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以实验室成功实验数据为依据,在工业生产中,用浓硫酸作为酸化剂对宁南霉素发酵液进行酸化处理实验,最佳反应条件为pH值在2.0~2.5间,酸化时间为60 min,与传统加热工艺生产的产品进行了比较.工业生产试车结果表明,酸化灭菌法不会影响宁南霉素的生物效价及产品稳定性,而且产品生产周期缩短,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生产成本也大幅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酸化法制备三氧化二砷,用浓硫酸(98%)和雌黄矿粉配制成一定料浆比的悬浮液,产物中As2O3的含量为99.94%,提取率可达到98.92%.最佳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5 h,料浆比小于1∶6,雌黄矿粉粒径小于0.080 mm.  相似文献   

3.
以齿孔酸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硫磺菌液体培养的培养基条件优化和硫磺菌菌丝体中齿孔酸含量检测方法研究.以葡萄糖、黄豆粉、KH2PO4、干木瓜为液体培养基成分,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确定培养基中上述各组分的最佳配比.用此条件进行硫磺菌液体培养15d后,收集硫磺菌菌丝体,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10%~100%,超纯水90%~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203nm;流速1.00mL/min,运行时间40min,以齿孔酸为对照测定硫磺菌菌丝体中齿孔酸含量.结果表明硫磺菌液的最佳配比为:葡萄糖15g/L、黄豆粉1.5g/L、KH2PO42.0g/L、木瓜煎液(相当于干木瓜)100g/L;硫磺菌菌丝体总干重为3.35g,其齿孔酸总含量为23.98mg.研究所建立的硫磺菌液体培养的培养基条件简单可行;硫磺菌菌丝体中齿孔酸检测方法稳定性、精密度、重复性良好,适用于硫磺菌中齿孔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温度、不同冷冻时间处理4种菇(泰芝,539平菇,丝绒紫菇,假蜜环菌)的菌丝体,经解冻、转管、培养后,测定生长活力,结果表明:在所用温度范围内,随冷冻处理温度的下降,菌丝体反而易转活萌发,且长势好、生长速度快;未经缓冲平衡处理的菌丝体比缓冲平衡的选转活萌发。说明冷冻温度越低、解冻速度越快,细胞受到的伤害越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膨润土和铝土矿制备4A分子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制膨润土与铝土矿为原料,采用硫酸酸化法制备4A分子筛,其影响因素主要是:(1)酸浓;(2)液固比;(3)酸化温度;(4)酸化时间。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其制备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浓50%,液固比3.0,酸化温度90℃,酸化时间为6 h;制备的优等4A分子筛的钙离子交换容量为311 mg/g,符合4A分子筛国家标准优等品要求。进一步对酸化白土进行碱处理的对照实验,得出进行碱处理是制备4A分子筛的关键。通过对4A分子筛制备的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实验,得出最佳的晶化时间为5h,最佳的晶化温度为90℃。对产品作X射线衍射分析,其衍射数据和标准的4A分子筛衍射数据相吻合,证明所得产品为4A分子筛。亦可以看出存在杂峰,说明制备的4A分子筛不纯,含有杂质。但所得产品主要性能指标优越,对生产廉价的4A分子筛产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绒白乳菇菌丝体为原料,采用水提法提取其多糖,比较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了水提法提取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提取时间5.0 h、提取温度70℃;此条件下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的得率可达1.195%.  相似文献   

7.
杜氏盐藻无菌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通过杜氏盐藻及藻液内优势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确定了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霉素和链霉素为该盐藻的除菌工具.采用联合加入的方法,即上述4种抗生素终浓度均为800μg/mL,相同浓度连续混合处理3次,每次处理间隔2d,再结合平板稀释分离法,获得无菌盐藻.带菌盐藻的生长稍快于无菌盐藻,但会较早出现老化现象;分别回加分离到带菌盐藻中的5种优势菌会促进无菌盐藻的生长.本实验为进一步的盐藻转基因以及藻菌关系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遗传背景下福堤霉素A的产生菌——小单孢菌40027菌株及整合了质粒pSET152菌株的抑菌作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跟踪不同时期小单孢菌40027菌株和Micromonospora sp. 40027::pSET152菌株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小单孢菌40027菌株抑菌活性比Micromonospora sp .40027::pSET152的抑菌活性强;小单孢菌40027菌株和Micromonospora sp. 40027::pSET152菌株分别在种子液制备第1 d及第2 d时菌种产素能力较大.小单孢菌40027菌株和Micromonospora sp. 40027::pSET152菌株在发酵液制备第4 d为最佳产素时间.分别采用超声波法和反复冻融法破碎菌丝体,结果表明超声波破碎法较为理想,为进一步研究小单孢菌胞内产素情况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城市落叶为原料,经试剂预处理后再用纤维素降解菌降解落叶,研究了酸处理、碱处理、常温浸泡及蒸汽爆破处理对城市落叶生物降解效果的影响.初步试验结果表明,HCl溶液预处理和蒸汽爆破相结合的方法效果最好.通过正交实验分析,蒸汽爆破时间对酶活和落叶降解率的影响大于HCl溶液浓度的影响.在HCl浓度为0.3mol/L,蒸汽爆破时间为20min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下,酶活达到27IU,落叶降解率达到33.61%.物理和化学的预处理技术与生物降解相结合,使落叶固废物再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并为葡萄糖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全玻蒸馏器酸化蒸馏-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硫化物,分别对显色剂、固定剂及样品保存时间、酸化剂、吸收液以及蒸馏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采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化物,200min内不受显色时间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固定后的样品于96 h内测定为佳;采用盐酸作为酸化剂的效果好于硫酸和磷酸;采用2%NaOH或5%乙酸锌-1.25%乙酸钠作为吸收液,不同浓度硫化物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5.7%~101.6%之间,无显著差异;最佳蒸馏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11.
固体硝酸酸压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酸化技术,借鉴水力压裂微胶囊延迟破胶技术,先将固体硝酸微胶囊化,再用水基液携带固体酸颗粒带入地层裂缝,在裂缝中释放出H+,对地层实现深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离子液体1-(3-磺酸基)丙基-3-甲基咪唑硫酸盐([PSmim][HSO4])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方法:合成离子液体1-(3-磺酸基)丙基-3-甲基咪唑硫酸盐,并作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离子液体与浓硫酸的催化合成TBC的活性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离子液体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催化效率高与浓硫酸,柠檬酸三丁酯平均收率在91.50%,浓硫酸催化TBC平均收率86%.离子液体[Psmim][HSO4]与柠檬酸三丁酯均以NMR表征.结论:酸性离子催化合成TBC具有清洁、重复利用、催化活性高及后处理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氧化铝赤泥酸浸提取镓的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拜耳法赤泥硫酸浸出镓的过程。硫酸浸出镓的溶液,用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再用盐酸溶解沉淀提取镓的过程。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浸出过程中温度、时间、液固比、浓度对镓浸出率的影响的主次顺序以及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单纯用盐酸浸出镓的浸出率高。镓的高浸出率是保证高的回收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油田酸化降压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低渗透油藏低孔、低渗的储层特征导致注水过程中注水压力上升较快、欠注严重的问题,开展了酸化降压增注的应用研究,并优选出了一种水井降压增注的酸液体系.首先根据地层特征对酸液的要求和岩心溶蚀实验选出有机缓速酸和盐酸作为主体液,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验优选了防水锁剂、黏土稳定剂、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等酸液添加剂及其体积分数,从而确定该酸液配方为"8%HCl+8%有机缓速酸+1%H3BF4+2%聚合醇+(1%~2%)缓蚀剂HSJ-1+(0.5%~1%)黏土稳定剂QJ-Ⅱ+2%EDTA".通过酸化流动模拟实验对该酸液体系进行了评价并与土酸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酸液体系具有很好的缓速性能,能够达到深部酸化的目的.矿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注水压力从16 MPa降到6.0~9.8 MPa,日注水量从2~8 m3达到40 m3.  相似文献   

15.
以N-甲基吗啉,氯磺酸为原料合成N-甲基-N-磺酸基吗啉盐酸盐的酸性离子液体,将其代替浓硫酸用于催化乙酸酐和水杨酸的酯化反应,合成阿司匹林。考察了原料配比、离子液体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阿司匹林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合成条件。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对阿司匹林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在水杨酸20mmol、乙酸酐40mmol、N-甲基-N-磺酸基吗啉盐酸盐离子液体3m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0min的条件下,阿司匹林产率可达77.12%。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高锰钴土矿中钴的浸提工艺,在酸性条件下,以SO2作还原剂,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得到最佳浸出工艺条件.最佳浸出工艺为:二氧化硫用量为200 mL/min,温度为60℃,液固比(L/S)为4∶1,浸出时间为4 h,浓硫酸溶液的体积比为:V(浓硫酸)∶V(水)=1∶200,该条件下钴的浸出率为:96.8%.  相似文献   

17.
气体水含量实验室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气或炼油生产中各种气体都携带有水分.这些水分对气体的安全生产、使用和输送都造成危害,因此,必须准确测量并严格控制这些气体中的水含量.介绍了实验室测定气体中水含量的常用方法,并分析了各自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室测定气体水含量的方法.新方法基于浓硫酸较强的吸水性,气体在通过两个盛有浓硫酸的吸收瓶时浓硫酸将其携带的水分全部吸收,两个吸收瓶质量增加之和即为气体中的水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当浓硫酸所吸收水分的累积量小于10%时,对测定结果不产生影响;在气体流量小于38L/h、温度从室温至70℃的条件下,新方法最大相对误差为0.8%,不同温度下的平均误差小于0.6%.该方法具有简单、方便、准确、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用废旧电路板酸浸-电沉积法回收金属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既保障环保又达到最佳铜回收效果的目的,以废旧电路板经过初步破碎分离,得到铜金属富集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双氧水浸出结合电沉积工艺回收物料中的铜。考察了铜浸出率与硫酸质量浓度、双氧水用量、浸出时间、液固比之间的关系,进行最佳金属浸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3.5 mol/L、浸出时间3 h、双氧水用量为20 mL、液固比10∶1条件下,铜金属浸出率最高可达到97.58%。电沉积尾液循环用以浸出铜,铜离子循环质量浓度不低于18 g/L,平均电流效率高于97.60%。在沉积温度40℃,阴极材料为T2紫铜,电流密度小于800 A/m2时,电流效率可以保持在97%以上。实验中铜回收率达到了97.58%。  相似文献   

19.
低温稀酸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低温稀酸法预处理玉米秸秆,利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硫酸浓度三个因素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以水解液中木糖浓度和葡萄糖浓度比值和预处理后的物料酶解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作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在固液质量比1:5时,硫酸浓度2 %,温度90 ℃,反应时间12 h为最佳处理条件,此时水解液中木糖浓度和葡萄糖比值为4.43,酶解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为2.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