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热解与制备高价值化学品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煤热解及由煤热解物制备高价值化学品是实现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战略意义.在对国内外煤热解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煤的快速热解技术、定向催化转化技术和煤热解物制备化学品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由煤热解物制备高价值化学品的新思路,并对煤热解及由煤热解物制高价值化学品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小龙潭煤和义马煤在固定床中进行加压热解试验,分别用 N_2和 H_2作载气,对热解产生的焦油、热解气、热解水和残炭进行测定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煤在压力加氢热解(H_2压31kgf/cm~2)条件下与在 N_2气氛中加压热解(N_2压31kgf/cm~2)条件下比较,焦油产率分别提高100%(小龙潭煤)和77.9%(义马煤),焦油中酸性组分含量下降,热解气和热解水产率都有较大的增加,残炭产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煤粉快速热解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层流曳带流反应对煤的快速热解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煤种、热解终温、热解时间和反应器内煤粒的加热过程等因素粉快速热解失重特性的影响。并对三种煤的热解挥发分组分析出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印尼煤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火电厂燃用的重要煤种之一。本文利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印尼煤以及其它三种烟煤的热解过程,并以印尼煤为基煤与其它烟煤按不同比例进行掺混。研究掺混后混煤热解反应过程,用热解反应动力学方程研究混煤热解特性,提出合理的印尼煤掺混烟煤配比方案,这为燃用印尼煤与烟煤混煤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热解温度条件下溶剂萃取煤技术的研究进展状况。在热解温度条件下,使用溶剂对煤进行萃取,可以获得无灰的精制煤。获得的精制煤热性质有很大程度改善,可作为炼焦配煤添加剂、高性能炭材料的原料、煤液化、煤气化及无灰水煤浆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6.
移动床粉煤干馏炉一维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气-煤-循环灰三相传热机理和煤热解反应方程为依据,建立了以高温循环灰为热载体的移动床粉煤干馏炉的一维数学模型。根据不同的操作条件,分别对三相温度轴向分布规律和煤热解产物产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微分方程组采用等步长的四阶Runge-Kutta数值积分方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煤颗粒在进入干馏炉后被快速加热,对于小粒径煤,升温速率可达600 K/min以上,煤粒径和灰/煤混合比分别对煤粒的升温速率和热解反应温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煤的热解研究 Ⅳ.官能团热解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煤的热解视为煤中官能团的断裂反应,从而建立FG官能团热解模型。模型认为:热解生成物焦油和甲烷中脂纺-CH裂解生成,而CO2、CO和H2O由煤中相对应官能团裂解生成,反应的活化能呈Gaussian分布。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热解生物与煤中官能团的相应关系,完整地描述了煤的热解生成物生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热重分析对淮北矿区煤矸石、煤泥、中煤及其复配煤在高纯氮气条件下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配比对热解过程的影响,并利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热解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单种煤热解过程的活化能越小,其反应活性越高;复配煤热解反应的活化能均小于单种煤活化能线性叠加的计算结果,证实其热解特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循环流化床燃烧/煤热解多联供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旋  张荣  毕继诚 《太原科技》2008,169(2):58-60
循环流化床(CFB)燃烧/煤热解多联供技术是我国煤资源的有效利用方式之一.该工艺过程是以CFB为基础,集燃烧和热解工艺于一体,实现了热、电、气、油在一套系统中的联合生产.同时对基于CFB的固体热载体煤热解工艺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煤的热解研究:II.煤化程度对氢气氛下热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国18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煤化程度的煤(Φ3mm),在氢气氛、0.1MPa和900℃条件下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考察了煤化程度对热解转化率和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煤中挥发分与甲烷产率的关系;煤中氧含量与CO、CO2产率的关系以及煤种对热解气热值的影响,得到了描述热解气产率与煤中挥发分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大颗粒煤在移动床中的热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煤热解的分布活化能机理,考虑热解热效应以及热解产物在煤粒内部的传热传质,提出了大颗粒煤在移动床中的热解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煤热解过程析出挥发分分额,温度等参数在煤粒内的分布及其胡时间变化的规律,对大颗粒煤在移动床中对流和辐射传热条件下的热解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大颗粒煤的热解必须考虑煤的热解热效应,而热解产物的传冷却放应则可以忽略,同时,讨论了煤粒表层和中心的热解状况以及颗粒直径,床层温度等参数对热解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神府煤和蓝藻单独热解及共热解(蓝藻掺混比,即蓝藻与干基混合物的质量比为5%,10%,20%,40%和80%)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蓝藻挥发分析出的极值温度比煤低,而且热解速率比煤快。蓝藻组成复杂、挥发分含量高且含有的不稳定键多,所以在较低温度下就会被破坏,从而以较高的速率挥发出去。当蓝藻与神府煤共热解时,低温下蓝藻的挥发分析出后,暴露出来的灰分覆盖在煤的表面,灰分中具有催化作用的碱和碱土金属会加快煤的热解反应,使煤的挥发分提前析出。当蓝藻的掺混比为40%和80%时,协同作用较明显,热解焦的产率比理论值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TG对煤沥青和煤沥青/炭黑复合物热失重过程的研究,分析了两类煤沥青物料的热解缩聚特征,并对煤沥青和煤沥青/炭黑复合物的热解缩聚行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煤沥青/炭黑复合物中煤沥青热解挥发过程不同于煤沥青,炭黑的添加使煤沥青易发生缩聚反应,有利于煤沥青稠环芳烃分子缩聚成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煤沥青的成焦率.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体热解煤制乙炔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等离子体状态下煤的热解研究.考察了煤挥发分、煤比能耗、供粉速率、淬冷等因素对等离子体热解煤制取乙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挥发分产率在25%~40%的烟煤有比较高的乙炔收率;随着煤比能耗的增加,煤的转化率和乙炔收率呈增加趋势;随着供粉速度的提高,煤的转化率和乙炔收率呈下降的趋势;适当的淬冷位置和淬冷速率对乙炔的生成有利。  相似文献   

15.
煤的快速热解焦燃烧气化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电加热金属丝网快速热解装置,在氮气气氛和常压条件下,考察神府煤和东胜镜质组和丝质组富集物的热解行为及快速热解焦的燃烧气化特性。随热解终温和加热速率的升高,失重率增加,燃烧特性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6.
在气流床快速加氢热解装置上,对挥发分wv由9.81% ̄44.2%范围内14种煤,在750℃、氢气氛条件下进行了加氢热解的研究。结果表明,碳含量与液态烃产率、H/C与气态烃产率以及氧含量与CO、CO2和水产率有对应关系。碳含量wc为85%和H/C为0.6是加氢热解煤的特征值,wc大于85%和H/C小于0.6的煤种一般不适宜用于加氢热解。研究比较发现,煤中的H/C较好地表征了煤种对液态、气态生成物产率  相似文献   

17.
煤的热解研究:Ⅰ.气氛和温度对热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常压、温度为600 ̄1200℃条件下,东胜烟煤分别在氢和氮气氛中热解的实验研究表明:煤在氢气氛中热解与在氮气氛相比产气率更高,焦油质量较好,同时获得了较高的煤转化率,热解温度强烈地影响热解产物的组成和煤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煤化率提高,热解气产率增加,CH4,CO和CO2的产率上升,焦油产率降低,但温度对C2^+和H2O的产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煤沥青热解缩聚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TGA对煤沥青的热失重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煤沥青的热解缩聚特征,并对中温沥青和改质沥青热解缩聚行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将煤的热解视为煤中官能团的断裂反应,从而建立FG官能团热解模型。模型认为热解生成物焦油和甲烷由煤中脂肪-CH裂解生成,而CO2、CO和H  相似文献   

20.
采用WCT-2型示差热天平对河南省电网主要动力煤平顶山煤、鹤壁煤、新密煤、义马煤、山西高平煤、义马 和新密煤的混煤(按一定比例如3:7、5:5、7:3)进行热解特性的研究,建立了主要动力煤热解特性数据库。 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数据库,为河南电网主要动力煤燃烧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煤燃烧特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