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忠臣义士在中国古典悲剧中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态.忠义思想是造成悲剧审美价值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审美价值具有感人肺腑的悲剧效果.而忠义思想的形成与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从而形成了具有民族特征的悲剧特色.  相似文献   

2.
从中西文化所包含的悲剧精神入手,肯定了悲剧美的力量在于能促使人类从抗争中奋起,从而弘扬民族的强大力量,力图使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化背景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提出了酒、仙、梦、自然是使中国民族悲剧精神淡化、弱化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真正把人联系在一起的是他们的文化,因为文化的存在使人们具有了一种共同的意识、观念和标准,产生了价值认同感.而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便是民族诸特征中最稳定、最活跃的因素,它是维系、凝聚、形成及识别一个民族的本质力量和核心要素,是认同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在当代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可以通过增强民族认同感来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中国神话悲剧,是原始先民以其特有的幻想和想象方式,对中华民族发轫期的艺术记载。崇高的献身悲剧,以崇高的美德作为神话英雄的原动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追求悲剧,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和理论的自觉意识;宁死不屈的抗争悲剧,揭示了战败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生命转换的变形悲剧,导源于原始先民死而复生的物化观念。总之,神话悲剧中的原始意象积淀在民族群体意识的深层,对中国文化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丽珍 《科技信息》2007,4(6):127-129
依据西方悲剧理论,从结构模式上来看中国古典悲剧,因其有一个“光明的尾巴”而似乎冲淡了悲剧氛围。其实不然,这一“光明的尾巴”正是中国古典悲剧的特点所在。因其在创作主体、传统美学观念和观众审美心理等方面有着特殊的生成土壤,在结构形式上与西方悲剧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6.
统观田汉20世纪20年代的感伤悲剧创作,其艺术表现形态既不完全雷同于西方经典悲剧观念,也并未死板地恪守中国古典悲剧的艺术程式,而是根据其独特的审美情趣,选其所需,用其所爱,形成了独具田汉特色的悲剧表现形态,从而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新兴话剧界独树一帜.本文从悲剧角色、悲剧中突、悲剧氛围、悲剧语言四个方面对田汉悲剧创作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归纳和解读.  相似文献   

7.
与西方复仇剧以重点表现人相比 ,中国古典悲剧更注重表现情。大团圆结局反映的是中国人对于开明天子和清官的企盼 ,同时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哀而不伤 ,怨而不怒的传统审美心理的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悲剧的这一审美特性有明显的缺陷 ,然也有其传统文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统计了在国内发表的有关藏戏研究方面的期刊论文和博士、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藏戏研究论文数量、进展趋势及其作者、期刊分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状况等进行基于量化的分析研究,试图揭示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认为上世纪80年代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研究,不仅建立了藏戏发展体系及藏戏剧种和流派等研究,而且注重实际调查与理论研究的结合,并提出关于藏戏研究以及藏戏发展应创新思路,改革体制和机制,培养更多实践人才和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9.
曹禺、奥尼尔是20世纪上半叶成就巨大、卓有影响的剧作家.虽然他们所处的民族、文化背景迥异,然而其剧作悲剧观念却有许多相似之处.曹禺剧作受奥尼尔剧作影响颇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吴静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6):36-37,40
藏戏因地域和方言的不同,形成了多个剧种和流派。德格藏戏是川藏交界处德格地区的剧种,它诞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庞大的藏戏系统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独具魅力的表演艺术形式、鲜明的音乐特色使之极具研究和探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普遍适用性。他们认为: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悲剧的艺术真实必须尊重历史真实,但也应当允许和倡导合理的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运用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和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必须做到人物的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文艺创作必须"莎士比亚化";文艺创作应当努力做到"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与"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相融合,因为这正是戏剧的理想和未来。  相似文献   

12.
德萨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2):13-17,106
藏文信息资源是祖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一颗璀灿明珠。自古以来藏文就是藏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但是,目前西藏地区大多数藏文信息服务机构由于观念、体制、法律、技术、人才、设备、资金、服务等因素制约,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严重阻碍着藏文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藏文信息资源正面临着能否顺利跨入信息时代的严峻考验,鉴于这种状况,文章从社会学和理论图书馆学两个角度,对网络环境下西藏地区藏文信息资源共享可行性研究的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侗戏在情节上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即柔化冲突,它为侗戏中的悲剧故事赋予了更多的柔和因子。侗戏这种柔性之维的审美价值取向的根源主要在于侗族内部的萨神信仰和外部的农耕社会。对侗戏这一审美价值取向的根源溯源,有助于从美学的哲学高度认识侗族,对其和谐生活与自身民族先进文化的现代性构建具有现实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七年戏剧文学创作的总体格局是“话剧——戏曲二元结构”共生互补,话剧的突出特点是日益政治化和正剧化,戏曲则基本上是“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三并举”和悲剧、喜剧与正剧同步发展.如果说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主要是由话剧的诞生与发展来代表的,那么,在十七年,戏曲的“推陈出新”及其文学成就对于中国戏剧现代化的意义则在话剧之上.  相似文献   

15.
马长寿与藏彝民族走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藏彝走廊的概念及马长寿先生对这一走廊的民族研究概况。着重指出他对该走廊中羌、藏、彝等民族及其民系的历史、文化、宗教从事过大量而深入的田野考察和研究,撰写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专著和论文,扩大了学术视野。认为马先生是这条走廊民族研究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6.
[乖嗨咧]腔调音乐是云南壮剧的主要音乐之一,在它的传承和发展中,既有民间壮剧班社的不断创新,又有专业剧团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发展了不同板式的唱腔、融入了壮族民歌的音乐元素、创新了器乐曲牌。这些创新丰富了[乖嗨咧]腔调的音乐,凸显了[乖嗨咧]腔调的艺术特征,增强了云南壮剧音乐的少数民族色彩,和其他腔调一起共同形成了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云南壮剧,在祖国的戏曲百花园里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17.
诗体剧《阿塔兰塔在卡吕冬》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诗人A.C.史文朋的代表作,是英国诗歌史和世界文学史上一朵瑰丽的奇葩。分析剧中女主角阿尔泰娅的性格缺陷,研究该诗体剧的悲剧性,可得出结论:《阿塔兰塔在卡吕冬》是一个悲剧性作品,剧中阿尔泰娅的悲剧是由她性格中的致命弱点导致的。阿尔泰娅的悲剧自作品问世以来一直引起广大读者的巨大同情和恐惧。  相似文献   

18.
作为广义的悲剧来说,它蕴涵了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基础、哲学观念,造就了不同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文章分析和比较中西方悲剧意识、悲剧精神之大不同及其原因。认为中国悲剧意识内在于儒家的“入世”思想中,佛家和道家的“出世”思想消解了悲剧意识,导致了悲剧精神的缺乏。西方悲剧意识的哲学基础源于主客二分的柏拉图“理念说”,因此在与世界的抗争中表现出崇高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国家战略大后方的藏族聚居区为这场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特殊贡献,新闻传播也成为抗战的一“个方面军”。文章试图从“藏族聚居区与中国抗战”“和藏族聚居区的抗战与新闻传播”两个层面,解析抗战时期“边区(”藏民族聚居区)抗战情势和新闻传播状况,并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史上的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20.
《藏文白话报》作为蒙藏事务局主办的三种白话报之一,宣扬“五族共和”理念;以多种形式发布国家的大政方针及中央政府的对藏政策;关注涉藏机构的变革,及时传达涉藏信息。研究《藏文白话报》与中国西藏的关系,可以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民国时期西藏社会的变迁,也可为批驳“西藏独立”论提供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