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面贯彻新课改的形势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在课堂中实施“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就是要培养学生合作习惯,让学生学会合作与展示交流:合作前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要培养合作习惯,要让学生学会展示。在课堂中实施探究教学方式时,教师要设计好探究的问题,组织好探究程序,提供好探究资料,利用好探究资源;教师要关注探究过程,重视对学生评价:既要重视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的正确回答,也要评价学生错误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教与学是师生心灵的交流,成功的教学不仅仅是靠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作为一名教师,课堂上怎样艺术的启发学生、怎样提问学生、怎样管理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本论文主要从备课内容、课堂教学的设计、提问的艺术性、课堂气氛、教学引导、教育观念、知识巩固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对中学数学课堂效益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实现课堂效益的优化,教师就必须先解决好怎样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本文以数学课堂为出发点,从课堂的活动设计、师生的情感沟通、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与课堂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互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认知信息乃至情感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只是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中介者。而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语言活动,引起并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本文拟从教师课堂提问的角度探讨教师应该提问什么、怎么提问,以促进英语课堂的互动式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语言课堂中的一个逻辑过程。教师的提的问题和课堂模式具有逻辑艺术,与学生产生思维共振,教与学才能统一。通过对大学英语读、写、译课堂观摩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重视课堂提问的逻辑性,让学习者开动脑筋把注意力从学什么转移到怎样学和怎样思考的问题上,从而提高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怎样去创建一个轻松有趣、活波和谐的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让学生在寓教于乐、民主和谐的课堂中成长提高,促进学生智力思维情感的发展,是当前新课改下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营造课堂气氛的方式不一而足,我们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学习对象、学习环境等因素,灵活机智地采取适合有效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交流、合作;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自如天地.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因而普遍存在按照教科书照本宣科的现象,这种状况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使得不少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做什么,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就应该对新理念进行主动的构建,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来梳理整合教材内容,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没有交流的课堂是沉闷的、无效的,课堂教学也是合作的过程,没有合作的课堂是单调的,同时地理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知识,不断对地理知识内化的结果,而不是靠地理教师传授来获得的.因此地理教师要把课堂中的主要教学活动权交给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学生探究科学的思维空间才能得到释放,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激发.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显得非常重要,那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怎样开展课堂教学,怎样上思想品德课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关键,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想品德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将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从而搞好思品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数学交流是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同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而在数学交流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什么?应如何给自己定位.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与学生谈心,既是老师和学生实施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也是通过教化,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因此,与学生怎样谈心体现了班主任和所有德育工作者的基本功.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弘扬学生个性的今天,师生更需要沟通.通过沟通,求同存异,有利于增进师生互相理解,取得学生的支持和配合;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师生间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那么,教师应怎样与学生谈心呢? ……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明确告诉我们:教师已不再是滔滔不绝的讲授者,而应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已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活机器”,而应是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个性主体。因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需要的是交流、互动,并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田春雨 《科技资讯》2014,(5):74-74,76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成为孩子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也是课改积极提倡的。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角,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用新课标准要求自己,更新教学观念,顺应教改潮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第一,自主探索——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第二,合作探究——把课堂还给孩子。第三,拓宽空间促进学生多元探究。第四,巩固提升——把发展留给孩子。当然,"放手"并不是"放任自流",让学生牵着鼻子走。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具备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更高超的指挥艺术,更有效的调控能力。教师要牵线搭桥,拓宽学生的思维,唤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用探究式教学代替知识传授式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论文探讨了探究式教学操作程序,其核心是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验研究表明:与传统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在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探究教学的重心或出发点在于学生方面,把学习过程视为一个学习者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探究过程中的多元互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中是否让学生提问,如何引导学生提问,看起来是一个教学方法和技术,其实是一个教学观念问题。因为这已经涉及到教师重新确立自己的课堂地位和工作角度;涉及到教师开始退出课堂主角,而成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转换。所以,让学生能大胆地冲破迷信权威或固执己见的思想牢笼,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学术氛围,给学生一个民主、和谐、平等、对话的环境。唯其如此,才能放飞学生的思想,激励学生充满主动的探究热情。由此,我们提倡让学生提问走进阅读教学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于教师知识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于教师知识是什么? 教师知识的研究历史及其现状怎样?教师如何发展他们的知识等等问题仍须深入了解.本文主要是通过相关的资料,展示教师知识的概念及其研究的背景与现状,并就这些资料所显示的问题阐述了我们的理解和观点.  相似文献   

17.
马卫东 《科技信息》2011,(25):I0165-I0166
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成为终身体育锻炼者,体育课堂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学会自主学习,倡导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交流能力已成为未来社会每个人最重要的素养。学生在合作中讨论交流,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动作技能的掌握,这对学生知识技能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交际手段来与人交往和相处,这从社会维度发展学生的适应性。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研究者,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又该怎样来营造一种课堂学习氛围,让课堂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9.
柳丽阳 《科技信息》2007,(30):262-262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呢?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回归生活、充满人文关怀、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探索的课堂。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知识魅力、光芒四射呢?  相似文献   

20.
课堂是教师耕耘的土地,是学生成长的沃土,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知识,教师就要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