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4-甲基香豆素衍生物相变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康 《科学通报》1989,34(7):557-557
本文报道采用DSC方法系统地研究4-甲基香豆素衍生物,4-甲基-7-氨基香豆素、4-甲基-7-羟基香豆素、4-甲基-7-二甲基胺基香豆素和4-甲基-7-二乙基胺基香豆素(以下分别简写为C120、C4、C311和C47)在升温过程中相变时热力学特性,并对它们的结  相似文献   

2.
王铁冠 《科学通报》1994,39(10):933-933
迄今带长侧链的环状萜类生物标志物中,无论双环的补身烷系列,还是五环的藿烷系列,均发现具有C-3或C-2位甲基取代的对应同系列.尽管对长侧链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系列的报道已有20年之久,而且对三环萜烷的同系物、异构体和芳构化衍生物的发现陆续有所闻,但是始终未见有关其甲基取代产物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3-甲基芬太尼(7209)为1972年我们首先合成的新强效镇痛剂,现国外文献只报道了两个该类衍生物。作者对其作了系统结构改造,合成了一系列该类衍生物。为设计活性更高的化合物及提供探讨作用机理的线索,本文  相似文献   

4.
采用邻苯二甲腈及其衍生物为原料, 以混合缩合法分别合成出磺基取代酞菁锌和磺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取代酞菁锌. 采用磷酸-三乙胺和N, N ′-二甲基甲酰胺(DMF)做为流动相, 以梯度洗脱的反相色谱法对合成产物进行分析. 产物的色谱曲线按照取代基数目的不同可被区分为5组成分, 各组中包含化学组成相同的异构体. 在对二磺基取代酞菁锌顺反异构体的研究基础上, 进一步指认了两亲性组分的二(磺酸钾基)二(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酞菁锌(缩写为ZnPcS2P2, S和P分别代表磺酸钾基和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的色谱峰所对应的异构体结构. 结果表明,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做为上述酞菁异构体质量控制和含量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启斌 《科学通报》1993,38(20):1867-1867
在酶的结构中,疏水部位的底物结合作用(Substrate binding)是酶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功能.在酶的功能模拟中,引入类似于酶的微区对于理解酶的特殊催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前文报道了不等性微区概念的提出并用 NMR 技术表征了聚乙撑亚胺(PEI)衍生物的疏水微区.本文利用甲基橙(MO)染料作探针进一步表征了 PEI 衍生物的疏水微区.甲基橙的最大吸收蜂(λ_(max))在低极性的介质中移向低波长:在水中λ_(max) 为465nm,在有机溶剂中为420—430nm.这一位移已被用于表征溶液中聚合物的微环境.因此,由部分季铵化的 PEI 提供的微环境的本质同样可以通过 PEI 衍生物对 MO 紫外吸收的影响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明宝 《科学通报》1995,40(9):809-809
青蒿素分子含有一个非平面的C—O—O—C过氧基团,其双面角为十47.4℃(顺时针,right-handed扭转方向).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圆二色谱(CD)研究中,这个过氧键的圆二色性受到关注.1982年梁晓天在报道了青蒿素的圆二色谱,认为过氧基因引起正吸收峰.1991年沈春溢报道了3种青蒿素衍生物的过氧键的圆二色谱的λ_(max)值(231,236和232nm)和△ε值(均为正).本文基于对CH_3—O—O—CH_3的圆二色谱的量子化学CI计算和理论分析,试图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分子中过氧键的圆二色性进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7.
王积涛 《科学通报》1982,27(12):767-767
我们曾系统地研究了金属的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与酚的反应以及芳氧基衍生物的核磁共振谱。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双(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锆和铪同酚或取代酚的反应。在苯中,钛衍生物在氨基钠存在下迴流温度,锆和铪衍生物在三乙胺存在下室温进行反应,分子中两个氯原子均被芳氧基  相似文献   

8.
含维生素B6的新型肝胆靶向性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魏俊发 《科学通报》1997,42(14):1519-1524
以二乙三胺五乙酸合钆(Ⅲ)(GdDTPA)和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合钆(Ⅲ)(GdDOTA)及其衍生物为代表的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已在临床广泛使用.提高造影剂肝胆选择性的主要措施是用亲脂性基因对造影剂分子进行化学修饰,如GdDTPA-EOB和GdBOTPA等.1988年Rocklage和Quay设计了含辅酶磷酸吡哆醛的Mn(Ⅱ)螯合物造影剂MnDPDP[DPDP=N,N’-二吡哆基-乙二胺-N,N’-二乙酸-二(5-磷酸酯)].MnD-PDP由于可被肝细胞膜传输系统识别而具有良好的肝胆系统靶向性.但MnDPDP的合成收率很低(~20%),且磷酸吡哆醛价格十分昂贵,限制了其应用.本文用维生素B_6簇化合物吡哆胺及其衍生物和多氨多羧酸的活性衍生物合成了一系列分子骨架上携带维生素B_6的螯合剂及其Gd(Ⅲ)、Mn(Ⅱ)等顺磁性金属离子的螫合物,研究表明它们具有良好的弛豫性能,可望成为新一代肝胆靶向性MRI造影剂.  相似文献   

9.
陈元柱 《科学通报》1991,36(5):345-345
为了研究抗癌新药及其抗癌活性,张国敏等人合成了一系列二芳基硼酸氨基酸衍生物,体外试验表明它们有很高的抗癌活性.为了研究分子结构和抗癌活性间的关系,吴兹武等人报道了二-(间氟苯基)硼酸色氨酸酐的晶体结构.我们现在报道二-(间氯苯基)硼酸-DL-缬  相似文献   

10.
陶凤岗 《科学通报》1984,29(2):91-91
7,7-二溴双环[4,1,0]庚烷及其类似化合物与烷基锂反应形成三员环卡宾中间体以后,可以进行分子内插入反应,生成双环丁烷衍生物。这一反应常用于制备一些用其它方法难于合成的高张力多环化合物。以金属钠为试剂,与1,1-二溴环丙烷反应经卡宾中间体重排成丙二烯衍生物已有报道,但与1,1-二氯环丙烷的类似反应却被认为相当困难。同时,利用金属钠和1,1-二卤环丙烷衍生物的反应进行分子内插入反应的研究工作尚未见诸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1.
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结合分子束取样技术研究了燃烧当量比为0.8的2,5-二甲基呋喃(DMF)/氧气/氩气低压层流预混火焰中的初级燃烧产物, 得到了DMF火焰的光电离质谱和燃烧中间产物的光电离效率曲线, 从光电离效率曲线得到了相应分子/自由基的电离能, 将实验测量得到的电离能与文献值或者利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得到的理论值比较, 确定了DMF火焰中燃烧中间产物的化学结构, 包括尚未报道的DMF的氧化产物和更高级的衍生物, 并根据这些燃烧中间产物的化学结构推断和分析了DMF及其初级燃烧产物的生成与消耗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富勒烯衍生物对M-MuLV逆转录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孟宪梅  陈哲  李博  张羽飞  赵东旭  杨新林 《科学通报》2006,51(16):1971-1973
  相似文献   

13.
产生二卤卡宾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乃聚 《科学通报》1991,36(1):41-41
二卤卡宾和烯烃的加成是制备偕二卤环丙烷衍生物最重要的方法。1969年Makosza报  相似文献   

14.
作者曾报道二芳基硼酸α-氨基酸酐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肿瘤的药效试验.我们进一步合成了20个对空气及水稳定的双(对-甲氧基苯基)硼酸衍生物,除化合物1外,其余  相似文献   

15.
小环卡宾化学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对三员环卡宾的开环、重排以及分子内C—H键的插入已有不少报道,但有关其加成反应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利用偕二卤环丙烷与金属反应,产生三员环卡宾的加成反应亦尚未见诸文献.前文,我们发现在超声波作用下,偕二卤环丙烷和金属于室温下能迅速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丙二烯或双环丁烷衍生物,反应中可  相似文献   

16.
双环戊二烯基二芳氧基金属衍生物的合成和核磁共振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寿山 《科学通报》1981,26(10):600-600
在前文中,我们曾报道了一系列第四族过渡金属的双环戊二烯基二芳基衍生物。本文讨论了这些金属的双环戊二烯基二芳氧基衍生物的合成和核磁共振谱。由于过渡金属的金属性随周期向下而略有加强,钛、锆、铪金属的电负性依次逐渐变小。这种趋势使金属的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的氯原子的活泼性有所增加,表现在它们对酚的反应活性有着明显的差异。双  相似文献   

17.
血卟啉衍生物(HPD)-激光治疗肿瘤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其机理可能涉及活性氧(~1O2)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癌细胞的损伤.我们认为,如果使癌细胞抗活性氧和脂质过氧化损伤的能力降低,则可提高疗效.DDC(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可使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降低,从而可使癌细胞抗活性氧和脂质过氧化损伤的能力降  相似文献   

18.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在抗疟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对脑型疟疾和抗氯喹耐药表现出很好的疗效.本文首先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回顾,系统分析了采用量子化学计算、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分析、还原电势检测,以及分子对接等不同手段对于研究青蒿素衍生物结构优化,阐明其潜在作用机制方面的指导作用.除了抗疟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功能.近年来,通过对青蒿素类化合物开展了以免疫调节活性为导向的药物化学与药理学相结合的系统研究,在青蒿素母体结构上引入新的基团,发现了一批具有更强免疫抑制活性以及口服吸收良好的新型青蒿素衍生物.其次,主要介绍这些新型青蒿素类衍生物在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了充分挖掘青蒿素骨架在药物研发方面的潜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青蒿素本身或其简单的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等的抗肿瘤活性较弱.然而,通过采用向青蒿素骨架中引入水溶性片段、杂多环,以及靶向药物片段等策略,可以获得抗肿瘤活性更好,成药性更高,且具有明确分子靶标的新型青蒿素衍生物.最后,对新型抗肿瘤青蒿素衍生物的设计和改造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顾立莹 《科学通报》1982,27(9):537-537
近年来,人们对四甲基哌啶型受阻胺光稳定剂的稳定机理开展了深入研究,已提出受阻胺的光稳定机理主要包括捕获活性自由基;分解氢过氧化物(ROOH)以及猝灭单线氧和激发态分子三种作用,但对受阻胺的另一类重要衍生物——含五甲基哌啶基的稳定剂很少研  相似文献   

20.
王志军 《科学通报》1991,36(24):1866-1866
竹红菌素是3.10-二羟基-4.9-苝醌类衍生物。它对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它对红细胞膜的作用,除了,外其他自由基中间体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竹红菌甲、乙素(简称HA、HB)以及它们的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