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当建筑物沉降或沉降差过大,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时,有时在进行地基加固后尚需进行纠偏和顶升。采用加载纠偏技术、基础底地基中掏土纠偏、基础侧地基中掏土纠偏,并确定顶升频率和顶升量,并在纠偏过程中进行监测,达到纠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Midas/GTS在边坡稳定性与地基沉降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边坡稳定性与地基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案、桩位布置及其他相关资料,基于Midas/GTS软件建立了某人工地基沉降和稳定性分析的二维施工过程模型.模拟并分析了三种不同施工工况条件下地基沉降的差别,同时对土层的位移场、应力场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地基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分析表明:处理后的地基沉降量比较均匀,土层水平位移较小;地基的位移和应力以及桩基的位移均符合相关要求,土坡稳定性安全系数高.因此,该人工地基是安全可靠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为了增强该场地的安全性,可以采取开挖减压沟等工程措施.本文可以为类似地质条件的地基设计和施工过程控制提供理论参考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注浆法施工产生的附加沉降在某一多层建筑物加固纠偏中应用的实例,得出注浆加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同时,通过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利用施工期间产生的附加沉降,还可以减少建筑物的沉降差,达到加固纠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现有的计算理论很难对此作出全面、正确的解释.采用工程软件FLAC-2D对北京地区桩-锚支护形式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建筑物沉降问题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锚杆层数、开挖深度等因素对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影响的一些规律:当建筑物与基坑的距离小于1.5H时,建筑物的沉降量受锚杆层数的影响较大,并随锚杆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当建筑物与基坑的距离大于1.5H时,建筑物的沉降量受锚杆层数的影响不大.建筑物的沉降量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基坑开挖深度小于临界开挖深度时,建筑物沉降位移的变化率比较小,当基坑开挖深度大于临界开挖深度时,建筑物沉降位移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地基土层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压密现象,产生沉降。过大的沉降会影响建筑物或土工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进而影响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本文采用了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某道路工程实例进行了预应力管桩增强前后软土地基上路面结构沉降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管桩可以大幅减少道路路面结构沉降。  相似文献   

6.
以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某一实际工程为依托,针对雨水花园中雨水入渗对邻近建筑物地基的影响问题展开研究。根据工程资料,在Geo Studio软件中完成数值模拟建模;对不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别得到各工况下雨水入渗对邻近建筑地基的渗流场、应力场、位移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渗流持时、海绵设施底部压力水头的增加,渗流影响范围增大,但其变化率逐渐减小;渗流影响下土体应力发生改变,基础下部土体表现出更强的"塑性",但总的分布趋势变化不大;建筑地基完成初始沉降后,渗流影响下其主固结沉降(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相对无渗流时较小;且渗流持时越长,二者的沉降差越大。研究可为海绵城市建设中须考虑渗流影响的诸多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清泉  吴彦章  刘飞 《甘肃科技》2015,31(3):111-115
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原因或者使用过程中地基的浸水,可能造成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倾斜。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采用"地基加固与钻孔取土纠倾"的综合纠倾方法,在建筑物沉降量较少一侧采用钻孔取土迫降纠倾,在沉降量较大一侧进行地基加固止倾,可以恢复大楼的正常使用功能。不同的加固措施加固效果不同,对比两项工程地质条件相似的建筑物纠倾加固工程,采用锚杆静压桩加固的建筑物加固止倾侧最大沉降量仅16.11mm,采用灰土桩加固的建筑物止倾侧最大沉降量高达到53.72mm。锚杆静压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钻孔取土纠倾加固工程中的加固效果良好,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采用相似准则物理模拟方法建立了一个微群桩复合地基模型,借助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对该模型沉降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找出了位移场和应力场的一些基本规律,表明微桩对加固地基减少沉降起了显著作用;在静力分析基础上,利用Marc程序对天然地基和微群桩复合地基进行地震动力时程分析,得出桩的加入有利于地基抗震等规律,为微群桩复合地基工程设计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某近距离双线隧道穿越沿线砖混结构建筑物引起墙体开裂的原因,基于工程实际,选取一幢3层毛石基础砖混结构的典型建筑,对双线暗挖隧道引起的建筑物局部倾斜进行了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并在隧道施工完成后对建筑物进行了检测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出的局部倾斜为0.002 13~0.002 33,理论计算得出的局部倾斜为0.002 05~0.002 14,两者均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制;建筑物墙体最大裂缝宽度为1.23 mm;部分测点的顶点位移值已超出结构侧向位移限值,倾斜方向具有倾向隧道一侧的明显一致性;观测最大日均沉降速率为0.06 mm/d,大于稳定限值0.04 mm/d。近距离双线隧道下穿引起的建筑物局部倾斜和顶点位移超限是造成沿线建筑物沉降开裂的诱因。  相似文献   

10.
运用FLAC软件对杭州开发区某办公楼复合地基沉降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工程实际对FLAC模拟结果进行了位移矢量和沉降分析,并将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沉降值进行对比. 在对数值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CFG桩复合地基沉降的主要因素. 分析发现桩土相互作用、桩的设置、载荷时间关系和土层应力分布对复合地基沉降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舟山市定海某住宅楼收偏加固为实例,阐述了错杆静压桩基础托换加固技术和截桩纠偏结合基底掏土纠偏技术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基础沉降不均匀房屋的综合治理,在居民不搬迁的情况下,把住宅楼倾斜扶正、使住宅楼的基础得到加固,达到了加固基础和纠偏房屋的目的。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对舟山地区以后的房屋纠偏加固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隧道盾构施工为工程背景,将隧道盾构施工过程简化为4个典型阶段.采用岩土工程数值分析软件,侧重于隧道衬砌完成后短期内软土不排水的状态,通过应力释放系数法与注浆等代层变刚度法相结合,实现盾构施工的二维动态仿真模拟,分析盾构施工对临近桩基的轴力、剪力、弯矩和位移的影响.该简化较真实地反映隧道盾构施工的实际情况,并可以得到比较真实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作为复合地基的重要组成部分,褥垫层影响着路堤下复合地基的桩、土承载力的发挥,所以有必要对其承载与变形特性进行研究。根据极限分析下限法,在满足应力边界条件和摩尔一库伦屈服条件下,通过构建应力场、应力叠加计算等步骤,分别推导出褥垫层在厚度无穷大和厚度较小时的极限承载力下限解,以及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通过对算例进行分析,揭示了褥垫层存在压密和塑性流动两个受力变形阶段;桩土应力比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褥垫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等规律;以及桩土应力比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盾构法施工以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得到推广使用。而盾构掘进过程中近距离下穿(侧穿)建筑物时会引起其周围土层应力、应变、位移等性质的改变,对既有建构筑物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建(构)筑物受土体应力变化影响比较敏感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破坏,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本文根据某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地质情况,利用MADIS模拟盾构掘进过程,分析盾构掘进过程中土层的应力和位移变化对车站站房桩基础及盾构管片的应力变化的影响,总结盾构掘进过程中站房桩基础及不同工况下盾构管片的应力变化规律,以便采取相关措施减少盾构掘进过程对既有建(构)筑物基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由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高层建筑软弱地基的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的上部结构刚度、长桩长度、长桩置换率、短桩置换率对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平均沉降、差异沉降、桩土应力比、桩土荷载分担比所产生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上部结构刚度的变化对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是有限的;长桩长度在控制平均沉降,改变地基承载力和改善桩顶应力集中方面影响显著;长桩置换率存在一定的合理取值范围;短桩置换率的变化对桩土应力变形影响不大。分析结果能为长短桩复合地基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确定性参数对行星架静强度的影响,取行星架强度最薄弱的部位—前轴承支座挖根(清根处)为研究对象,采用参数方差分析法从不确定性参数中挑选显著参数,并利用D最优抽样法选取样本点组合,计算精细有限元模型清根处应力响应值,继而基于最小二乘估计建立多项式回归响应面模型。基于快速响应面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显著性参数过盈量、铸造圆角和腹板公差对清根处第一主应力的影响,并从可靠度角度对清根处静强度进行评估。研究发现过盈量和前后腹板偏差的离散性对清根处静强度影响明显,同时行星架可靠度达到99.3%,表明在考虑了GL和IEC安全系数后,行星架可靠度仍然非常高。  相似文献   

17.
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深圳市桃源村住宅区弱土层施工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地基的施工方法 ,提出了强夯置换法是处理软土地基基础施工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新苔井山隧道右线明挖段近接小区高层建筑(构)为背景,通过FLAC3D模拟明挖隧道近接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主要对围护结构、地表沉降、建筑沉降、基坑底部隆起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将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围护结构的变形属于复合型变形,最大水平位移为23.32 mm;(2)地表沉降为动态变化过程,无建筑侧沉降变形形式符合正态函数;(3)建筑距离基坑距离越小,沉降值越大,反之越小,最大沉降值为5.39 mm;(4)底板的施作对于基坑隆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整体变形表现为M形,周边土体的整体变形趋势都是向应力缺失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某工程实际的层状地基为例,用静力法、经验法和桩基有限元法分别研究了在不同桩长、桩径和桩径比情况下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当桩长L<60m时,三种方法的计算值偏差较大;当桩长L>60m时,三者的计算值偏差较小,可用静力法和经验法代替繁琐的有限元法来计算桩的极限荷载,同时也能保证桩基的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SU-8光刻胶超声时效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时效技术减小聚合物SU-8光刻胶的内应力,讨论了其机理.以基片曲率法为基础,建立了轮廓法测量SU-8胶层内应力的计算模型.实验研究了超声时效技术在减小聚合物SU-8胶层内应力方面的作用.对比分析了超声时效实验前、后SU-8胶层的内应力值.实验结果显示,在超声时效10min时,聚合物SU-8胶内应力减小2MPa,消除率约为23.17%.这表明,在合适的实验参数下利用超声时效技术可以有效减小聚合物SU-8胶内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