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XD法制备了不同TiCp含量(重量百分数)的TiCp/LD7复合材料,测试了T4、T6两种状态下该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iCp/LD7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比强度、比别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均比LD7基体合金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原位生成TiC/Al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原位法(XD法)成功地制备了TiC/Al基复合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及显微镜研究了自生增强体TiC颗粒在α-Al基体中的浸润情况。结果表明:原位生成TiC/Al基复合材料中自生增强体TiC在基体中浸润良好,加入Mg后可使TiC颗粒溶入的数目增多,且使其弥散细小均布于α-Al基体中(TiC颗粒直径为(0.1~10.0)μm),晶界上无明显的偏聚。  相似文献   

3.
采用真空加压高温合成工艺制备了高颗粒含量的TiCp.2024复合材料。通过数据采集器记录了不同铝含量时自蔓延反应的时间-温度曲线;通过XRD分析了TiCp/2024复合材料的相组成;用SEM和TEM观察了TiCp/2024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微观结构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真空加压工艺可以获得颗粒细小圆整、分布均匀、致密的高颗粒含量TiCp/2024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基片温度对Cu-TiC复合薄膜的影响。Cu-TiC复合薄膜采用多靶磁控溅射仪制备。测定了薄膜的显微硬度及电阻率,并利用XRD,SEM,EDAX和TEM研究了薄膜结构。结果表明,随基片温度的提高,Cu-TiC复合薄膜中TiC含量增加,Cu和TiC的晶化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激光气相法制备TiO2超精细粉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脉冲红外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诱导反应体系TiCl4/O2合成了TiO2超精细粉末,采用IR、XRD、XPS、TEM等技术对粉体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TiO2超精细粉末粒径在140A左右,具有大小均匀,不团聚,粒径尺寸分布窄等优点,由该粉体催化CO氧化结果表明,对CO氧化反应具有较高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在势力学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元素粉末燃烧合成了复杂多相内生复合材料NiAl/Cr(Mo)-Tic,X-射线衍射结果证实,合成产物与势力学预报结果相符,根据热力学基本原理,考究了燃烧反应的绝热温度Tad和瞬时液相量r。发现,随着TiC含量的增加反应体系的Tad和r提高,TiC含量和瞬时液相量对产物致密度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这一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大大高于其他NiAl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PZT-PVDF热释电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仪,分别对热释电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相变进行了分析.采用电桥法和Byer-Roundy法分别测量了热释电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热释电系数,讨论了热刺激电流对热释电系数测量的影响,得到了100℃时热释电系数p为14nC/cm2℃、品质因数p/εr为0.25nC/cm2℃的热释电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用激光化学反应制备非晶态TiO2及其性质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TEA CO2中激光聚焦辐照TiCl4+O2体系,制得了非晶态TiO2粉末。对粉末作了XRD,XPS,TGA,DTA和TEM分析。并研究了制得非晶态TiO2的微观过程,讨论了它的一些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位接触反应法制备了TiC/ZA43复合材料,并对其在干摩擦和预先滴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摩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进而对材料的磨损机理作为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随着TiC质量分数的增大,TiC/ZA43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提高,ZA43合金的磨损机理是以严重的犁削和磨损为主,而TiC/ZA43复各材料的磨损机理则以轻微的犁削和氧化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NiO/γ-Al2O3,NiO/TiO2-Al2O3催化剂样品,用XRD,EXAFS等方法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分析.XRD相定量方法测得NiO在γ-Al2O3载体上的最大分散量为0.065gNiO/100m2Al2O3,而NiO在TiO2-Al2O3载体上的最大分散量为0.081gNiO/100m2TiO2Al2O3。EXAFS分析结果表明:TiO2的引入改变了NiO在载体表面上的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11.
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即XD法)制备了TiC颗粒增强2618复合材料,并用X-ray衍射分析技术、透射电镜及拉伸实验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可以制备TiC增强多元素合金2618为基体的复合材料;与普通熔铸法相比,逆向熔铸法可以缩短熔铸时间,减少TiC粒子损失,从而制得较为理想的复合材料;TiC粒子的加入可以提高2618合金的力学性能.图6,表1,参8.  相似文献   

12.
采用普通机械搅拌熔铸法和逆向熔铸法(先熔中间合金后加基体材料)对原位反应合成法(即XD法)制备TiC/2618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逆向熔铸法可增加中间合金的可熔性,有效减少了熔铸过程中TiC粒子的损失,制得较为理想的复合材料.图4,参4  相似文献   

13.
C—SiC—TiC—TiB2复合材料原位合成及热压烧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熟焦,碳纤维,B4C,SiC,Si,TiO2和TiC为原料,采用原位合成及热压技术研究了不同TiO2和TiC含量对多组份碳/陶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TiC/316L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和力学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烧结法制备出TiC颗粒增强316L不锈钢复合材料.通过对试样进行光学显微分析并测定其相对密度和拉伸性能,研究了增强相含量和模压压力对复合材料的致密化和拉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TiC颗粒有利于复合材料的烧结致密化;TiC颗粒的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的拉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当TiC的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10%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从543MPa提高到655MPa,而断裂应变却从0.325减至0.052;在较低的模压压力下,提高模压压力有利于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抗拉强度的增加;但过高的模压压力会使试样在烧结后残余封闭孔隙,降低复合材料的塑性性能和抗拉强度.当模压压力为500MPa时,可得到相对密度高、组织致密、增强相颗粒分布均匀、拉伸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5.
利用熔铸——原位反应和压铸成形技术制备了TiC/Al-9Si-1.4Cu-0.5Mg复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TiC/Al-9Si-1.4Cu-0.5Mg复合材料的室温极限拉伸强度为354MPa,比基体合金提高26%;260℃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拉伸强度为272MPa,比基体合金提高46%。复合材料的延伸率与Al-9Si-1.4Cu-0.5Mg合金相当。讨论了进一步提高熔铸——原位反应TiC/Al-9Si-1.4Cu-0.5Mg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Fe基与TiC直接反应制备FeTiCp复合材料的工艺及复合强化机制,初步优化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一定的TiCp含量有其对应的最佳烧结温度;而烧结保温时间对材料的性能无显著影响。淬火处理后能显著提高Fe基TiCp复合材料的硬度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固体润滑剂CaF2和BN对Al2O3/TiC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Al2O3/TiC/CaF2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比Al2O3/TiC/BN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好,XRD衍射结果和微观结构显示,Al2O3/TiC/BN材料中的BN与Al2O3反应生成AIN,产生大量裂纹,致使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都大幅下降,Al2O3/TiC/CaF2陶瓷材料中的CaF2在烧结过程中没发生化学反应;材料晶粒大小均匀,基体组织呈网状结构,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Fe3Al/TiC复合材料在高浓度SO2和SiO2细颗粒气流中的耐高温冲蚀磨损性能,并与Fe3Al基合金和钴基高温合金在同等实验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e3Al/Ti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冲蚀性优于2种对比材料。SEM分析显示:Fe3Al/TiC复合材料的冲蚀表面形貌以薄片屑形成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激光熔覆法制备TiC/Ti复合材料显微形貌的成因,对功率密度为21.2kW/cm^2、扫描速度15mm/s的CO2激光作用下的Ti-6A1—4V合金表面进行了Ti+TiC激光熔覆实验,并对其熔覆层温度波动进行了分析。采用XRD、SEM对Ti-4-TiC熔覆层进行表征,并测定熔覆层的显微维氏硬度。分析表明:用激光熔覆制备TiC/Ti复合材料时,熔覆层在数毫秒内熔化,并以约10^4℃/s速率初始冷却。熔覆层的维氏硬度高达10.8GPa,Ti填充杂乱的TiC枝晶间。熔覆层与基体具有良好的冶金结合,且热影响区厚度与经验计算值相近。  相似文献   

20.
激光表面合金化制备TiC/Ti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激光表面合金化技术在工业纯钛表面制备TiC/Ti复合涂层,并对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对TiC的合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由合金化层和热影响区组成.合金化层由TiC和α′-Ti构成,TiC的生长形貌包括树枝状、十字花瓣状、胞枝状以及针状,热影响区主要由α-′Ti构成.合金化层的平均显微硬度为HV 420.TiC的合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激光辐照时,固态C颗粒迅速扩散至激光熔池并被液态Ti包围;首先固-液结合界面处的Ti和C直接反应形成TiCx,随后液Ti扩散并穿过TiCx层与剩余的C进行反应,直至TiCx中C的浓度达到TiC中C的浓度,生成的TiC溶于液相中;快速凝固过程中,TiC从溶液中析出并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