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门树廷  佟强 《长春大学学报》2004,14(4):57-58,66
对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进行比较,论述了网络教育的优势及特点,阐明了网络课程的重要性、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并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为例进行教学设计、结构设计、页面设计,指出教学设计和页面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戴明礼 《甘肃科技》2014,(4):61-62,25,55
网络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的效果分析,了解网络学习者以及远程教育体系对网络课程的需求。网络课程因为融合了教育、教学、技术、网络文化等因素使得网络课程评价比传统课程评价显得更加复杂。首先阐述了网络课程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网络教育现状提出了关于网络课程评价的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文化的特点,对网络教育文化和传统教育文化进行了比较,依据网络教育文化和传统教育文化固有的特点,提出两种文化的结合才是未来教育新文化必然出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网络课程自身特点和网络教育规律,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包括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开放式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化教学目标设计和全方位教学策略设计等四个方面。这些讨论突出了网络教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孙杰 《科技信息》2009,(15):140-140,12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网络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充分发挥网上学习的优势,设计开发出适合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成了网络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奇 《甘肃科技》2009,25(16):154-155,176
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开发实用、高质量网络课程就成了网络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结合网络课程的现状探讨了网络课程的概念,对网络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网络课程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网络教育蓬勃发展.网络课程的开设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趋势.开发适用于网络教育的高质量的课程已成为网络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对我国网络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状提出了一些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发展,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注重课程教育的研究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趋势下,开发使用于网络的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成了网络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本课题在分析了网络课程的教学优势后,探讨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应把握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的实践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正在风靡全社会。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网络课程作为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手段成为了开展远程教育和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目前全国已经有很多所高校都投入大量精力展开了对网络课程的研究及开发,网络教育无疑己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无论教学手段和方式怎么改变,教学质量依然是评价教学成果的唯一指标,所以如何对网络课程进行比较全面评价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资源中的核心部分,设计和开发优质的网络课程是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课题.本文以《网络教育应用》网络课程为实例,详细地探讨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是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线课程是美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生力军。为了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美国相关教育研究机构和各高等院校非常重视对在线课程的评价,并通过建立评价机制,关注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使评价成为教育发展的风向标,通过评价保证在线教育的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审视美国在线课程的发展现状,分析在线课程的评价原则,从而反思我国高校网络课程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现代远程教育中网络多媒体课程的设计方法,并对网络多媒体课程设计中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等关键环节给出了详细的描述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如何通过有效的数据挖掘对互联网教育平台中的课程主题进行挖掘、聚类是当前互联网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实验基于文本信息对某互联网教育平台的1 472门课程体系的主题分布及类别进行了分析。采集了某平台1 472门课程的描述信息,进而通过自建词典和停用词库对文本进行切词分词,并通过TF-IDF对词频权重进行处理。利用LDA主题模型对课程的主题分布进行识别,发现了230个主题,并得到了每门课程在这230个主题下的文档–主题分布以及主题–词分布。进一步基于分布相似性函数对课程进行层次聚类,发现基于不同抽象层次主题的课程相互关联。最后将16个主题信息进行了可视化,这些主题分别从内容和数量两个角度反映出了课程的主题特征以及课程的聚合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利用网络教育来辅助课堂教学得到广泛应用。基于现代信息网络平台下,通过对实验室文化内涵的研究,结合目前高职高专网络课程建设经验,来构建线上实验室文化。在线下的实体实验室文化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下,线上实验室文化是目前实体高职实验室文化的一种补充和另一种展现方式,文中重点介绍线上高职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其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课程建设在高校课程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针对辽东学院教师和学生使用网络课程的情况进行调查,从教师、学生和管理部门等多个层面,探索网络课程建设在网站推广、资源建设、学习互动、后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期望对新建本科院校网络课程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各种在线拍卖形式都是非实时性的,存在很多不足.而且它们都以拍卖者为中心,拍卖者与竞买者之间形成星型的信息交流模式,实际上仅仅是传统拍卖方式的电子化,未能充分发挥因特网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实时在线拍卖模式,使在线拍卖转变为拍卖者与竞买者对等,两者之间形成网状的信息交流模式.分析了实时在线拍卖的特点.阐述了Multicast技术在实时在线拍卖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借助智能Agent技术来减轻竞买者和拍卖者的负担.最后通过实验系统,对实时在线拍卖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the World Wide Web is now accessible almost everywhere, on - line instruction is not catching on so rapidly. In large part this is because courses must be assembled manually and cannot be adapted easily to individual student needs.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w\v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adaptive learning is necessary and possible for online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adaptive program is described and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adaptive learning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下一代制造系统网上质量教育与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基于 Internet/ Intranet技术的网上质量教育与培训系统的总体结构,分析了质量教育与培训的课程内容设置以及教学系统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教育对教学的广泛影响,开发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已成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浙江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际金融实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课堂教学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带动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提升等效果。着眼未来发展,混合式教学改革还需从完善线上线下整体教学设计、完善教师建设应用在线课程的激励机制、完善在线课程建设应用的考核机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顶层设计避免多平台重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优化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生命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的关键.2012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闯入人们的视野,并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等优势成为众多学习者追捧的对象,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深刻的启示.开设多元的课堂组织形式,确定新的课程标准,拓宽教学的深度与宽度等是湖南科技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MOOC大环境下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