草属新值物,定为新种——大青山嵩草。本薪种与细叶嵩草K.filifolia(Turcz.)C.B.Clarke及贺兰山嵩草K.helanshanicae W.Z.Di etM.J.Zong相近。与前者不同在于:根状茎明显,秆较高而粗壮,叶较宽;花序含11—22枚小穗,小穗通常含花2—9朵;小坚累矩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与后者不同在于:小坚果矩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具喙;柱头2—3。  相似文献   

13.
增补报道了《河南植物志》中未记录的河南产茜草科植物1属、5种、5变种,其中1属(新耳草属Neanotis Lewis)2种(薄叶新耳草Neoatis hirsuta和水团花Adina pilulifera)为河南分布新记录,订正了6个分类群的学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青海湖周地区九种嵩草属植物表皮刮片和显微结构的研究,发现并论述了嵩蜡属植物对高山恶劣气候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系统地整理了内蒙古赖草属植物,现已知6种,1变种,其中有中国新纪录1种和1新变种,并运用同工酶技术证明6种植物的各自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鹅观草属披碱草属和冰草属禾草颖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扫描屯镜技术对鹅观草属、披碱草属以及冰草属植物的颖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三属植物果实的表面纹饰、顶端茸毛、脐以及宿存于颖果之上的鳞被的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本文资料支持将这三个属植物作为三个独立的属存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湖瓜草属分为两个亚属,即湖瓜草亚属和二柱湖瓜草亚属;新种坝王湖瓜草也在此报导。  相似文献   

18.
邓绍勇  原静 《江西科学》2012,30(5):601-602
报道了产自南昌的马钱科Loganiaceae尖帽草属Mitrasacme尖帽草Mitrasacme indica Wight,该种系江西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冰草属5个种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属内种间具有明显的酶谱差异,每个种都有其特征酶谱,从而支持了蒙古冰草和西伯利亚冰草为两个独立种的观点,并用聚类和排序的方法对冰草属的5个种酶谱的相似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染色体的数目,作者认为在冰草属中二倍体类群为原始类群,然后逐渐向四倍体和六倍体方向演化,演化是沿着两条不同的路线进行的,一条以蒙古冰草为基础,一条以二倍体的冰草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赖草属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报道了赖草属各种植物的优良特性及其优良基因用于改普通小麦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小麦-多枝赖草异附加系统选育的研究现状和远缘杂交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