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猫星状病毒(Feline astrovirus,FAstV)、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猫肠道冠状病毒(Feline enteric coronavirus,FECoV)是临床上引起猫腹泻的重要病原,为建立一种能同时鉴别三种病原的分子检测方法,通过对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的条件进行优化筛选,...  相似文献   

2.
<正>真菌的分类是以有性阶段作为分类基础的,它包括鞭毛菌(Mastigomycotina)、接合菌(Zygomycotina)、子囊菌(Aseomyeotina)和担子菌(Basidiomycotina)。但在自然界还有一类真菌,它们的有性阶段从来没有发观或者很少发现,而经常地以无性孢子进行繁殖,人们把这类真菌统称为半知菌(Deuteromycotina;Fungi Imperfecti)。 半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种类多,已知有1825属,15000种(Ainsworth,1971),在数量上仅次于子囊菌,其中有许多寄生在植物及动物体上。有半数左右的植物病害是由半知菌所引起的。半知菌现在一般分为两个纲四个目:丝孢菌纲(Hyphomycetes)和腔孢菌纲(Coelomycetes);前者包括丛梗孢目(Moniliales)和无孢菌目(Mycelia Sterilia),后者包括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和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四川省成都等7市、县部分场(站)奶犊牛和牦犊牛腹泻病原调查及防制方法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仍为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从腹泻犊牛粪便样品中检出的侵袭性大肠杆菌、亚利桑那菌、臭鼻克雷伯氏菌、(?)内氏志贺氏菌、雷极普罗非登氏菌、司徒普罗非登氏菌、粘性沙雷氏菌、蜂窝哈夫尼亚菌、聚集肠杆菌、爱德华氏菌等10种肠道菌也是致犊牛腹泻的病原,过去未见报导。并发现异型构椽酸杆菌在某些奶牛场可引起犊牛腹泻的极高发病率。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复杂,而不良的饲养管理是最重要的致病诱因。因此采取搞好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工作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是防制犊牛腹泻的切实可行而又有效的措施,在自贡市马鞍山奶牛场试验,使该场犊牛成活率由66%(1986)提高到97.7%(1987)。  相似文献   

4.
腹泻是牛群中最常出现的疾病。病毒引起的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传染性腹泻,会给牧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研究发现,引起牛腹泻的病毒主要有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BEnV)等。此外,牛凸隆病毒(Bovine torovirus,BToV)、牛诺如病毒(Bovine norovirus,BNoV)、牛纽布病毒(Bovine nebovirus,BNebV)、牛星状病毒(Bovine astrovirus,BoAstV)及牛嵴病毒(Bovine kobuvirus/aichivirus B,BKoV)也可诱发牛腹泻。随着病原检测技术,尤其是分子检测技术的进步,许多检测方法如IEM、RT-PCR、ELISA和PAGE已用于病毒的检测和疾病诊断。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诊断技术进行概述,以期为牛腹泻的致病原因和检测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真菌病     
<正> 真菌病(Mycosis)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真菌在分类学上属于真菌界(Fungi),真菌门(Eumycota),是以吸收为主的从属营养方式,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虽然在构造上呈变形虫状,但其却以形成变形和类变形为特征。据研究,其中有200种与动物疾病有关。除粗球孢子菌(coccidiodes immitis)和皮肤真菌外,其它真菌皆是所谓的“机会感染菌(平时无害菌)”。在患有末期感染等疾病从而使抵抗力减弱的宿主,“机会感染菌”可成为其病因。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种全球流行的肺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引起肺炎的病原微生物是什么?开始说是衣原体,后来又说是禽流感;近来又发现了副黏病毒和冠状病毒……。许多人在询问:“找到引起疾病的元凶为什么要  相似文献   

7.
诺瓦克病毒及实验动物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NV)和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es,NLV)是一组世界范围内引起的急性无菌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NV是一组形态相似、核苷酸同源性较高、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8.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化合物,为了发现更高活性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9个结构新颖的N-取代苯基-5-三氟甲基-4-吡唑酰胺类化合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化合物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制活性。初步生物活性表明:在100μg/m L浓度下,部分目标化合物对测试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d对茄子黄萎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1.5%和65.8%,为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犊牛腹泻可造成肉牛饲养业的重大经济损失。虽然这种病在病原学上是由各种病原菌引起的复合性病症,但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EPEC)被证明是这种病的主要病原。由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本病,其特点是细菌在小肠粘膜表面聚集并产生肠毒素。细菌借助特异性菌毛聚集。发现 K_(88),K_(99)和987P 型抗原的菌毛是动物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的聚集因子。关于犊牛的肠道病原性大肠杆菌,K99抗原的存在与肠毒素产生特别是耐热肠毒素 a(STa)的产生存在着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水生动物双RNA病毒(Aquabirnavirus,ABV)隶属双RNA病毒科Birnaviridae,是一类可引起水生动物爆发传染性病毒病的病原,在世界范围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代表种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ABV的基因组包括两段分节的RNA,以负链RNA为模板进行病毒基因组复制,编码5种成熟的蛋白;本文结合ABV的功能基因、致病机理、诊断检测及免疫防治等近年研究的热点做一综述,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是引起主要发生在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类鼻疽的潜在病原。明确该疾病致病机理及其宿主与病原的互作将加强对该条件致病菌的发病机制的理解。本研究从影响细菌致病性的毒力因子和病原与宿主互作两个方面阐述类鼻疽伯克霍德尔菌的致病机理,为该菌的有效控制提供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一种新的党参根腐病害的发病症状、病原、致病性和优势病原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并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的病原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孢菌(Fusarium sonali)、三线镰孢菌(Fusarium tricinctum)和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其中尖孢镰孢菌为优势种。室内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4种镰孢菌均可引起党参根腐病害,其中尖孢镰孢菌的致病性最强。本研究为党参根腐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ThePreliminaryStudyonHHNBVinGrow-outPhaseWangJianping;ShenTuJikang(NingboFisheriesResearchInstitute,Ningbo315012)自1993年出现全国流行病对虾暴发性病毒病以来,我国的养虾业始终处于低谷。目前终于发现其病原是一种囊状无包涵体的DNA病毒,称之为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NBV)。该病毒的治疗仍无法解决。但我们可以用核酸探针点杂交法来检测对虾HHNBv的发展程度,摸索对虾暴发性病毒病的暴发时间,减少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本文也是我们今后对虾在分子生物学上开展研究的第一步。1材料与方法1.1样…  相似文献   

14.
白粉菌是一类高等植物的重要专性寄生病原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能引致多种植物发生白粉病,并为害多种经济植物,引起严重损失。2008年9月—2019年5月对凉山州木本植物上的白粉菌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共鉴定出6属50余种,报道其中常见且危害严重的8种:冷水花白粉菌Erysiphe pileae (Jacz.) Bunk ex Braun;猪殃殃新白粉菌Neoerysiphe galii (S. Blumer)U. Braun;锡金白粉菌 Erysiphe sikkimensis Chona, J. N. Kapoor & H. S. Gill;毛茛耧斗菜白粉菌 Erysiphe aquilegiae var.ranunculi (Crev) (Grev.) R.Y. Zheng & G.Q. Chen;本间白粉菌Erysiphe hommae (U. Braun) U. Braun & S. Takam. 2000;刺槐白粉菌 Microsphaera robiniae Tai;草野钩丝壳 Uncinula kusanoi Syd. & P. Syd;三孢半内生钩丝壳 Pleochaeta shiraiana (Henn.)Kimbr. & Korf。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作者在江浙沪一带曾多次从蕃茄上分离到引起蕃茄系统花叶、果实内部变褐的病毒病原,群众称此病害为蕃茄“乌心果”.该病流行广泛,危害亦很严重.1980~1981年,作者对该病原的生物学及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系这方面的研究结果.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刚竹秆褐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74年以来在南京、江苏省溧阳县及浙江省德清县陆续发现刚竹秆褐腐病。此病主要危害刚竹Phyllostachys viridis(Young)McCl.及槽里黄刚竹Ph.virdis f.houzeauana(McCl)C.D.Chu et C.S.chao.在竹秆的基部形成紫褐色至黑褐色条状病斑,很快引起整株枯死。对病原进行了多次的分离和接种证实病原为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人工接种  相似文献   

17.
<正> 轮状病毒(Rotavirus)是各种幼龄动物非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小鼠的流行性腹泻就是由于它所引起的。此外,人、绵羊、山羊、羚羊、幼驹、鹿、犊牛、兔、猴、猪、犬、鸡、火鸡,鸭等都有很多关于发生轮状病毒感染的报道。也曾在棕熊、豚鼠检测到特异性抗病毒抗体。小鼠轮状病毒在鼠群中感染很普遍,特别是在第一胎仔鼠中,且死亡率高,给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此病易与由其它病毒和细菌引起的腹泻相混淆。现就它的一些特性做一概述。一、形态、理化学特性及分类: 1947年Cheever等人第一次对小鼠流行性腹泻(EDIM)做了报道。电镜检查可以观察到两种形态的病毒颗粒:一种是有外衣壳的完整病毒粒子,直径为75—80nm,一般只有在用回肠做直接印片时才能观察到;另一种是缺乏外衣壳的不完整的病毒  相似文献   

18.
《广西科学》2005,12(1):49-49
细胞毒杀性T淋巴细胞(CTLs)是免疫系统的一种成分,它在免疫系统识别和杀死被艾滋病病毒(HIV)或猴免疫缺损病毒(SIV)感染的细胞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病毒通过变异让CTLs无法识别它们,从而得以逃脱免疫系统的探测。为了认识疫苗的有效性,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弄清这些发生变异的病毒是否具有持久性,以及它们如何具有持久性。在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名为“病毒逃脱变异”的变异病毒能够感染其它猴子,而且因为CTLs所施加的免疫压力,这些变异病毒在被感染宿主体内具有持久性。  相似文献   

19.
前言弧菌(Bdellovibrio)是寄生于植物病原细菌或一般土壤细菌体内引起溶菌的细菌。1962年首先在德国发现,被称为吞食细菌的细菌。此后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分离和研究。明确了这种细菌不仅能在别的细菌上寄生,而且也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在生理、生态、寄主——寄生者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最近还对这种细菌的遗传物质 DNA 作了分析,对它的均一性等作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其分类学位置。  相似文献   

20.
晓兰 《广东科技》2003,(7):21-22
长期的疾病困扰,迫使人们开始思考疾病的来源。通过对流行病致病细菌和病毒的分子研究,分子生物学家指出传染病病原及与其有“亲缘关系”的细菌和病毒,居然是在家畜和宠物中流行!中国古代也认为病与动物有很密切的关系,如认为肺结核是“痨虫”引起,疥是疥虫引起的等等。 据统计,人与动物共患的疾病常见的有几十种,人类有1/3的传染病是与动物的共患疾病。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竟然由于疾病又找到一个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