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设计与案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生态足迹是从生态学科角度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阐述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模型 ,设计了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通过对城市物质和能源消费的分析 ,按照耕地、牧地、林地、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等土地类型以及食物、住宅、交通、商品、服务和废物等消费类型进行核算 ,建立了生态足迹计算矩阵 ,并同城市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选取了广州、宁波、苏州和扬州 4个城市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 :案例城市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 ,其人均生态赤字达 2 hm2以上 ;生态足迹分析有助于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 ,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人均能源足迹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得到了辽宁省1999~2008年间人均能源足迹由1.753 hm2增大到3.107 hm2,同期内人均生态足迹由2.847 hm2增大到4.729 hm2.约60%以上的生态影响是由能源消费造成的,并且能源消费造成的生态压力逐步增大.建立并运用人均能源足迹分解模型对辽宁省能源足迹计算结果进行了实证分...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方法作为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国家、地区、城市、旅游业甚至是家庭消费等各个层面.该方法可定量地判断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之内,为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生态足迹的方法对福州市2007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8314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4346 hm2,生态赤字为1.3968 hm2,其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4.2倍.六大土地类型中,耕地、草地、水域和化石燃料均为生态赤字,只有林地和建筑用地是生态盈余.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福州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和未来生态足迹规划的建议,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新思想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是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模型.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11年的山西省生态足迹供需量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山西省的生态供需状况严重失衡,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量为5.677 7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仅为0.755 8 hm2;山西省该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人均生态赤字高达4.921 9 hm2;全省的生态需求结构以能源消费需求量为重心,特别是煤炭资源;生态供给结构则以耕地为主,林地、建设用地次之.  相似文献   

5.
运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5—2012年南宁市的生态足迹,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南宁市生态足迹中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并对生态足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从0.735 8hm2上升至1.285 9hm2,化石能源消费与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的关联度最大,2013—2020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将从1.779 172hm2上升至2.535 383hm2,生态压力将进一步增大。提升农业科技水平、降低化石能源消费等可降低南宁市人均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6.
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足迹分析法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兰州市的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1.979 65 hm2,生态承载力为0.286 77 hm2,人均本底生态赤字为1.692 88 hm2,叠加旅游生态足迹0.106 218 9 hm2,生态赤字达1.799 1 hm2,其中旅游生态足迹的生态赤字"贡献"为5.904%,对兰州市生态赤字的"贡献"不大.但是,旅游者的跨区域流动引起旅游生态足迹的区际转移与交换,且兰州市游客的能源消费以及购物商品中,有一部分是从区外"进口",故兰州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中有一部分转移至区外.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1997—2007年福建省纵向时间序列的能源生态足迹,结果发现:福建省1997—2007年间人均能源生态足迹波动性较大,1997年人均能源生态足迹为0.292 ghm2,而2007年人均能源生态足迹为0.878 ghm2,能源生态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97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 168.82万t标准煤,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为7 774.52万t标准煤,年平均增长23.50%;福建省1997—2007年的能源足迹产值(VEF)和能源足迹压力强度(EFI)变化幅度不大,人均林地生态承载力从1998年的盈余0.058 hm2到2007年的赤字0.408 hm2,说明福建省生态环境压力增大问题日益严重,急需转变能源使用方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相似文献   

8.
铁岭市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分析了1995~2004年铁岭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析表明近十年铁岭市平均生态足迹2.07 hm2/cap,平均生态承载力1.22 hm2/cap,平均赤字0.851 hm2/cap,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在铁岭市生态足迹构成中,能源足迹比例最大,十年来能源足迹占总足迹的比例一直在60%左右,2003年高达63%,最低的年份是1999年,为59%;耕地足迹次于能源足迹,大约在26%~31%之间;接下来依次是建筑用地、牧草地、水域和林地足迹.通过对铁岭市生态足迹强度和生态效率情况的分析,对铁岭市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珠江三角洲地区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地市自然资本的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生态足迹需求为1.5403 hm2/人,三角洲整体及9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占总生态足迹需求的72.67%,位居第一位.珠江三角洲生态足迹供给量最少的地区为佛山、东莞和广州.珠江三角洲地区及9市均存在生态赤字,珠江三角洲人均尚需要生态足迹1.14 hm2/人.具有多种较高生态服务功能的耕地、草地、水域和化石燃料废气(CO2)吸收用地的供给均远远小于需求,包括林地在内的生物生产用地正在以较高的速度流失.受工业化程度的影响,化石燃料的供需状况是影响各地区生态赤字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上,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2000-2009年沈阳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定量分析了10年来沈阳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发展趋势、组成结构,评价了可持续消费的状态,探讨沈阳实现可持续消费的对策,为今后城市居民转变消费模式、实现可持续消费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沈阳市城市居民消费的生态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1.3826 hm2/人增至1.8729 hm2/人,增长36.46%,其中化石能源用地增长尤为显著,增长354.82%.认为沈阳市10年来一直是生态赤字,且赤字的增幅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生态足迹指标对沈阳市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生态足迹成分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东北大学等沈阳市九所高校2003年的校园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校园生态足迹中,主要成分为能源消耗、食品消费和垃圾排放;培养一名学生一年的生态资源占用量约为0.4~1.4 hm2的生态生产性土地;九所高校的生态效率为0.7~2.5人.h m-2.应用该结果从节能、杜绝食品浪费、垃圾处理以及如何开展有效的生态教育方面,为沈阳市高校如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生态教育为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提出了具体规划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城市生产生活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大连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并预测了大连市2015年的人均生态需求和生态承载力,以此反映大连市生产生活消费对自然资源的使用程度以及由此对土地的占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表明:大连市生态足迹需求对本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不构成明显威胁,对大连市以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预警的作用,它有助于找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措施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经典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对吐鲁番地区2007—2015年的生态足迹情况进行动态测算,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人均生态足迹驱动模型。结果表明,吐鲁番生态足迹出现拐点,由2007年的3.53hm2/cap上升到2013年的7.0hm2/cap后又降到2015年的6.16hm2/cap;吐鲁番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是人口、经济、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引起的消费水平提升是人均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四川南充市生态占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南充市 2 0 0 2年统计数据 ,计算和分析南充市 3个城区 :顺庆、高坪、嘉陵的生态占用和生态承载力 ,比较判断南充市生态消费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结果显示 ,南充市三区 2 0 0 2年的人均生态占用为1.10 16 hm2 · a- 1 ,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0 .174 2 hm2 · a- 1 。南充市是生态赤字区 ,人均生态赤字达到了 0 .92 74hm2· a- 1。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城市交通生态足迹的模型和方法,并以沈阳市为例对城市交通生态足迹、生态效率做了定量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2004年交通生态足迹为35×104hm2,其中,能源消费间接用地占99%,而道路和场站直接用地仅占1%;从生态足迹构成看,小轿车和出租车生态足迹较高,分别为18.5×104hm2,5.61×104hm2,占交通总足迹的比例分别为53%,16%;从城市交通生态效率看,公共汽车最高,为3.06×104人次.hm-2,小轿车最低,为0.12×104人次.hm-2;从城市交通生态足迹强度看,小轿车最高,为8.38×10-4hm2.人次-1,公共汽车最低,为0.33×10-4hm2.人次-...  相似文献   

16.
Ecological footprint‘ s theory and method are used to calculate and analysis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Tibet. The results indicate: Tibet ecological footprint (2.1 hm^2) keeps higher than countrywide average level( 1.5hm^2 ), and lower than global average level (2.4hm^2 ) the result show that Tibet pasture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the most different with other area, and woodland is the second; Tibet ecological footprint grows from 1. 25 hm2 in 1978 to 2.09 hm^2 in 2002, which states that life level is improvingcontinuously; GDP (per RMB 104 Yuan)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es from 61.9 hm2 in 1978 to 4.54 hm^2 in 2002, which states resources utilized ratio is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云南省1992—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云南省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2)生态赤字存在,说明云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看,林地和水域表现为生态盈余,而能源用地、耕地、草地和建筑用地表现为生态赤字.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未来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徐州市1995~2010年生态足迹进行核算,通过分析各类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该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995~2002年,徐州市生态足迹缓慢增长,2002~2010年生态足迹快速增长;生态赤字与生态承载力倍数由1995年的1.739增加大2010年的4.971;从生态足迹的结构分析,对徐州市生态足迹贡献最大的是化石燃料地;十五年来,徐州市万元GDP的生态足迹不断缩小,说明经济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但资源利用效率仍不高.最后对徐州市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