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光滑圆柱形试样,在应变控制下测定了两种热处理状态5CrNiMo钢的低周疲劳性能.试验发现,应变幅△ε_t/2在0.6~1.8×10~(-2)范围内,两种状态试验钢均表现为循环软化特性,软化效应主要集中在前几周;试验钢的应变-寿命曲线符合Manson-Coffin关系,且高温处理有较好的低周疲劳性能.TEM分析表明,循环软化与塑性变形的不均匀性有关;软化现象是由于循环变形中位错结构转变成低密度、低内应力的位错胞状组织,以及细小碳化物受性错往复剪切不断碎化而回溶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新型锅炉用耐热钢HCM2S钢和P91钢的高温低周疲劳性能.结果表明,HCM2S钢和P91钢均为循环软化材料.通过TEM分析发现:HCM2S钢的循环软化与富碳小岛中的马氏体板条回复、稳定位错胞的形成和M6C的生成有关,P91钢的循环软化则与位错密度降低、位错重新分布引起的强化作用减弱有关,而M23C6粗化只是P91钢初始软化后,其强度不断降低的一个原因.同时,还给出了HCM2S钢和P91钢的应变-寿命方程  相似文献   

3.
作者采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实验设备,研究了55SiMnVB钢在遗传强化处理过程中,中间软化回火对钢中显微组织、位错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形变强化效果在相变再结晶过程中的遗传,实际是位错结构与位错密度的遗传;中间软化回火,不仅降低了钢的硬度而便于加工,而且继承了高温形变所产生的位错结构并使其稳定,使高温形变亚结构能够遗传给次生马氏体,从而获得比常规热处理稍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4.
2Cr13不锈钢应变疲劳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Cr13马氏体不锈钢应变疲劳过程中发生了循环软化.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疲劳亚结构为位错胞状结构,但胞的特征受板条形貌、碳化物分布和循环应变幅的影响.应变幅恒定时,随循环周次的增加,微观亚结构的演变过程为:首先是可动螺型位错进行交叉滑移,将基体中的自由位错束集;然后与碳化物或板条界相连,形成壁较厚的位错胞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GH133合金的循环应力应变反应和低周疲劳性能,并作了位错结构和断口观察。通过对比拉压对称(R=-1)试验和恒定最大正应变(ε_(max)=C)试验,证明平均拉应力起降低寿命的作用。位错结构观察证明,循环使共格γ′质点的相界处产生应力场,最终导致位错的萌生并运动,位错运动又进一步增殖位错。位错运动方式是变化的,由成对切割γ′质点到单位错切割γ′质点和位错绕过γ′质点。滑移带位错结构最终可以出现饱和的梯状结构,与典型的驻留带位错结构相似。晶界和双晶界附近位错密度高,具有位错胞结构,同时可以出现沿晶界裂纹和沿双晶界裂纹。 在循环交变作用下,材料的破坏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主要过程,即在循环作用下产生的材料变形行为的变化,疲劳裂纹的形成和疲劳裂纹不断扩展,直到一定的临界大小而发生最终破坏,这三个过程是不同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的,宏观疲劳现象可以在此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说明。对于含有共格γ′沉淀相的低层错能奥氏体合金,许多研究[1—8]指出,其循环反应往往是先循环硬化再循环软化,并具有面排列位错结构。关于循环软化现象,一些作者认为[8],共格沉淀相在位错往复切割下碎化而导致回溶,产生软化,更多的作者相信[4],位错切割共格相导致有序强化作用减弱或消失,产生软化。关于循环硬  相似文献   

6.
通过恒应变控制的低循环疲劳试验,本文研究了船用945钢的低循环疲劳行为.得到了该钢的循环应力一应变曲线和应变一寿命关系,验证了该钢属于循环软化材料,具有典型的Masing特性.另外,还讨论了该钢的循环非弹性响应规律.  相似文献   

7.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12Cr1MoV珠光体耐热钢的位错组态和其他细节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12Cr1MoV正火后的高温回火和高温长时间加热过程中,12Cr1MoV中的相变位错首先发生部分回复,接着出现了位错胞结构,随后位错密度大大降低.最终,12Cr1MoV钢在高温时效后形成了低密度的线状位错组态,构成了比较稳定的位错网络.以上这些微结构变化伴随着材料力学性能的退化.  相似文献   

8.
对45钢锻热淬火终锻后空气预冷对奥氏体晶粒尺寸、马氏体形貌及精细结构以及工件淬硬层深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5钢锻件终锻温度超过900℃,奥氏体即可在锻造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完成动态再结晶。空气预冷会使完成动态再结晶的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但30S后长大速率大幅度减弱。空气预冷对马氏体板条中位错的密度及组态以及板条束和板条宽度影响不大。值得强调的是,适当预冷可使工件一定厚度的次表层在淬冷过程中的冷速增大,从而使淬硬层加深。有利于某些工件服役寿命的提高。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确认。预冷使淬火工件淬硬层深度增大的现象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55SiMnVB钢经遗传工艺(高温形变火淬-软化回火-二次淬火+中温回火)处理后,与常规热处理相比,抗拉强度提高20%,断面收缩率提高20~30%。经预应力喷丸后的单片疲劳寿命普遍接近一百万次,该钢具有明显的遗传强化效果。经初步探讨,认为经遗传工艺处理的55SiMnVB钢具有一定的遗传强化效果的原因是由于形变诱发碳化物析出,Ms点升高,板条马氏体增多并细化,形变诱发析出较为稳定的弥散分布的碳化物,对于形变造成的大量位错起钉扎作用形成较为稳定的位错网络。  相似文献   

10.
将30MnB5热成形钢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仪和拉伸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经200℃保温2 min回火后热成形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1774 MPa,总伸长率为8%,强塑积达14 GPa·%以上,该性能满足热成形后作为汽车结构件的使用要求;并且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力学性能呈非单调性变化.200℃低温回火后,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和ε碳化物,位错密度略有降低,析出的ε碳化物粒子呈针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内,长度方向大小为100 nm左右,并与位错发生钉扎作用.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马氏体发生回复和再结晶,板条边界逐渐模糊,并向等轴状铁素体转变,位错密度显著降低,ε碳化物逐渐向低能态的近球形渗碳体转变并粗化至200 nm左右,对位错的钉扎作用也随之减弱.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实验求出高强度37CrNi3MoVA钢的骨架曲线,给出了描述稳态迟滞回线的基本方程,方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文中还进行了循环应力—应变曲线(CSSC)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弹—塑性区循环应力—应变曲线低于单向拉伸曲线,材料产生了循环软化。扩展循环应力—应变曲线亦低于骨架曲线。  相似文献   

12.
自然指数函数展开式的多重分割法(八)——应用部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是广义双曲函数与广义三角函数在循环函数与循环幂级数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般3 正则连通图G的环边连通性和环连通性之间的关系,证明了G的环边连通度等于其环连通度。讨论了G的环连通度与环点连通度之间的关系,指出当G的顶点个数不少于其环连通度的6倍时,其环连通度等于其环点连通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45#钢在室温总应变控制下进行非比例加载时平均应变对循环特性的影响。在圆形路径的情况下,有0.4%拉平均应变,使等效应力幅值|σ|下降5%左右,而在0.4%扭平均应变时,几乎对|σ|的幅值没有影响。无论是有拉平均应变还是扭平均应变,均使得|σ|的“带宽”变窄。  相似文献   

15.
采用KBW自洽理论和以前提出的单晶硬化律,对铜多晶体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理论模拟,其范围包括高周疲劳阶段和低周疲劳阶段。结果与有关实验定量相符。理论模拟还证实了多晶体循环应力-应变曲线没有平台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发现,即使在横截面各处载荷条件完全相同的拉—拉疲劳试验中,金属表层疲劳损伤沿试样厚度方向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是由外向里逐渐发展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表面强化对于改善疲劳性能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反循环矩阵的逆矩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介绍求反循环矩阵逆矩阵的简便方法,然后给出几类特殊反循环矩阵的求逆公式。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复数域上对称r-循环阵(r=±1)特征值的统一形式,并给出了循环长度为k的k循环阵化为简单k循环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田素霞 《河南科学》2004,22(2):154-158
仅利用一些矩阵乘法和2阶循环矩阵的逆矩阵给出了二元(n,2)型二重循环矩阵逆矩阵的简便算法。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对称循环矩阵与次对称循环矩阵的概念,研究了它们的一些性质及相互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