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离子注入方法制备的Sm-FeM-N磁性合金薄膜,研究少量Co部分取代Fe对薄膜磁性能的影响,探索研究SmFeM-N磁性材料的新途径,实验发现Co^+注入使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明显增加,Sm-FeM-N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是Sm-Fe-N薄膜的1.6倍。经TEM分析,Co^+没有与Sm或Fe形成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在Al-SiO2系统中进行Al离子注入以改善Al膜质量和提高其与SiO2基底的结合力;注入能量为70keV,注入剂量分别为5×1015/cm2和5×1016/cm2Al离子.结果表明注入后膜基结合力提高了10倍以上,显微硬度也明显提高.然而,高剂量注入导致薄膜中拉应力的产生,降低了膜基结合力.Al离子注入还使薄膜晶粒细化,从而改善薄膜的韧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离子注入方法制备Sm-FeM-N磁性合金薄膜,研究少量Co部分取代Fe对薄膜磁性能的影响,探索研究Sm-FeM-N磁性材料的新途径.实验发现:Co+注入使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明显增加,Sm-FeCo-N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是Sm-Fe-N薄膜的1.6倍.经TEM分析,Co+没有与Sm或Fe形成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离子注入形成FeSi2埋层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MEVVA离子源将Fe离子注入到Si基体中会生成一层铁硅化物薄膜.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这层铁硅化物的显微结构及其在随后的升温退火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离子注入剂量为1×1017/cm2的未退火样品中,亚稳的γ-FeSi2相占大多数,同时有少量的由CsCl结构派生的缺陷相Fe1-XSi.在(100)取向的Si片上,这个硅化物层埋在硅基体中,形成了厚度为25nm左右的埋层(buriedlayer)结构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能量(〉15keV)、脉冲氮离子束增强沉积(IBED)Fe-N磁性薄膜。合成了含有α-Fe、α″-Fe16N2、γ'-Fe4N和ε-Fe2 ̄3N相的纳米多晶薄膜。Fe-N薄膜的磁性取决于膜层的相结构及微观形貌。纳米尺度的α″-Fe16N2和α-Fe相的混合物膜层的饱和磁性强度可达245emu/g。多元IBED Fe-Co-N合金薄膜与相同制备条件下合成的Fe-N薄膜相比,其相结构相似,但饱和  相似文献   

6.
制备高矫顽力Sm2Fe17Nx磁粉的氮化工艺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m2Fe17Nx是一种具有优异内禀磁性的永磁材料,但其对制备工艺参数相当敏感,不易稳定地制取高性能的Sm2Fe17Nx.因此,作者根据其特点,研究了氮化工艺参数与磁性能之间的关系,避免氮化过程中软磁相的产生和Sm2Fe17Nx的分解,以确立一种既经济又能稳定制取高性能Sm2Fe17Nx的氮化工艺  相似文献   

7.
Si^+和Ti^+注入H13钢注入层微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Si^+(100keV,5×10^17cm^-2)和Ti(100keV,3×10^17cm^-2)注入H13钢注入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后板条状马氏体完全消失,Si^+注入导致注入层晶粒细化,而Ti注入导致注入层非晶化。  相似文献   

8.
电子束蒸发a—Si1—xCrx薄膜的电导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电子束蒸发的掺过渡金属元素Cr的非晶硅基薄膜a-Si1-xCrx的变温电导特性。实验结果表明,X≤10at%的组分范围内,室温电导率由8.7×10^-6增大到7.2×10^-1Ω^-1,cm^-1,在290K到500K的范围内,薄膜的电导机制为载流子激发到导带扩展态的传导导电和EF附近的杂质定域态的载流子热激活的跳跃导电。Cr^3+离子在非晶薄膜中的存在形式,它对硅悬挂键的补偿以及掺Cr  相似文献   

9.
在超高真空条件下(10-7Pa)蒸发沉积Fe-Y和Fe-Dy成分调制多层膜。短周期(3~7nm)膜用于结构与热稳定性研究;长周期(20~50nm)膜用于离子束混合非晶化研究。Fe单层厚≥2.4nm时为体心立方(bcc)结构,无明显择优取向。Dy单层厚>2.4nm时为六角密集(hcp)结构,非晶沉积态经300℃加热开始晶化,600℃退火完全转变为bcc结构Fe和hcp结构Dy(hcp结构Y).200℃等温退火,磁化强度随时间而增加,温度越高增加速率越大。用90~120keV的Ar+在室温下进行长周期多层膜的离子束混合。在1×1017cm-2注量达到均匀混合,且导致非晶化,平均成分为Fe60Dy40的膜无残余晶态。离子束混合还导致磁性变化,饱和磁化强度随注量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工模具钢离子束混合改性层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M2钢表面TiN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这种涂层是通过真空沉 积Ti原子和注入N离子交替进行的离子束混合技术实现的。每次沉积Ti原 子厚度1000~4000A,注入N离子能量60和90keV,剂量2×1017~8×1017 N+/cm2.分析讨论了改性层的相组成及其强化机制。结果表明,在适宜工艺 下,改性层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优良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