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以芳香酸和氧化锌为原料,制备了5种含芳基锌皂,对产品进行了元素分析;以硬脂酸锌做对照物,测试了邻苯二甲酸锌、水杨酸锌、磺基水杨酸锌、对硝基苯甲酸锌、邻氨基苯甲酸锌对PVC的热稳定性能.通过热老化箱实验法、刚果红试纸法对含芳基锌皂及其互配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含芳基锌皂对PVC的热稳定性能一般,与硬脂酸钙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但能与锌形成螯合结构的含芳基锌皂对PVC的热稳定性能要优于硬脂酸锌.  相似文献   

2.
环保型二聚酸稀土PVC热稳定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复分解法制备了二聚酸镧,并通过红外光谱检测证明了其结构;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研究了二聚酸镧的热稳定作用及变色情况;并与其他热稳定剂二聚酸钙、二聚酸锌、硬脂酸镧、硬脂酸钙、硬脂酸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聚酸镧属于长期型热稳定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作用,且无毒环保.二聚酸镧与其他热稳定剂具有广泛的协同作用,二聚酸镧与硬脂酸锌并用可有效改善其抑制PVC初期着色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响应面法在聚氯乙烯(PVC)热稳定剂配方研究中的使用价值.依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设计了响应面分析中的3因素3水平分析表及热稳定实验方案.使用SA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钡之间相互作用对热稳定时间影响的响应面曲面图.分析图表可知,硬脂酸锌对热稳定时间产生了负作用,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钙之间及硬脂酸锌与硬脂酸钡之间产生了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新型氨基酸镁、钙、锌金属络合物(C10H20NCO3-,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及性能,并对络合物的物性进行元素分析,DSC,TG-DTA,XRD和FT-IR等表征.对镁、钙、锌的金属盐(C7H15CO2-,金属皂)进行了研究比较.当氨基酸钙络合物在甲醇或氯仿等溶液中,溶媒的挥发容易形成透明稳定的玻璃体.研究表明,金属络合物中钙络合物容易形成玻璃体,镁络合物加热处理后形成稳定的玻璃体,锌络合物不容易形成玻璃体,而容易形成结晶体.另外,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了金属络合物的表面,发现玻璃体透明无残渣物,形成较为致密的光滑表面物.玻璃化趋势的金属在氨基酸上的顺序为钙镁锌.镁、钙、锌的金属皂化合物不容易形成玻璃体.氨基酸金属络合物经过长程有序-无序化现象,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固态物.  相似文献   

5.
聚氧乙烯烷基酚醚羧甲基钠盐与Ca^2+和Mg^2+的相析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光率法考察了提纯的聚氧乙烯烷基酚醚羧甲基钠盐与Ca^2+和Mg^2+的相析作用。NPC(Na)-4的耐Ca^2+、Mg^2+能力比NPC(Na)-2要好,而且NPC(Na)-4与Ca^2+、Mg^2+生成的钙皂和镁皂在水中有较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6.
作者利用具有防锈活性的Ca2+、Mg2+、Zn2+阳离子和HPO32-、PO43-阴离子防锈作用的协同效应,合成了一系列复合无毒防锈颜料,测定了它们的组成、结构及技术指标.实验证明它们具有优良的防锈性能.  相似文献   

7.
用光电流作用谱,光电流-电热图和UV-Vis吸收光谱研究了CdS和RuL2(NCS)2(L-2,2-bipyriclyl-4-4;-dicarboxylic acid)复合敏化ZnO纳米晶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实验证实采用复合敏化比分别用CdS或Ru(Ⅱ)配合物单独敏化ZnO纳米晶电极效果好,通过复合敏化可防止导带上由光注入产生的电子的反向转移而避免了电子的损失。复合敏化电极使可见光区光吸收增加,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套管拉拔法制备双金属复合丝的工艺过程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由此制备的Cu 包Zn及Cu 包Zn - 0 .5wt% Al 复合丝的延时性能达到了国际IEC 标准, 特别是Cu 包Zn - Al 丝满足日本JIS标准, 完全可用做彩电延时保险材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旋转搅拌装置和GC-MS法研究了pH值对钙离子存在下树脂沉积的影响.发现pH值的降低会导致树脂的沉积,pH7.0是转折点.将这些树脂分离成结合树脂和游离树脂后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钙皂和游离树脂对沉积物的形成有共同的贡献,结合树脂在低pH值和高温下转变为游离树脂.酸性组分对钙皂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而脂肪酸皂在低pH值下更稳定.  相似文献   

10.
由共沉淀法合成了Zn/Al摩经为1,2,3,和6的Zn-Al水滑石。热重-差热结果显示其分解两个过程,分别对应180和220℃的吸热峰,经400℃焙烧,生成Zn-Al复合氧化物,XRD测定仅显示ZnO物相,表明组成成分均一。微量吸附量热结果表明Zn-Al复合经物的表面酸碱性介于γ-Al2O3和ZnO之间,碱性随着Zn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用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法(XRF)测定了A组学生(成绩优良者)和B组学生(成绩一般者)头发中Zn的含量,其结果表明,A组学生Zn的含量显著高于B组,这说明Zn元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一定影响.用同样的方法又测定了C组学生(男性学生)和D组学生(女性学生)头发中Ca的含量,结果表明,C组学生Ca的含量显著低于D组,这说明男性和女性对Ca的需求明显不同.以上结果与现代医学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在同一发样中同时测定含量相差很大的铜、铁、锌、钙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方法简便、快速 ,精密度和准确度高 ,已分析了大量实际样品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浓度的Zn2+、Ca2+和Zn2++Ca2+溶液处理大蒜鳞茎发现;Ca2+能抑制Zn2+的毒害,明显提高细胞分裂比率,促进根尖生长,降低异常细胞比率.基本趋势为根的长度和细胞分裂比率为Ca2+>Zn2++Ca2+>Zn2+,异常细胞比率为Ca2+>Zn2+>Ca2++Zn2+.  相似文献   

14.
液体Ca/Zn复合稳定剂在聚氯乙烯加工应用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Ca/Zn稳定剂与还氧大豆油、有机亚磷酸酯复配使用,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确定三者的最佳配比,测定了试样的各项性能,结果发现Ca/Zn稳定剂与还氧大豆油、有机亚磷酸菌等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大大推迟出现锌烧时间,试样的各项性能达到或超过聚氯乙烯行业标准。并对其协同效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钙的添加对铝合金热处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加钙的泡沫铝合金的固溶时效强化效果,研究了钙的添加对铝合金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钙加入到铝合金中,其铸态硬度有所降低;在铝合金中添加钙,会改变合金元素的存在形式,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相,该化合物相在加热时不溶于铝基体;随着钙的质量分数的增加,热处理后的硬度也逐渐降低,当钙的质量分数达到1.2%时,热处理前后的硬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奶粉中钙、铁、锌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硝酸-高氯酸消解奶粉样品,选用0.1mol.L-1盐酸溶解定容,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市售强化奶粉中的Ca、Fe、Zn元素的含量,分别为6848.6、141.52和33.21μg.g-1,RSD<2%,回收率为98.6%~105.9%。该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7.
锌在雄鸡体内的蓄积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元素锌对雄鸡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分别测定了雄鸡体内肝、肾、脾及睾丸中锌含量。探索了锌在雄鸡体内主要器官的蓄积状况,以及在这些器官中,锌对微量元素铜、钙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Zn^2+对蒜根的毒害及Ca^2+的解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100~400mg/L)的Zn(NO3)2和Zn(NO3)2+Ca(NO3)2溶液处理蒜鳞茎发现:高Zn^2+对蒜根有毒害作用,随浓度增大和处理时间延长,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而核异常细胞比率先升(100~300mg/L)后降(400mg/L),在Zn^2+中加入Ca^2+,能提高细胞有丝分裂指数,降低核异常细胞比率,变化总趋势与单Zn^2+类似,但核异常细胞比率一直上升。此结果表明适量的Ca^2+对Zn^2+的毒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老鹰茶和虫茶的6种生命元素分布状态和存在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贵州大娄山民族民间古茶种──老鹰菜及虫茶采用水、乙醇、乙醚和石油醚不同极性的溶媒分别进行提取;测定原料及其各系列提取物中常见无机元素Cu,Zn,Fe,Ca,Mg,Mn的含量和提出率.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olidification cooling rate 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n Mg–Zn–Ca alloy developed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 wedge shaped copper mould was used to obtain different solidification cooling rates. Electrochemical and immersion tests were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g–Zn–Ca alloy. It was found that increasing cooling rate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Mg–Zn–Ca alloy. The findings were explained in terms of solidification behaviour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change in solubility of the alloying elements, microstructural homogeneity and refinement and chemical homogeneity as well as the increased cooling r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