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流的队列管理和队列调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队列调度和队列管理是集成业务中报文处理的2个关键过程,但是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队列调 度的性能提高上,对集成业务中队列管理的研究很少。从报文处理整体性能分析出发,在SPFQ调度机制分 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SPFQ调度的队列管理机制PRED。通过仿真分析,我们发现这样一种队列管 理8队列调度的组合PRED-SPFQ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报文处理过程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流的队列管理和队列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队列管理和队列调度是网络报文处理的两个重要步骤.针对传统的队列算法分离队列管理和队列调度的缺点,本文将这两种机制结合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WF~2Q+的新的队列管理算法(Newdrop).通过NS2仿真,实验结果表明,Newdrop-WF~2Q+组合算法能提高报文处理过程的公平性,同时减少了报文处理的平均时延.  相似文献   

3.
报文时延和报文队列长度是衡量通信网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本文针对RPR弹性分组环网中8种报文调度方法的报文时延和报文队列长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得出:在一定条件下,调度方法会严重影响网络的性能.为了保证等级A与等级B业务的可靠传输,调度方法3/3-1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多媒体新兴应用的不断涌现,网络规模日益复杂.为提高不同优先级多媒体业务的传输能力,保障业务的服务质量需求,结合软件定义网络技术,设计一种基于SDN的队列调度模型.同时,为了有效提高新型队列调度模型下数据的传输质量,避免产生网络拥塞,将复杂的网络抽象为M/M/1和M/D/1排队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SDN的排队论时延模型,分析了新模型下MLFQ分组调度算法并对不同分组调度算法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DN的多媒体流QoS队列调度机制在满足网络不同多媒体业务优先级要求的基础上,降低了数据传输时延和丢包率,增加了链路带宽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主动队列管理非线性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延时反馈系统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延时反馈的AQM策略,评估分析了该策略的稳定性和网络性能的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的拥塞控制策略对抑制网络拥塞有明显效果,能够显著提高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速路由交换机的高性能要求,提出了一种复杂度低、具有适用性的增强迭代最长队列优先调度算法(EILQF),对于队列占用率较高的端口,EILQF将其赋予较高的优先权以保证调度算法在均匀和非均匀业务模式下均达到较高的性能;为了防止某些输入队列发生饥饿,EILQF在输入和输出端分别引入一个列表,并将信元等待时间信息融入调度算法中,保证等待时间超过一定限额的信元获得服务,理论分析证明了EILQF的稳定性,详细的仿真实验及与现有调度算法的对比证明了提出的EILQF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电信业务支撑系统的企业应用集成平台运用的是MQ等技术,但现在MQ技术存在着池容量的限制和实时性问题,影响了电信业务的正常进展.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处理方案来解决这类问题,该方案是通过数据库优先级调度算法把MQ的队列下到海量的数据库中,在数据中进行模式的优先级排列和权重处理,从而解决了业务处理的延迟问题,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8.
用FGN模型驱动仿真方法,研究了自相似业务对带有输入、输出队列的交换机的丢包率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丢包率下,自相似业务需要的缓冲区长度要比传统排队论模型所需长度大多得;增加输出缓冲区长度可以极大地改善性能,但是,增加输入缓冲区长度并没有显著地提高性能,这是由于输入队列队首阻塞和到达业务的自相似性的联合效应所致。这些结果对下一代交换机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级反馈队列(MLFQ)调度算法在时间片大小选取上对系统性能的关键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进程执行时间的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算法结合动态时间量子思想,通过进程的执行时间动态确定队列以及时间片来完成调度.同时为了减少队列进程的切换次数,利用中位数的方法来决定时间片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相比,改进的算法不仅缩短了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也减少了进程切换次数,为操作系统领域处理机调度智能化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长期演进系统中,分组调度是有效地使用下行链路资源和保证服务质量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队列中数据业务分组到达的数量与队列中分组离开的数量,提出了一种基于队列中分组状态的优化最大权值时延优先(modified largest weighted delay first,M-LWDF)算法,所提出的方法综合考虑了分组时延距离最大时延的剩余量与其同一时刻不同用户的平均值的关系.结果表明,优化的调度方案在吞吐量和丢包率方面相对于最大权值时延优先调度算法均有10%以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文中研究在UMTS网络的AM模式(Acknowledged Mode)下实现基于优先级区分的调度及主动队列管理.提出了MP-SAQM(Multi-priorities Scheduling and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Algorithm)算法.算法将不同的QoS类别归入不同的优先级队列,根据MPADRR(Multi-priorities Average Deficit Round Robin)调度算法按照优先级高低进行调度,并对不同QoS类别设置均匀的队列缓冲区,保证了调度的公平性.同时使用差异化的RED(Random Early Drop)算法进行主动队列管理,对不同优先级队列执行不同的丢包策略.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一个中等规模局域网流量组成特征的分析,得出了流量组成、大小分布等特征;并根据实际采集的数据,通过NS模拟器模拟和分析路由器在实施区分服务前后不同队列调度算法下的性能表现,从而发现了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随机早期检测(RED:Random Early Detection)是IETF推荐的一种基于路由器有效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数据量很大的数据流会大量占用带宽,从而导致了各流量之间带宽分配的不公平性,甚至产生拥塞崩溃。对M ahajan提出的一种基于RED分组丢弃历史的AQM(Active Queue M anagem ent)算法RED-PD(RED w ith Preferential D ropp ing)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算法通过对被检测出的高带宽流的数据包采用提前丢弃的策略,实现带宽分配的公平性。通过仿真发现了RED-PD算法的自适应性,表明此算法有更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的PI(Proportional Integral)算法收敛速度慢等问题,基于瞬时到达速率提出了一种新的PI主动队列管理算法PICA(Proportional Integral Based on Cellular Automa-ton).首先,该算法结合瞬时队长和瞬时到达速率建立了丢包策略,并利用元胞自动机刻画了数据包的动态特性.同时,通过仿真实验,将该算法与传统的PI算法以及RPI(Rate basedProportional and Integral)算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PICA算法在有效传输数据包、时延和丢包率等方面的性能都较优.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平均负载的阈值控制AQM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AQM算法——基于平均负载的阈值控制算法TLED,并研究在低延时状况下的性能情况。使用指数加权平均(EWMA)方法计算网络的平均负载强度,根据平均负载对数据包进行随机丢弃,通过一种阈值控制算法,将缓存区队列长度与负载状况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吞吐量-队列延时的良好折中,并有效改善了原有的基于负载的控制算法对网络流量变化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种面向基于服务质量(Qo S)的多优先级消息队列调度算法的通用验证评估方法。从消息生成、时效性判断、发送策略评估和发送结果统计等方面建立了模型;并对某2.4 Kbps信道进行了系统仿真,统计得出了在该调度算法下的最优发送方案及消息丢包率。仿真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通用验证评估方法能够模拟调度算法所设计的消息发送规则和优先级翻转策略,并进一步以丢包率等Qo S参数为评价依据,证明对该队列调度算法验证评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现有网络的业务流测量结果表明,在多种通信业务中业务流量存在自相似特性。研究了服务时间为Pareto分布情况下具有自相似特性的M/P(areto)/1/K排队过程。通过将M/P(areto)/1/K过程拟合为M/PH/1/K过程,获得了呼叫损失概率、平均排队队长等排队性能的近似解析解。仿真结果表明,研究得到的结果具有很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RED(Random Early Detection)队列管理算法不能实现业务流之间带宽公平共享,提出了基于测量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MBAQM).这种算法采用基于测量和预测的方式估计不同业务流的输入速率,并根据队列大小计算出新到来包的丢弃概率,在维持较少的流状态情况下,通过队列的丢弃机制,实现了不同速率输入业务流之间的链路公平共享.通过对参数的调整还可以实现优先带宽分配机制.该文从理论上说明了该算法能够保证各业务流近似公平地共享输出链路带宽,同时给出相应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