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为分析北运河水系不同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分布特征,2015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北京地区相同的17个采样点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调查.方法基于香浓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划分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春季、夏季和秋季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9、20和21种,密度平均值为1.79×103、1.14×103和0.63×103 ind·m-2;香浓维纳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01、1.30和1.80;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36、0.32和0.55.全地区共划分出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5类,3个季节中滤食者和收集者密度均占绝对优势.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春季影响北运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氨氮和pH;夏季影响北运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氨氮;秋季影响北运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结论北运河水系水体受到了一定污染.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深圳湾福田红树林区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时空变化,在深圳湾福田红树林区3个取样站进行了夏、秋、冬3个季节的定量取样,共发现7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多毛类、寡毛类、双壳类、腹足类、桡足类和昆虫类,还有少许未定类群归为其他类.分析结果显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优势类群,它与桡足类的丰度比值高,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1 572±389)ind/(10cm2),平均生物量为(814±236)μg/(10cm2).单变量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取样站和季节的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类群数和丰度无显著差异;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物量、类群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显著的季节变化,但取样站之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深圳湾福田红树林区小型底栖动物优势类群呈现较高的丰度和较低的类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2013年5月、9月和10月,在秦皇岛东山浴场海滩对小型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对其平均丰度、各潮带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优势类群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695.26 ind/10 cm~2,5月份最低为428.58 ind/10 cm~2,9月份为504.99 ind/10 cm~2,10月份最高达到1 152.20 ind/10 cm~2;低潮带平均丰度为261.68 ind/10 cm~2,中潮带为318.54 ind/10 cm~2,高潮带为115.04 ind/10 cm~2;主要小型底栖动物类群为自由生活的海洋线虫、桡足类、多毛类、枝角类、涡虫类和端足类等,其中,海洋线虫为第一绝对优势类群,平均占93.01%,多毛类和涡虫类分别为第二、三优势类群,平均分别占3.28%和2.81%;小型底栖动物垂直分布由表层向底层呈减少的趋势。此外,海洋线虫与桡足类的丰度比为695.69,大于100,初步判断为有污染。  相似文献   

4.
沿潮沟级别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级生产力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估算大型底栖动物总体资源量及空间差异,在周年调查基础上,采用经验公式法对九段沙盐沼潮间带潮沟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发现四级潮沟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整体的生物量(13.35g·m-2·a-1)和次级生产力(12.48g·m-2·a-1)显著高于其他级别潮沟.次级生产力在潮沟级别间的差异因类群而不同:双壳类次级生产力在四级潮沟(10.29g·m-2·a-1)中最高;多毛类却相反,在四级潮沟中其次级生产力(0.64g·m-2·a-1)最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级生产力与截面面积显著正相关(F=14.94,P=0.008).结合各级别潮沟的面积,估算出九段沙岛屿整个盐沼潮间带潮沟系统中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量为1.74×107 g·a-1.  相似文献   

5.
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浙江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该海域潮间带调查采获的大型底栖动物标本26种,其中软体动物16种,节肢动物6种,脊索动物2种,腔肠动物与环节动物各1种.潮问带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生物量为279.22g/m2,总平均栖息密度为493 ind/m2.在各类群底栖动物中,平均生物量及密度都以软体动物居首位.岱山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分布范围分别在1.176~2.115、0.833~1.897和0.565~0.801,平均值分别为1.490±0.429、1.223±0.465和0.654±0.104.岱山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ABC曲线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中度的污染或者干扰.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厦门同安湾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于2014年在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5个取样站进行了4个季节小型底栖动物定量取样,共获取了9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底栖桡足类、寡毛类、多毛类、涡虫类、有孔虫类、介形类、双壳类、星虫类,还有少许未定类群.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优势类群,占总丰度的91.75%.下潭尾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为(441.3±61.0)ind/(10cm~2),平均生物量为(555.8±104.6)μg/(10cm~2).单变量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表明:不同季节之间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取样站之间小型底栖动物丰度无显著差异,生物量有显著差异.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类群均匀度指数(J′)、多样性指数(H′)和优势度指数(λ)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光滩取样站.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个体数与底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底盐呈显著负相关;夏、秋两季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数以及夏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均与底盐呈显著相关.上述结果完善了我国人工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物种和生境多样性资料库,为滨海湿地公园管理、滩涂生态修复和红树林湿地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依据2015年春(5月)、秋(10月)两季浙江舟山金塘岛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调查资料,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分布,并对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样本经鉴定共有8大类27种,其中春季有7大类21种,秋季有5大类10种。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6.27 ind/m~2和14.40 ind/m~2。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113 g/m~2和0.171 g/m~2。春季,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386和2.596。调查海域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为不倒翁虫、西格织纹螺、豆形胡桃蛤,优势度Y值分别为0.083、0.045、0.020;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为不倒翁虫、树蛰虫和豆形胡桃蛤,优势度分别为0.145、0.071和0.023。运用CANOCO 3.0软件进行运算分析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表明金塘岛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在春季主要受到叶绿素a、温度、盐度和金属汞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在秋季受盐度、深度和金属汞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启东长江口围填海工程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于2019年春季和夏季对围填海工程外侧水域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指数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9年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40种,其中围填海建造的围堤近侧和离岸20 km以外辐射的外侧海域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9种和29种;近侧海域和远侧海域的优势种分别为7种和10种,春、夏季共有优势种分别为伶鼬榧螺Oliva mustelina和异足索沙蚕Lumbrineris heteropoda,优势类群为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并且出现小型化、单一化趋势;近侧海域和远侧海域平均生物密度分别为15.36,19.64 ind./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28,3.80 g/m2;2019年近侧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较2011年有所下降,低于远侧海域;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盐度、水深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环境因子。围填海改变了海域的盐度、水深、沉积物等生境,加之围垦后人为频繁的扰动及陆源输入等综合因子的影响,导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均发生变动。  相似文献   

9.
海坛海峡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现状及次级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坛海峡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现状调查设置13个测站.依据<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7-1998),于2005年10月、2006年5月进行两个航次采样,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泥标本,经初步鉴定共有222种,其中多毛类121种,软体动物44种,甲壳动物33种,棘皮动物14种,鱼类1种,其他类群动物9种,包括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厦门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年平均栖息密度为1 237.5 ind/m2,年平均生物量(fm)为58.87 g/m2,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平均3.160,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3.479,Piellou均匀度指数0.711,群落特征表明海坛海峡潮下带底栖动物生态环境仍属正常状况.年平均去灰干质量10.60 g(AFDM)/m2,依据Brey(1990)的经验公式,次级生产力10.58 g(AFDM)/(m2·a),年平均P/B值为1.80.表明海坛海峡潮下带的优势种为个体小,生命周期短,繁殖力高,栖息密度大的种类,它们对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0.
于2010年1月28日在济南章丘浅井水稻田中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冬季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为770±351 ind·10·cm-2,平均生物量为692.3μgdwt·10·cm-2.共鉴定出6个小型底栖生物类群.按丰度,自由生活线虫为最优势类群,比例达94.9%;其他类群依次为桡足类、介类、缓步类、寡毛类、甲壳类,线虫分布在5~8 cm的比例为40.3%.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种类组成,以及为淡水底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春季采用样线法对贵州草海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调查,按照生境特征分为农田、蔬菜地、草甸、水域、树林5个鸟类群落,共记录到鸟类89种,隶属15目34科.其中,树林鸟类群落的密度(MD)最高(13.81只·hm-2),草甸鸟类群落的现存生物量(EB)最高(25 057 g·hm-2),水域生境中的物种数(47种)、...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样、组织分离、培养和鉴定,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内生真菌的种类组成、分布规律及其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内生真菌种类丰富,从茎、叶中共分离得到16种内生真菌.产孢真菌有12属15种,非产孢真菌1种.产孢真菌全部为半知菌.曲霉1(Aspergillus sp.1)、曲霉2(Aspergillus sp.2)、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大茎点霉(Macrophoma sp.)、弯孢霉菌(Curvularia sp.)在供试的各种组织均有分布,且分离率较高,是空心莲子草的优势内生真菌.内生真菌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总定殖率为81.5%,老茎组织定殖率最高,达90.9%.生境及组织类型对空心莲子草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定殖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对土壤水分的表型可塑性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水生、湿生、中生和旱生生境条件下外来入侵种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表型可塑性反应.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株长、茎节长度、总生物量积累在湿生和中生生境中最大;随土壤含水量减少,喜旱莲子草根冠比显著升高,分枝强度显著降低;土壤含水量与喜旱莲子草根系生物量投资呈显著负相关,茎、叶生物量投资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的最适宜水分生态位是湿生生境,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其不同表型结构有可能同时对环境选择作出反应,在种群生存与维持、生长、繁殖等功能方面实现种群个体各器官生物量投资的优化配置来适应多样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空心莲子草是广东的重要入侵植物之一,在广东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对广东的农业、水上交通、自然生态等产生较大的危害.文章对空心莲子草的历史阶段与特点进行研究可对其生长习性、入侵规律有更好的了解,有利于对其进行更好的防治与利用.空心莲子草在广东的入侵共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与逸生时期(1970-1979年),野生种群规模小、分散,对广东的地区的危害不大;第二阶段为建立种群与快速蔓延时期(1980-1999年),入侵范围的不断增加,危害较大,莲草直胸跳甲对防治空心莲子草产生了一定防控作用;第三阶段为大规模危害与开发利用时期(2000年至今),种群规模更大、危害的生境不断增加、危害范围进一步扩散,但防治技术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四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离子耗竭法研究了空心莲子草、风眼莲、碎米莎草、空心菜四种水生植物根系磷吸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四种水生植物对磷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和亲和力常数(Km)均存在显著差异。空心莲子草适宜处理含磷浓度较高的污水,碎米莎草适宜处理含磷浓度较低的污水。对于人工湿地除磷而言,选用碎米莎草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于2018年冬季,在广东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布设6个站点进行沉积物样品采集,研究该区域海洋线虫的丰度、生物量、优势属、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结构等.结果表明,高桥红树林湿地海洋线虫丰度变化范围为(69.68±35.22)~(123.03±22.19)ind/cm2,平均丰度为(96.37±23.24)ind/cm...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威宁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于2018年1月(冬)、2018年4月(春)、2018年7月(夏)及2018年10月(秋),在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根据空心莲子草入侵状态分别采集水体样品,测定pH值、总氮(TN)、氨氮(NH4+-N) 、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 )和叶绿素a(Chl.a)等水质指标,对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水体富营养化状态及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水质pH、TN、NH4+-N、TP、CODMn、Chl.a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TN、NH4+-N、TP、CODMn和Chl.a随水域变化从上游至下游呈降低趋势。TN、NH4+-N、TP、Chl.a随入侵程度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2)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水体综合营养指数随季节变化呈下降趋势,春季水质最差。随水域变化综合营养指数沿上游到下游呈降低趋势,上游水质最差。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水体总体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3)草海湿地空心莲子草入侵迹地属于磷限制型,通过限制磷元素的输入可有效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贝虾混养池底栖动物调查及有机污染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99年和2000年分别对一贝虾混养池的进水区,静水区和出水区的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得底栖动物15种,其中3种为优势种,栖息密度以多毛类占优势,采用综合生物污染指数评价水体质量显示该虾池水质有机污染严重,尤其是静水区,另外两年的结果显示2000年水质有污染加重的趋势,对于污染来源和预防及底栖动物结构改变的原因本文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广东河网地带的水生植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地区的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相当丰富。现已知有131种,隶属于81属,44科,其中挺水植物70种、沉水植物33种、浮水及浮叶植物28种。这些植物对外界环境各有不同的选择,现将它们分为:(一)流动河涌申的植物群落,包括:(1)密齿苦草+竹叶眼予菜+穗花狐尾藻群丛,(2)竹叶眼子菜+穗花狐尾藻群丛。(二)农田灌溉水渠植物群落,包括有:(1)喜旱莲子草+水蓑衣+田字萍群丛。(2)黑藻+水龙群丛。(3)野芋+菰群丛。(4)箭叶雨久花+喜旱莲子草群丛。(三)静水植物群落(低洼水(土朗)、人工湖、荒废池塘),包括有:(1)野荸荠+木贼状荸荠群丛。(2)金银莲花+竹叶眼子菜+密齿苦草群丛。(3)石龙尾+圆叶节节菜群丛。(四)珠江口海滩植物群落,包括有:(1)桐花树+秋茄树+木榄群丛。(2)老鼠簕+桐花树群丛。(3)短叶茳芏+菰群丛。生活在同一水体的各种植物,往往为争夺生活地盘和其他的生态因子而展开剧烈的竞争,不仅种间有竞争,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也有生存竞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三明市沙溪河水中的痕量铜,有助于监测河水污染情况。方法在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存在下,利用5-Br-PADAP{2-(5-bromo-2-pyridylazo)-5-diethylaminophenol}与Cu(Ⅱ)产生显色反应的性能,采用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铜。结果在pH=6.8的磷酸体系缓冲液中,Cu(Ⅱ)与5-Br-PADAP形成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556 nm,ε=3.204×10^5L·mol-1.cm-1,检测限为0.011 2μg.mL-1,铜含量在0~0.4μg.mL-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并探讨了影响浊点萃取的因素。结论该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具有低毒、高效、安全、简便等特点,直接用于水样中痕量铜的测定,共存离子的干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测定结果令人满意,6次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